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马坡一场惊天逆转,五万金军灰飞烟灭,主帅授首,消息如同燎原的野火,以涿州为中心,向着四面八方疯狂蔓延。其带来的冲击,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更是政治和心理上的,深刻地改变着天下棋局的走向。
燕京震恐,龟缩自保。
燕京城内,已是一片风声鹤唳。太傅宗干接到败报后,沉默了整整一个时辰,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他赖以威慑四方的精锐大军,竟在看似唾手可得的燕云折戟沉沙,这对他威望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武松……武松……”宗干喃喃念着这个名字,眼中第一次流露出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恐惧。他发现自己严重低估了这个“南人草寇”的韧性和可怕。如今云中未平,燕云又崛起如此强敌,内部那些原本就蠢蠢欲动的势力……
“传令!”宗干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沙哑,“云中方面,继续围困,但暂缓进攻。各部严守关隘,没有本太傅命令,绝不可擅自出战!尤其是……东部防线!”
他选择了最稳妥,也最无奈的方式——龟缩自保。先稳住基本盘,消化内部,再图后计。经此一败,他短时间内已无力组织起对燕云的大规模征讨。武松和他的忠义军,赢得了最宝贵的喘息和发展时间。
临安失声,暗流汹涌。
消息传至临安,带来的是一片诡异的寂静。朝堂之上,秦桧党羽们面面相觑,无人敢率先发声。他们精心策划的“天下共讨”、借刀杀人之计,非但没有成功,反而成就了武松赫赫威名,将朝廷衬托得愈发昏聩无能。
主战派官员则趁机发难,纷纷上书,称“北地豪杰能力挫金虏主力,足见金人外强中干”,要求朝廷改变国策,支援北伐,至少,应停止对北地义军的敌视和封锁。
赵构(宋高宗)坐在龙椅上,脸色变幻不定。武松的胜利,让他感到的不是喜悦,而是一种莫名的恐慌和嫉妒。一个不受控制的武夫,竟能建立如此功业,这比金国的威胁更让他寝食难安。
最终,在秦桧的操纵下,朝廷对此事的官方态度依旧是——冷处理。不褒不贬,仿佛从未发生。但暗地里,封锁的力度却不减反增,秦桧绝不允许北地出现一个他无法掌控的强大势力。
然而,民间的舆论却已悄然转向。武松涿州大捷的事迹在江南悄悄流传,无数热血士子和百姓将其视为英雄,对朝廷的苟安政策愈发不满。一股暗流,在沉默的江南地下汹涌澎湃。
北地欢腾,同盟巩固。
与南方的压抑不同,整个北地陷入了一片欢腾之中。涿州大捷的消息所到之处,军民奔走相告,欢欣鼓舞。忠义军“行者武松”的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卢俊义在河北,趁完颜彀英收缩之际,发动反击,收复数座县城,兵锋再次威胁真定府。梁兴、赵云在河东,也趁势扩大战果,银术可疲于奔命。
更重要的是,北地抗金同盟的凝聚力空前增强。此前一些还在观望摇摆的地方豪强、义军首领,如今纷纷主动遣使,要求加入同盟,听从号令。武松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有能力,也有决心,带领大家在这乱世中杀出一条生路!
燕云新政,根基深植。
涿州城内,虽然残破,却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喜悦和昂扬的斗志。我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深知这只是阶段性的胜利,根基不稳,一切皆是空中楼阁。
战后,我立刻投入到繁重的善后与巩固工作中:
· 抚恤伤亡,犒赏三军: 厚葬阵亡将士,优抚其家属;对立功将士论功行赏,提拔大批在战斗中表现英勇的中下层军官,进一步强化军队的忠诚和战斗力。
· 修复城防,整顿武备: 征发民夫,加紧修复涿州及周边关隘的防御工事。设立更大的匠作营,利用缴获的大量金军器械和原材料,全力打造兵甲、箭矢,尤其是开始尝试仿制金军的重型攻城器械和防御武器。
· 招抚流亡,鼓励生产: 宣布减免燕云地区一年赋税,吸引流民返乡,分发种子耕牛,恢复农业生产。同时,鼓励工匠开设作坊,商业贸易也逐渐恢复,市面开始重现生机。
· 遣使云中,稳固盟约: 派石秀再次秘密前往云中,会见拔离速。一方面告知涿州大捷,坚定其抗敌信心;另一方面,商讨下一步协同作战计划,并运送去部分急需的药材和粮食,巩固这份脆弱的同盟。
经过这一系列举措,燕云根据地不仅没有被战争摧毁,反而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变得更加稳固和强大。一个政令统一、军民一心、武备渐充的政权雏形,已然屹立在北地。
棋至中盘,落子无悔。
站在修葺一新的涿州北城墙上,远眺巍峨的燕山和蜿蜒的桑干河,我心中豪情与责任交织。
涿州大捷,如同在这天下棋盘中投下了一颗重磅棋子,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宗干暂时退缩,秦桧阴谋受挫,北地同盟士气大振。
但这盘棋,还远未到终局。
宗干虽败,根基犹在,一旦缓过气来,必是更加疯狂的报复。秦桧绝不会甘心失败,定然还有更阴险的计谋。而云中的拔离速,依旧在苦苦支撑……
前路,依旧布满荆棘。
然而,经此一役,我与忠义军,已再无退路,也再无畏惧。我们用自己的鲜血和勇气,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争得了一席之地,也争得了一个决定自己命运的机会。
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更加艰难,却也更加坚定。
天下棋局,因我武松,而风云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