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完红衣大炮这一惊天突破后,殿内气氛依旧火热。工部尚书苏启明见皇帝心情大好,便趁热打铁,禀报了另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进展。
“陛下,”苏启明脸上带着沉稳的笑容,“还有一喜讯,关乎营建与民生。格物院与将作监通力合作,水泥之量产工艺,已然攻克!”
赵佶眼中再次亮起感兴趣的光芒:“哦?量产效率与品质如何?”
负责水泥的格物院博士周工勤出列答道:“回陛下,经反复试验,我等已成功改造立窑,优化配料比例与煅烧流程。如今,京西大营水泥窑,日产水泥可达五千斤!且其品质稳定,凝结后坚硬如石,遇水不散,远胜三合土、糯米灰浆等旧料。无论是修筑城防、官道、堤坝,还是营造民舍,皆可大显身手!”
“日产五千斤……好!此物一出,我大营建之速,将提升何止十倍!”赵佶赞道,但随即话锋一转,神色严肃起来,“然,朕闻水泥粉尘,吸入肺中,积年累月,恐成痼疾,损人工夫性命。此非仁政所为!”
他看向苏启明和宇文恺,语气斩钉截铁:“传朕旨意:凡水泥作坊劳作之工匠、役夫,上工必须佩戴简易防尘面罩,内衬浸水细棉或活性炭之猪嘴!工部需设计专用?耐磨工装,每名工匠每季发放两套,务必保证!各作管事需每日检查,若有违者,罚俸;屡教不改者,逐出将作大营!此乃铁律,不得有违!”
苏启明等人心中一凛,连忙躬身:“陛下仁德,体恤工匠至此!臣等谨记,定将此令严格落实!”
赵佶点了点头,借此机会,将思虑已久的另一件要事提了出来。他面色凝重,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前番燕京火药配方泄露之事,给朕,也给朝廷敲响了警钟!将作大营,乃我大宋国力之核心,技术之命脉,绝不容再有失!光是严防死守于营内,犹有不足。需得从根子上,杜绝外敌挟持、利诱我核心匠官家卷以为要挟之可能!”
他目光扫过众人:“苏卿,宇文卿。”
“臣在。”
“朕命工部,即刻于京西将作大营周边,择一合适、易守难攻之地,划为?将作大营眷属区!以新产之水泥、砖瓦,营建坚固宅院、围墙!凡参与红衣炮、燧发机、火药改良、热气球、火油提纯等核心机密之匠师、博士及以上人员,其父母、妻儿,一律迁入此区居住!”
此言一出,殿内几位核心技术人员如宇文恺、林灵素、鲁晟、霍云中、杨凡等皆是一震,随即面露复杂之色,有恍然,有感激,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束缚感。
赵佶继续规划,思路清晰:“区内,需设立蒙学堂,延请名师,专授其子弟,使其无后顾之忧!设医馆,保障其健康!设市肆,供应日常用度!区内安保,由皇城司直接派精锐接管,许进不许出,探亲访友需严格审批!朕要给这些为我大宋铸造国之重器的功臣,一个绝对安全、无忧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能全身心投入格物工造之中!”
他看向宇文恺等人,语气缓和了些:“诸位爱卿,此举看似约束,实为保护,更是朕对尔等卓越贡献的认可与回报!望尔等体谅朕之苦心。”
宇文恺率先反应过来,深深一揖:“陛下深谋远虑,臣等感激涕零!能得陛下如此庇护家小,臣等唯有肝脑涂地,以报君恩!” 他明白,这既是保护,也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绑定与控制,但于国于己,利远大于弊。
林灵素也连忙道:“陛下圣明!如此,臣等便可彻底安心,再无后顾之忧,必当竭尽全力,精进技艺!”
“好!”赵佶满意地点点头,“苏卿,此事由你工部主导,皇城司、户部协同,尽快拿出规划图纸与预算,报与朕知。要将其建成一个安全、便利、宜居的典范之区!”
“臣,领旨!”苏启明郑重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