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应天书院正门旁的告示墙上,悄然贴出了一张崭新的大字告示。
一帮穿着青衿的秀才学子,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看,看完后脸上表情各异,有好奇的,有羡慕的,但更多是悻悻然和一丝“恨不相逢未嫁时”的遗憾。
“书院联考……啧,又是他们举人的事,跟咱没啥关系。”
“是啊,听说这回阵仗不小,嵩阳、睢阳、濮阳、洛阳几家大的书院都派人来了,说是要一块儿比比学问,摸摸底。”
“摸摸底?我看是各家书院要掰掰手腕,看看谁家举人更厉害吧!可惜了,这热闹咱们只能干看着。”
“谁让咱功名不到呢?唉,早知道去年拼了命也得去考一把乡试,说不定撞大运就中了,也能去见识见识……”
“中原书院联考”的动静,主要就在举人这个圈子里流传。
对于书院里占大多数的秀才们来说,这事就像隔着一层纱,知道是个热闹,但具体多热闹,为啥热闹,就跟他们关系不大了。
最多就是茶余饭后,多了个羡慕那些举人师兄的话题。
然而,在这层纱之内,对于有资格参与的举子们而言,此事更有另外关注的重点。
因为这次联考头名,将由应天书院石院长亲赠其手书的《五经注疏及策论摘要》一套!
这可不是市面上能买到的普通货色。
石院长是谁?那是致仕的礼部侍郎!正经的朝廷三品大员退下来的,学问、见识、对科场文章的理解,那是浸淫了几十年的真功夫。
他亲手批注的东西,定会直指科场要害,能让人少走不少弯路!
这还不止,此次联考的前三甲文章,石院长将亲自阅览点评,逐一指出文章的精妙之处与可供斟酌改进之地。
这就相当于能得到主考官级别的亲自指点,帮你把脉问诊,查漏补缺!
这种机会,对于一心要在下次会试中蟾宫折桂的举子们来说,诱惑力太大了!
当然这种奖励不会堂而皇之的张贴出来,只是由各大书院的带队人进行通知,以免引起书院内众多秀才学子的躁动。
得知联考奖励的消息后,原本还有些矜持的各地举子们,顿时都跟打了鸡血似的,个个摩拳擦掌,眼里冒光。
书院藏书楼这几日属于举人学子的研读区域人都多了好几成,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无形的较劲味儿。
而这消息,王明远还没等到书院来人对游学学子进行通知,反倒是从狗娃嘴里先行得知。
这日下午,狗娃兴冲冲地从外面跑回来,手里还拎着一条刚买的鲜鱼,一进院门就嚷嚷:“三叔!三叔!你猜我打听到了什么?后儿个联考,头名奖励可厉害了!”
他劈里啪啦地把从各处听来的议论,如同倒豆子似的说了一遍,最后眨巴着眼问:“三叔,那石院长的手书,是不是特别值钱?比咱家卤肉方子还值钱?”
王明远正在窗前抄写几篇文章,闻言笔尖一顿,一滴墨差点滴在宣纸上。
他放下笔后,心中也很是震动,石院长的手书和点评……这确实是他没想到的意外之喜。
他笑了笑,对狗娃道:“价值不好比。但对读书人来说,石院长这份心意,确实比许多金银更珍贵。这是无价之宝。”
狗娃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哦……无价之宝啊……那三叔你肯定得把它赢回来!”
王明远失笑,摇摇头:“哪有那么容易。来的都是中原各书院的精英,很多都是中了举好几年的师兄,经义文章功底深厚,经验也比我丰富。我这才中举多久?尽力而为,争取不留遗憾就好,不敢奢望头名。”
他这话是真心实意。
自家事自己知,岳麓书院打下的底子固然扎实,但毕竟年轻,积累和火候上,与那些潜心钻研经义多年的老举人相比,肯定还是有差距的。能挤进前列固然好,若不能,也是一次极好的锤炼。
狗娃却对他三叔有种盲目的信心,挥着拳头:“三叔肯定行!你可是解元!”
王明远只是笑笑,没再多说,来考试的怕有一小半都是解元吧。
但狗娃却把胸脯拍得砰砰响:“三叔!你放心,明日开始,我每日都去城里肉铺订几个猪脑子,好好给你补补脑子!保证比他们都聪明!”
王明远:“......”
考试的日子转眼就到。
这天一早,王明远便起身了。洗漱完毕,换上一身干净的青衫。
狗娃比他起得还早,已经熬好了小米粥,蒸了馒头,还特意煎了两个荷包蛋。“三叔,吃饱了才有力气考!”
王大牛在一旁看着,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鼓励的话,最后只憋出一句:“别慌,慢慢写。就跟咱平时杀猪一样,看准了下刀,稳准狠!肯定行!”
王明远笑着点头:“放心吧大哥,狗娃,我心里有数。”
吃完早饭,王明远拎着书箱,出门朝着考试地点走去。
考试地点位于书院中最大的讲堂——明道堂,他到了后,明道堂外已经来了不少人,粗粗看去,约有四五十之数。
不过还好,来的大多都是年轻人,年纪多在二十到三十之间,几乎见不到头发花白的老者。
一个个身姿挺拔,气度沉静,眼神明亮,一看便是各书院精心培养的精英翘楚,绝非那种死读书、考到老才侥幸得中之辈。
王明远心里暗暗松了口气,又不禁感叹中原文风之盛,人才济济。
若是面对一群经验丰富的老举人,他压力更大。
现在大家都是年轻人,虽然同样优秀,但至少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拼的就是真正的才学和临场发挥了。
他寻了个不显眼的角落站着,静静等待。
偶尔有人投来目光,见他面生且年轻,略感诧异,但很快便移开,继续自己的沉思。
辰时正,钟声敲响。
堂门打开,几位穿着教谕服饰的中年人走出来,为首一人面色严肃,朗声道:“诸位学子,请依序入场,按考帖对号入座。考场之内,不得喧哗,不得交头接耳。笔墨纸砚皆由书院提供……”
规矩与乡试、会试大同小异,不过不同于那般规制考试,这次考试分五场进行,每日考一场,连考五日。
整体算下来,时间上比乡试和会试都要短,更考验学子的答题速度和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