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颗悬浮在黑色背景上的、名为“星光常驻”的微小星辰,以及下方那行“最高优先级守护进程”的灰色小字,像一剂强效的安定剂,抚平了林知意因顾云深而起的最后一丝波澜。她关掉测试页面,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项目原型最后阶段的视觉设计中。她知道,在屏幕的另一端,有人正用他的方式,将她的愿望纳入了他精密运行的世界里,小心守护。
项目中期展示的日子转眼即至。这是一个内部评审,但到场的不只有项目指导老师,还有几位来自业界和学术界的评委,气氛严肃。林知意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和深色长裙,抱着准备好的资料站在会场外,手心微微沁出薄汗。这是她和陆辰屿第一次在正式场合展示他们的“孩子”。
陆辰屿依旧是那身万年不变的深色着装,表情平静,仿佛即将进行的只是一次普通的代码提交。他看了一眼略显紧张的林知意,沉默地从背包侧袋拿出一瓶未开封的矿泉水,递到她面前。
“正常心率波动,不影响逻辑陈述。”他声音平稳。
林知意愣了一下,接过水,冰凉的触感从掌心传来,她莫名地安定了不少。“谢谢。”她小声说,拧开瓶盖喝了一小口。
轮到他们组上场。陆辰屿负责讲解技术架构和核心算法,林知意负责展示视觉设计和阐释艺术理念。巨大的投影幕布上,先是出现了陆辰屿构建的、简洁如星空脉络般的系统框架图,线条清晰,逻辑严密。
当轮到林知意时,她切换了画面。之前那些抽象的色块、流动的粒子,被她巧妙地整合进了一系列极具故事性和感染力的场景演示中。幽静的森林低语化作摇曳的青绿光晕;孩童的欢笑迸发成跳跃的金色光点;都市的喧嚣则被解构成充满节奏感的冷色调几何脉冲……
她没有过多解释技术,而是用画面和音乐,引导着评委和观众去“感受”。那些由代码生成的光影,在她的诠释下,仿佛被注入了灵魂。
在演示一个名为“心渊”的、表现深邃情绪的章节时,林知意需要操作电脑切换到一个复杂的粒子参数界面。由于紧张,她的指尖在触摸板上滑动时稍微快了一些,界面没有正确响应。
她心里一急,正想再次尝试,一只骨节分明的手从旁边伸了过来,轻轻覆盖在她的手背上,稳住了她有些颤抖的指尖,然后引导着她的手,在触摸板上精准地完成了那个滑动操作。
是陆辰屿。
他的手掌温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力量。触碰只持续了不到两秒,界面顺利切换,他便自然地收回了手,仿佛只是顺手修正了一个小小的“bUG”。
但那一瞬间的触感,像一道微弱的电流,从林知意的手背迅速窜遍全身,让她的大脑有片刻的空白。台下似乎有细微的骚动,但她什么也听不见了,只能听到自己骤然加速的心跳声,和身边人依旧平稳的呼吸。
演示在短暂的插曲后顺利完成。当最后一段演示结束,会场内安静了几秒,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几位评委交头接耳,眼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
提问环节,一位业界评委饶有兴致地问:“我很欣赏你们作品中感性与理性的平衡。尤其好奇,你们是如何解决艺术家的‘感觉’与程序员的‘逻辑’之间天然的矛盾的?”
林知意和陆辰屿对视了一眼。
陆辰屿率先拿起话筒,言简意赅:“逻辑,是为实现感性诉求服务的工具。”
林知意接过话,微笑着说:“而感觉,是需要被逻辑清晰表达才能持久绽放的光芒。”
他们并没有事先约定,答案却像经过无数次排练般默契。台下再次响起掌声,这次带着更多了然的笑意。
展示结束,两人并肩走下台。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林知意才后知后觉地感受到手背上残留的、那短暂触碰带来的灼热感。她的脸颊微微发烫,不敢看他。
“刚才……”她小声开口,想为那个意外触碰说点什么。
“必要协助。”陆辰屿目视前方,语气平淡地打断她,耳根却泛起一丝极淡的红色,“效果达到预期。”
他是在说演示效果。林知意“哦”了一声,心底却有一丝莫名的失落。
展示结果毫无悬念,他们组获得了最高评价。指导老师拍着陆辰屿的肩膀,连连称赞;几位业界评委也主动递上名片,表示后续可以深入合作的可能。
周屿不知从哪里冒出来,挤到林知意身边,用手肘碰了碰她,压低声音,笑得贼兮兮的:“可以啊小学妹!夫唱妇随,珠联璧合!你没看见刚才老陆帮你操作的时候,台下多少女生心碎了一地!”
林知意脸一红,嗔怪地瞪了他一眼。
人群渐渐散去。陆辰屿收拾好电脑,走到林知意面前。夕阳的余晖透过走廊的窗户,为他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
“晚上,”他看着她,声音比平时柔和了些许,“项目组聚餐。”
这不是询问,是告知。但林知意却从这简单的陈述里,听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意味。这算是……庆祝?还是某种更进一步的认可?
她抬起头,迎上他的目光,那双总是清冷的眸子里,此刻映着夕阳,也映着她的身影。
“好。”她点头,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就在这时,周屿接了个电话,脸色忽然变得有些古怪。他挂断电话,快步走到陆辰屿身边,低声说了几句。
陆辰屿脸上的柔和瞬间消失,眉头蹙起,眼神变得锐利。他看向林知意,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顾云深刚向组委会提交了一份质疑,关于我们原型服务器可能存在的……‘非授权数据采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