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变的硝烟在黎明前彻底散去,但帝京空气中的血腥味和权力更迭的肃杀之气,却久久不散。
皇城之内,甲士林立,巡城司的兵丁取代了原有的宫廷侍卫,彻底掌控了宫禁。
韩锋按剑立于宫门,目光如炬,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紫宸殿内,烛火通明,映照着几张神色各异的脸。
康王皇甫睿和司礼监秉笔太监吕芳被除去冠带,捆缚在地,面如死灰。
冯保虽然未被捆缚,但独自跪在另一侧,脸色惨白,身体微微发抖,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然注定。
太后坐在帘后,虽然竭力维持着镇定,但交叠在膝上的双手却泄露了她内心的波澜。
她的目光不时扫过站在殿中,神色平静如水的凌薇,复杂难明。
凌薇正在有条不紊地禀报着“平乱”的经过,言辞精炼,逻辑清晰,将一场精心策划的反制行动,包装成了临机决断、力挽狂澜的忠勇之举。
“……逆王皇甫睿,勾结内宦吕芳,趁太后寿宴,宫禁稍弛之际,矫调私兵,控制宫门,意图挟持陛下与太后,行篡逆之事。幸赖陛下洪福,太后慈威,臣得以提前洞察其奸,率巡城司将士奋力平叛,现已将首恶擒拿,余党肃清。”她略去了自己如何引蛇出洞、又如何“保护”走小皇帝的细节,将所有功劳归于“提前洞察”和“奋力平叛”。
“凌爱卿辛苦了。”太后的声音带着一丝干涩,“陛下……现在何处?可还安好?”
这是她最关心的问题。
“太后放心。”凌薇从容道,“乱起之时,臣担忧陛下安危,已派最得力之心腹,将陛下护送至绝对安全之处暂避。此刻叛乱已平,臣这便命人恭迎陛下回宫。”
她打了个手势,殿外的石头领命而去。
这番说辞天衣无缝,既解释了皇帝为何不在现场,又凸显了她“护卫周全”的功劳。
太后心中稍安,同时也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凌薇对局面的绝对掌控力——连皇帝在哪里,都只有她知道。
很快,小皇帝在一队隐鳞卫的护卫下回到紫宸殿。
他显然受了些惊吓,小脸苍白,但在看到凌薇平静的目光后,似乎找到了一些依靠,乖乖地坐回了龙椅。
皇帝安然回归,让太后最后一丝疑虑也消失了。
她看向凌薇的目光中,感激与忌惮交织。
“逆贼!”太后的目光转向跪地的三人,怒火终于爆发,“皇甫睿!你身为宗室亲王,深受皇恩,竟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事!吕芳!你这阉奴,陛下和哀家待你不薄,你竟敢与逆王勾结!还有冯保……”她顿了顿,语气更冷,“你纵容下属,以致朝纲败坏,引来今日之祸!尔等还有何话说?!”
康王自知必死,闭目不语。
吕芳瘫软在地,涕泪横流,连求饶的话都说不出来。
冯保却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疯狂,他尖声道:“太后!老奴有罪!老奴认罪!但老奴要揭发!凌薇她……她早就知道康王和吕芳的阴谋!她是故意放任,她才是包藏祸心!她劫走陛下,其心可诛啊太后!”
这是他最后的反扑,试图将水搅浑。
殿内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凌薇身上。
凌薇却连眉头都没皱一下,她看向冯保,眼神如同看着一个跳梁小丑。
“冯公公,死到临头,还要攀诬忠臣吗?”她语气平淡,却带着无形的压力,“本侯若早知阴谋,为何不提前阻止,非要等叛军攻入皇城,惊扰圣驾?本侯若包藏祸心,又何必拼死率军平叛,护卫太后与陛下安全?至于陛下……”
她转向太后和小皇帝,微微躬身:“当时情势危急,叛军目标直指陛下,臣不得已行此权宜之计,只为保陛下万全。若臣有丝毫异心,此刻陛下又岂能安然回銮?”
逻辑清晰,情理俱在。
相比之下,冯保的指控显得苍白无力,更像是绝望的污蔑。
太后点了点头,显然更相信凌薇的说辞。
她厌恶地看了冯保一眼:“死到临头,不知悔改,还敢攀咬功臣!来人!将这三个逆贼押下去,打入天牢,严加看管!待三司会审后,明正典刑!”
侍卫上前,将嘶声叫骂的康王、瘫软的吕芳和面露绝望的冯保拖了下去。
处理了首恶,接下来便是赏功。
太后的目光再次落到凌薇身上,语气缓和了许多:“凌爱卿,此次平乱,你居功至伟。若非你洞察先机,奋力平叛,社稷危矣!你说,想要何封赏?”
这是关键时刻。
索要过多,显得贪得无厌;索要过少,则无法将胜利果实最大化。
凌薇早已成竹在胸。
她躬身道:“太后,陛下。臣身为臣子,护卫社稷,分所应当,不敢居功求赏。然,此次宫变,暴露出朝纲不振、军备松弛、宫禁管理诸多弊端。为杜绝后患,臣斗胆谏言!”
“爱卿但说无妨。”
“其一,冯保、吕芳伏法,司礼监掌印、秉笔之位空缺,需择忠谨勤勉之内官充任,重整内廷。臣举荐,内官监太监李德全,此人素来沉稳,不结党营私,可暂掌司礼监事。”
李德全是杨廷鹤暗中向凌薇推荐的中立派老太监。
“其二,京营禁军,多有被康王、吕芳渗透拉拢者,需大力整饬。臣请旨,由巡城司指挥使韩锋,兼任京营副节度使,协助节度使整肃军纪,汰弱留强。”
“其三,逆王皇甫睿谋反,其王府属官、封地,需派得力之人查抄、接管。臣愿保举几人,协助办理此事。”
“其四,杨廷鹤杨大人,此前受逆党诬陷,以致禁足府中。如今真相大白,应即刻恢复其首辅之职,总领朝政,以安人心。”
四条建议,条条击中要害!
司礼监、京营兵权、逆产接收、朝政主导,凌薇看似谦逊,实则通过“举荐”和“保举”,将自己的影响力深深地楔入了帝国最核心的权力领域!
尤其是让韩锋兼任京营副节度使,等于将帝京的军事防卫力量,大半掌控在手!
太后听得心惊肉跳,她完全明白凌薇这些建议背后的含义。
但此刻,凌薇救驾之功赫赫,兵权在握,她根本没有拒绝的余地。
更何况,凌薇的建议听起来都是为了“杜绝后患”、“重整朝纲”,冠冕堂皇。
“……准奏。”太后几乎是咬着牙吐出这两个字,“一切……便依凌爱卿所奏办理。”
“臣,领旨谢恩。”凌薇躬身,姿态无可挑剔。
当她直起身时,目光平静地扫过殿内众人。
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不再是那个需要借势、需要谨慎周旋的边镇侯爷。
她已然成为这胤王朝实际上的掌控者之一,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她的权柄,已然超越了深宫中的太后和年幼的皇帝。
朝堂格局,一夜颠覆。
几日后,诏书颁行天下:
康王皇甫睿、司礼监掌印冯保、秉笔吕芳,谋逆作乱,罪证确凿,赐死。
镇北侯凌薇,擎天保驾,功勋卓着,加封太子太保,赐丹书铁券,世袭罔替,总督北疆军政,兼领京营副节度使,参赞机务。
韩锋兼任京营副节度使。
杨廷鹤官复原职,总领内阁。
李德全暂掌司礼监。
……
一系列的人事任命和赏罚,迅速稳定了朝局。
凌薇的声望和权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然而,站在权力之巅的凌薇,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只有更深的警惕与谋划。
“侯爷,北疆急报。”侯三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递上一封密信。
凌薇展开一看,眉头微蹙。
信是赵擎天写来的,北方的草原部落似乎有异动,几个大部落正在频繁会盟,边境压力骤增。
内患甫定,外忧已至。
凌薇走到窗前,望着北方,目光深邃。
帝京的棋局暂告段落,但天下这盘大棋,还远远未到下完的时候。
北疆是她的根基,绝不容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