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以北的平原上,新开垦的田地里麦浪翻滚。来自山东的汉人农户李老根正在教几个旗人青年如何施肥,这是大明在辽东推行军屯的第三个月。
这粪肥要发酵过才好用,李老根耐心解释,直接上地会烧苗。
旗人青年巴图学得很认真,他如今是屯田队的队长。但远处突然传来的马蹄声打破了田间的宁静。
不好了!一个士兵骑马奔来,北边的屯田点被抢了!
林川很快收到了消息:三个新设立的军屯点同时遭到袭击,抢走粮食二百石,伤七人。
是岳托的残部?徐承烈问。
孙小眼摇头:现场留下了索伦部的箭矢。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很意外。索伦部自从签订归顺条约后,一直相安无事。
林川没有立即下结论:先去现场看看。
在遭受袭击的屯田点,林川发现了蹊跷。被抢的粮食散落一地,但值钱的农具却完好无损。
这不像是为了抢劫。林川捡起一支箭矢,索伦部的箭术闻名辽东,若是他们真来抢劫,不会只伤七人。
更奇怪的是,在另一个屯田点,他们找到了被故意破坏的水渠,但破坏的手法很粗糙,不像是熟悉农耕的人所为。
有人在嫁祸索伦部。林川判断。
为了查明真相,林川决定亲自去索伦部的营地。这次他只带了阿林保和几个通译。
索伦部老族长见到林川时很惊讶:将军为何突然来访?
最近有军屯点被袭击,现场发现了索伦部的箭矢。
老族长脸色顿变:这绝不可能!我们索伦人最重信诺,既然归顺,就不会背约。
我也相信不是你们所为。林川取出那支箭矢,但请族长看看,这确实是索伦部的箭。
老族长仔细查看后,眉头紧锁:这箭...确实是我们索伦的制式,但羽毛的绑法不对。我们用的是雁翎,这是雕翎。
这个发现证实了林川的猜测。回到盛京后,他立即展开调查。
三天后,真相大白:是岳托的残部偷了索伦部的箭矢,伪装成索伦人作案,想要挑起矛盾。
他们差点就得逞了。吴秀才后怕地说,若不是大帅明察...
但这暴露了一个问题。林川指着地图上的军屯点,我们的屯田太分散,容易受到攻击。
他立即调整策略:将分散的军屯点合并成大型屯田区,建立屯堡防御,同时组建巡逻队。
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合并屯田点时,满汉农户之间发生了争执。
这块地是我们先开垦的!汉人农户坚持。
但这里原是我们的猎场!旗人农户不服。
类似的争执在各个屯田点上演。更麻烦的是,来自不同地区的汉人农户之间也有矛盾,山东人和直隶人为了水源差点动手。
林川意识到,简单的土地分配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他召集各族代表,在盛京召开屯田会议。
我知道大家都有委屈。林川开门见山,但你们要想明白,我们共同的敌人是谁。
他让人抬上来一张大地图:辽东有良田万顷,只要齐心协力,足够让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
经过三天讨论,终于达成协议:按劳动力分配土地,不分族裔;建立联合管理委员会,各族推举代表;收获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这个方案虽然不能令所有人满意,但至少是个开始。
然而就在屯田工作重新走上正轨时,一个意外发生了:巴图带领的巡逻队与一伙土匪遭遇,激战中巴图受了重伤。
是...是岳托的人...巴图昏迷前说,他们在北边...有个秘密营地...
林川立即派王老蔫的锐士营前去清剿。果然在长白山深处找到了岳托的秘密基地,但人去楼空,只留下一些来不及带走的物资。
他们往北边去了。王老蔫判断,可能是要去投奔罗刹人。
这个消息让林川警觉起来。如果岳托真的与罗刹人勾结,北疆将永无宁日。
加强北疆防务。林川下令,同时,加快军屯建设,我们要在边境建立一道坚实的屏障。
军屯的建设虽然困难重重,但效果逐渐显现。一年后,辽东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三成,不仅自给自足,还能支援其他地方。
更让人欣喜的是,在共同劳作中,各族百姓之间的隔阂慢慢消融。李老根的女儿嫁给了巴图的弟弟,这场满汉联姻成了盛京的一桩美谈。
看到了吗?林川在婚礼上对众将说,这才是真正的融合。
但他们都明白,要彻底消除三百年的隔阂,还需要更长的时间。而北方的岳托和罗刹人,始终是个隐患。
这日,林川收到顾炎武的来信,信中提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消息:江南的士绅正在串联,反对北方的改革措施。
新的挑战,正在远方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