138
何雨隆人脉广,能弄到各种顶级食材。
李大妈过生日,女儿女婿和外孙、外孙女都会来,何大清想让何雨隆帮忙多备些好食材,给李大妈做顿丰盛的饭菜。李大妈明天生日?好事啊,二叔,包在我身上,明早给您送去。”
食材不是问题,明早准时送到就是。雨隆,明天下午你和小九带着承启、承玉一起来吃饭,把柱子、秋叶、雨水和飞跃也叫上,热闹点。”
“二叔,方便吗?”
“怎么不方便?都是一家人,必须得来!”
“二叔,您真能做主?”
“臭小子,笑话我是不是?这个家我说了算!”
“行啊二叔,硬气了。”
何雨隆笑着打趣。
以前何大清和那个女人在一起时,整天唯唯诺诺,大气都不敢喘,现在跟李大妈在一块儿,反倒成了当家做主的人。
李大妈念过书,知书达理,比之前那位强太多了。就这么定了,明天你们一家四口都过来。”
“好,不过我和小九上午得先去海淀军机处胡同看看雷宝樟他们,估计下午才能回来。”
“没事,回来直接过来吃饭。”
“成。”
何雨隆和阿诗玛计划明天带着承启、承玉去海淀军机处胡同探望雷宝樟一家,来回路途虽远,但肯定赶得上晚饭。
和何大清说定后,何雨隆先把聋老太太送回大杂院,随后回了自己家。承启,再叫一声……叫妈妈!”
“承启,叫妈妈!”
“……再叫一次,妈妈!”
刚进院子,何雨隆就听见阿诗玛兴奋的声音。小九,怎么了?”
他走进屋,见两个小家伙醒了,阿诗玛正满脸激动地逗他们说话。雨隆!你回来得正好,刚才承启叫我妈妈了!”
“真的?”
“千真万确!我听得清清楚楚!”
你们刚离开不久,承启和承玉就醒了过来。
我给他们讲着故事,承启突然咿咿呀呀地挥舞小手,清晰地喊出了一声。小九,会不会是听错了?
绝对没有!承启宝贝,再叫一次,妈—妈—
来,儿子,叫爸爸试试。
啊啊...
老公,刚才他真的叫妈妈了,我肯定没听错。
相信你,先别太激动。
何雨隆安抚着情绪高涨的阿诗玛。
毕竟两个小家伙才三个月大,按理说这个月龄的婴儿只能发出简单的咿呀声,要六七个月才能听懂自己的名字,十个月左右才会喊爸爸妈妈。
虽然承启和承玉确实比同龄孩子机灵,但要说现在就能有意识地喊人,还是不太可能。可能真是我听错了...
冷静下来的阿诗玛也意识到,三个月的宝宝会叫人确实不合常理,要真能这样可就太神奇了。瞧你兴奋得都出汗了。
太高兴了嘛,我去洗把脸。
洗漱回来后,何雨隆告诉阿诗玛:对了,明天李大妈五十七岁寿辰,二叔让咱们过去吃饭。
需要准备礼物吗?
不用,食材他们都没收钱,礼就免了。
承启乖,再叫一声妈妈...
啊呜...
是妈—妈—
咿呀...
反复尝试多次后,阿诗玛终于放弃:看来真是我听错了。
孩子们都困了,睡吧。
看着打哈欠的两个小宝贝,何雨隆关灯就寝。
夜色渐深,屋内重归宁静。
清晨,何雨隆早早醒来,走进秘境空间取出父亲需要的食材。
回到院里没多久,小宝蹦蹦跳跳跑了进来。雨隆叔早啊!
小宝来了。
今天下午记得来药浴。
原本昨天就该给他泡药浴,因冉家请客耽搁了。
新配的药材已备好,这次调整了配方——这孩子个头窜得比同龄人都高,旧方子效果不大了。知道啦!我先去练功。
等等,最近上学没偷懒吧?
老师总夸我聪明呢!秋叶婶子在小学教书,我哪敢撒谎。小宝吐着舌头跑去打拳。
望着孩子背影,何雨隆想起开学快一个月了。
武功要练,文化课更不能落下,将来走南闯北才不会吃亏。
里屋突然传来婴儿咿呀声。两个小祖宗醒得可真准时。他快步进屋时,阿诗玛正揉着眼睛坐起来。再睡会儿?
不了,不是说要赶早去海淀吗?阿诗玛接过哭闹的承玉。
何雨隆利索地给承启换尿布,转头钻进厨房。
案板上很快摆出热气腾腾的牛肉包,铁锅里酱香四溢的面条咕嘟作响。
收拾完碗筷,他拎起食材袋叮嘱道:先去趟十三号院,回来接你们去二叔家吃晚饭。
何雨隆提着食材走进院子,看见何大清正在收拾厨房。二叔,李大妈,早晨好啊。
雨隆来啦,吃过早饭了吗?
吃过了,刚放下碗筷。
二叔,这是您要的东西,都齐了。
好,足够用了。
李大妈放下手里的抹布问道:大清,雨隆这孩子怎么拿了这么多菜来?
她实在想不通,平常日子里准备这么多食材做什么。老李,你自己看看日历,今天是什么日子?何大清笑着拍拍脑门,你五十七岁寿辰啊!我特意托雨隆置办的。
今天我过生日?李大妈愣了一下,今儿是农历十月初三?
可不是嘛。
这些年来我都没怎么记挂着过寿。
李大妈并非不记得自己的生辰,只是这些年从没特意操办过。
没想到何大清不仅记得,还悄悄请雨隆准备了宴席。一会儿姗姗和大庆要带孩子们过来,咱们把柱子和雨水两家也叫上,加上雨隆小九,好好给你热闹热闹。
可惜小程回部队了,不然人更齐全。
何大清特意瞒着老伴安排这一切,就为给她个惊喜。
谁曾想她自己倒把日子忘了。老头子...李大妈眼眶有些发热。
当初街坊们没少劝阻这门婚事,都说何大清从前抛家弃子,如今又被白寡妇赶出门,不是良配。
她自己也曾犹豫过。
可相处日久,她发现眼前这人早已洗心革面。
今日这份心意更让她确信,这辈子算是找对人了。二叔,李大妈,我和小九还得去海淀探望长辈,先告辞了。
何雨隆放下食材,转身往院外走。
阿诗玛还在家等着同去雷宝樟那儿呢。早点回来吃饭!
知道了。
穿过月亮门回到自家院落,何雨隆瞧见妻子正在葡萄架下晾衣裳。媳妇儿,我回来了。
正要出门?阿诗玛抖开一件蓝布衫,阳光透过藤蔓在她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咱们出发吧,去看看雷叔他们。”
推出自行车,将婴儿提篮固定在车后座,把两个孩子放进提篮里。走吧,雨隆。”
阿诗玛关上院门,坐上自行车后座,轻轻拍了拍何雨隆的背。好嘞,出发。”
车轮转动,载着一家四口穿过胡同,朝海淀军机处方向驶去。糟了。”
“怎么了?”
“早上忘记叫老太太吃饭了。”
“还真是。”
骑出一段距离后,何雨隆才惊觉早餐时没去喊聋老太太。
往常老人家的三餐都由何雨柱负责,但昨夜堂弟夫妇留宿冉家,谁都没想起这茬。要不要折回去?”
“不用,老太太饿不着。”
作为院里的老祖宗,再加上一大妈照应,老太太自然不会挨饿。雷叔,婶子!”
“雨隆,小九,你们从滇南回来了?”
“前天刚回,特地来看看您二老。”
“我们都好,天天钻研祖传手艺,日子很充实。”
“承启,承玉也来啦,快到奶奶这儿来。”
院子里,雷宝樟夫妇正在晒太阳。
见到客人来访,他们的小孙子赶忙搬出两把椅子。雨隆叔,婶子,请坐。”
“喝茶。”
雷家大儿媳端来热茶招待客人。对了,亲家公他们都好吧?”
“硬朗着呢。”
“那就好。”
“雷叔,研究祖传技艺这么久,可有收获?”
“获益良多。”
深入研习样式雷技法后,雷宝樟收获颇丰。
他坦言过去所学不过皮毛,如今能在困境中潜心钻研祖艺,全赖何雨隆当初雪中送炭。
雷家后人必将重振样式雷在建筑界的辉煌。爸,妈,雨隆,小九,开饭了。
雨隆,小九,先吃饭吧。
雨隆,待会儿咱俩喝点。
行啊雷叔,我陪您。
饭桌上,雷宝樟给何雨隆斟满酒。
二人推杯换盏,饭后闲谈良久。雷叔,婶子,我们该走了,改天再来看望二老。
再坐会儿,吃了晚饭再回吧。
今天是我二叔老伴的寿宴,得赶过去。
那就不留你们了,改天我们去你那儿串门。
随时欢迎。
路上当心。
承启,承玉,和爷爷奶奶再见。
呀呀……
真乖,要听爸爸 话,奶奶和爷爷过些天去看你们。
雷叔,婶子,我们走了。
何雨隆与阿诗玛带着两个孩子匆匆返程。
原本计划去三山五园游玩,但时间紧迫,只得作罢。
到家已是下午三点。
放下行李后,全家来到十三号院为李大妈祝寿。
院里熙熙攘攘,何雨柱夫妇、聋老太太、何雨水夫妻、钱姗夫妇都已到场,众人围坐着喝茶闲谈。大伙儿都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