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南疆已是一片残破。晋王朱棡神色狼狈,望着城中仅存的百姓,心中泛起一阵哀痛,转头问身旁的邓镇:“可知如今南疆还剩多少人口?”
“回大将军。”
“昔日扬州尚有十八户人家。”
“如今南疆不足十户!”
“城外乱葬岗,尸骨堆积如山。”
“连个收埋的人都没有!”
邓镇眼中闪过悲愤,这般屠杀竟出自自家同胞之手,如何不令人痛心疾首!
又怎能不让人心生怒火!
“传令全军!”
“为我大明百姓收尸安葬!”
朱棡轻轻一挥手,神情落寞地走入南疆将军府。此地没有知府,只有一座戍边大将军府,正是昔日朱文正的王府。
“广孝先生。”
“如今张朝玉已向忘川进发。”
“我们是静候沐英大军前来,还是主动出击,赶在他们进入忘川之前,将叛军尽数剿灭!”
朱棡坐于座中许久,终于抬眼看向姚广孝,语气诚恳:“还请先生指点!”
“等待!”
“忘川之内,大小异族部落盘踞其中!”
“再往北,则是陆川国!”
“忘川一带地形复杂,无人能比沐英将军更为熟悉,也只有他亲自率军,方能展开有效攻势!”
“届时南北两军将在南疆会合!”
“由沐英担任主帅,殿下为副帅!”
“从南北两路夹击,可直入忘川腹地!”
“不仅可一举击溃张朝玉叛军!”
“更能彻底解决南疆异族之乱!”
姚广孝此时亦无良策,对南疆诸部了解有限,唯有选择最稳妥的策略。
等待。
等待沐英到来。
等待大明王师入境!
“好!”
朱棡微微颔首。沐英驻守云南多年,对南疆诸族必有深刻认知。唯有他领军出征,才能让那位坐镇京城的兄长安心。
寒冬已去。
草木萌生。
春风轻拂大地。
正是人间最美时节。
“春日里,百姓才真正有了希望。”
朱标与兄长并肩而行,身侧跟着一位身形高大、步伐稳健的中年男子,虽已鬓角微白,但气宇轩昂,不怒自威。
毫无疑问,正是朱元璋亲临。
“百姓的日子,确实比以往好多了。”
朱元璋久未出宫,今日见街市热闹,肉铺已然开张,忍不住拉着朱标兄弟的手,满面欢喜地说道。
“以前哪能想得到卖肉这回事!”
“家里能养一头小猪,都舍不得杀,留着炼油。”
“一年到头,就盼着能吃上那么一点点。”
“咱还记得当年,连猪油都难得见一回。”
“和你徐叔宰牛那会儿,已经三年没沾过油星子了。”
朱元璋满面感慨。眼前虽未达盛世,但已显太平雏形,让人内心生出几分憧憬。
“有一年,濠州大旱。”
“庄稼颗粒无收,父亲在外征战。”
“母亲为了父亲军资,一滴油都没舍得让我们沾。”
“几个弟弟个个面黄肌瘦。”
“我夜里看见母亲偷偷落泪,便知天下哪有不疼儿女的母亲。”
“她承受得太多,而我们做儿子的,却什么都帮不上。”
“也就是那一年。”
“老二独自闯入山寨,斩杀无数贼寇,只为了给镜静寻口肉吃。”
“那一次,母亲差点将他责打至死。”
“其实我们都清楚,那不是责怪,而是心疼。”
朱标眼圈微红。他没有朱涛那般体魄,只是个文弱书生,那一年什么都做不了。若非朱涛挺身而出,不知有多少弟妹能否熬过那个寒冬。
“当年那个朱棣小家伙抢得最多。”
“咱们家镜静性子温和安静。”
“从来不喜欢争夺。”
“更不会和自家弟弟争抢。”
“何况老五与镜静是同年出生的。”
朱涛轻轻摆了摆手,对那场狠揍并不在意。若真重来一次,他依旧会选择独自一人冲进山寨。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弟弟妹妹饿肚子。
“你们兄弟从小就懂事。”
“知道为你们母亲分忧。”
“这也就是我放心在外带兵的原因。”
“要是你们两个不成器,老子就是绑也要绑到军营里,狠狠地磨练你们!”
朱元璋脸上浮现出笑意,老朱家的日子远没有外人想象的风光,更多是艰苦。当年不是打仗,就是在赶往战场的路上。他对儿子们的管教也不算严格,但好在两个儿子争气。
不仅将濠州城治理得井井有条。
更在敌人压境之时。
仅靠五千守军,挡住了五万敌军的进攻!
也就是从那时起。
“天下第一猛将”的名号换了人。
朱元璋之子朱涛登场!
孤身一人。
驻守濠州城下。
一人力挡千军万马!
一杆长枪横扫天下!
“我当年确实想从军。”
“您不给我机会,不然您早就是皇帝了。”
朱涛笑着摇头,还拍了拍父亲的肩膀:“您不是怕我战死沙场嘛,那为啥后来又让我去山东府?这事是不是得解释一下?”
“这得多亏你娘和你大哥。”
“我还以为你早就忘了这事。”
“你当初想领军去山东府。”
“我知道,是不想跟你大哥争太子之位。”
“但你是老子的儿子,老子清楚得很。”
“你心里想着战场立功。”
“皇位你可以不在乎,但领兵出征是你心中的执念。”
“可我始终放不下你。”
“那晚你娘说了很多,你大哥也来求我。我后来想了想,濠州城那次,你已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天下第一猛将!”
“单挑六位一流高手!”
“连你常伯伯都不敢说稳赢的人!”
“你比我还强。”
“一枪一命!”
“所以我才放心让你独自带兵去山东府。”
“让你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朱元璋坐在一个肉夹馍摊前,望着街上来往的百姓,扭头对摊主说道:“老板,来三个肉夹馍,再加一碗鸭血汤,多放辣子,多加调料,我喜欢味道重些。”
“好嘞。”
老板笑呵呵地应了一声。他这家肉夹馍远近闻名,堪称京城一绝。连那些达官贵人都常来光顾。虽说价格不贵,但味道真是一绝。因此每日客人不断,甚至有人专程慕名而来。但凡尝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
“如今京城百姓的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
“难怪这家店门口总是排长队。”
“这味道,简直没得挑。”
老板刚端上肉夹馍和鸭血汤,朱标咬了一口,立刻竖起大拇指,笑着说:“这手艺可不比皇宫里的御厨差,甚至还要更有味道一些。我喜欢。”
“确实好吃。”
朱涛原本并不太饿,但被大哥和父亲劝着尝了一口,顿时也露出惊喜之色:“百姓的日子过得好,连这街头小吃都做得这么讲究。”
肉夹馍只是个引子。
真正让人欣喜的是这个时代的繁荣昌盛。
只有百姓吃得饱、穿得暖,
才说明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唉。”
“日子过得是比以前强。”
“但京城里也不全是太平景象。达官贵人多,有时反倒惹出事端。我旁边那家豆腐摊,那姑娘清清白白的,孝顺父母、起早贪黑干活,结果被恶霸霸占,受辱之后含恨自尽,官府却不闻不问,实在让人痛心。”
肉夹馍摊主语气中带着几分唏嘘。这年头虽然百姓日子好了,但贪官污吏、恶霸横行的事,也从未断过。就算是在皇城根下,也有这等令人发指之事。
“天子脚下!”
“竟敢如此胡作非为!”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怒意,语气低沉地问老板:“他们难道不清楚大明的律法?还是有意挑衅朝廷的威严!”
“唉。”
“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啊。”
“哪斗得过那些权贵?”
老板嘴角泛起一丝苦笑,随即摆摆手说:“比起战乱年头,如今已经好太多了。哪怕有恶人当道,我们也还能安心过日子,所以也知足了。”
“如今大明国泰民安!”
“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生活也富裕起来了。”
“怎料竟还有人敢作恶横行!”
“简直是闻所未闻!”
朱涛眼神微冷,一旁的张玉轻轻点头,随后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街道。
“大叔。”
“我们想请教一下。”
“朝廷推行摊丁入亩的政策,已经在各地逐步实行。”
“尤其是京城,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或者受到压迫?”
朱标明白弟弟刚才是在示意锦衣卫行动,但他们仍决定不暴露身份,转而继续了解摊丁入亩的推行情况。
“这是天大的喜事啊!”
“当今皇上宽厚仁慈!”
“两位皇子也是真心为国为民。”
“那咱们这些普通百姓可就有福咯!”
“再也不用愁那些乱七八糟的税赋了!”
“但说到底,心里还是难受。”
“谁不愿意交税呢?”
“可拿什么去交?”
“家里连一亩地都没有,最多只是租种别人的田。”
“想自己种点地都难上加难。”
这中年店主虽然眼神中闪过一丝喜悦,对“摊丁入亩”政策颇为认可,却还是摇摇头,苦笑着说:“如果真有地种,谁愿意跑到京城里来做买卖?守着几亩薄田,过安稳日子,总比这东一餐西一餐的强,起码不会饿肚子。”
“大明刚建立的时候,不是给百姓分了田地吗?按大明的规矩来,怎么会没地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