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年间
猪头版李隆基正在被宫人敷药,看到这里眉头猛跳。
完蛋了,朕有一股不好的预感!
又是冲我来的啊!
关外的叛军连着数月被潼关守军打退,且郭子仪、李光弼等各路节度使率领着军队收复了山西、河北等地,兵锋直指叛军老窝幽州!」
郭子仪大军在进入河北后,写信给哥舒翰道:
“节帅有病并且年迈,叛贼都知道,部下各军都是匆忙集中的不能力战。现叛军用全部精兵南攻宛丘、洛阳,而用剩余的军队守卫幽州,我们直攻幽州,捣毁他们的巢穴,将叛军的亲属抓住招降叛军,安禄山的头就可到手。”
“如果节帅的军队出了潼关,京城出了问题,天下就危险了。”
「当时哥舒翰自己也深知他的身体不足以胜任大军的指挥,只要能坚守潼关保卫好长安就足够了。」
「这时,安禄山虽然攻占了河北、洛阳,但所过之处杀人如麻,血流成河。人们都恨他,因此在立国之后很长时间没能攻占一点地方。」
「眼见着老家不保,辎重线要被切割,军事上毫无进展,政治上备受争议,安禄山自己都在后悔不该谋反时,意外发生了:」
杨国忠因为哥舒翰多病导致治军不严,得知了潼关大军之前的谋划。
哭着对自己儿子说:
“我命不久矣!”
此前,安禄山族弟安思顺就因为事先向唐玄宗告发安禄山的谋反图谋,因此没有被唐玄宗问罪。
但哥舒翰一向讨厌安禄山,连带着也讨厌安思顺。
当年,李林甫接替张九龄为相后,虽然个人能力不错,主持了很多项有效的改革,但其人本性为奸,口腹蜜剑,以一己之力堵塞天下言路,排斥贤才,使得朝纲紊乱,又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势力坐大。
更是联手安禄山诬陷了王忠嗣,导致功高忠主的李隆基版霍去病暴死。
史学界有很多人认为,李林甫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话说回哥舒翰,他和封常清的经历差不多,他早年是王忠嗣的副将。
区别就是,一个是安西系,一个是河西系。
虽然他犹豫了处斩杨国忠,但他丝毫没有犹豫替王忠嗣报仇,直接让皇帝处死了无罪的安思顺。
这一下,杨国忠彻底慌了!
他决定反击。
「杨国忠对唐玄宗进献谗言,说河北大军节节胜利,局势大好的情况下,哥舒翰居然不出关配合,这是在谋求富贵,想学高仙芝,甚至是想学安禄山!」
......
贞观时期
李世民脸色瞬间阴沉,他已经猜出来了后面要发生什么事情,甩手就是一个大逼斗!
“混账东西!”
“害死了两员大将之后居然没有丝毫悔意!”
“同样的奸言,你居然能信两次!”
“你是猪吗!”
“朕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愚昧不自知的不孝子孙!”
李隆基委屈极了,太宗爷我该说的都说了,我是真不知道啊!
您拿我当出气包了吗?呜呜呜...
大明宫里,李隆基还没有开口说话,倒是有人已经吓得满头大汗了。
张九龄向来容不下李林甫这等谄媚小人,冷哼了一声,正气道:
“陛下,臣请斩李林甫!”
群臣见到右相开口,连忙跟团附和:
“臣请斩李林甫!”
贞观时空
群臣有点惊讶,大唐居然也能出一个霍去病,那可是桂啊!
没想到老李家也有老刘家的福气,不错不错。
紧接着反转就来了。
君臣脸色瞬间变得难看。
人家老刘家的霍去病是天不假年,令人惋惜。
好啊,咱老李家的霍去病居然是被自己人弄死的!
这会儿听到开元年间群臣的动静,李世民冷笑道:
“原来奸臣在朝堂!”
“李隆基,你打算怎么做?”
开元朝堂,李林甫吓得瘫软在地,一个劲的哭嚎道:
“太宗陛下,我是宗室啊!”
“我是李唐的子孙啊!”
“我罪不至死啊!”
李世民冷哼了一声,淡漠道:“身为李唐子孙,祸害李唐江山更是罪大恶极。”
大明宫里,一股难闻的骚味从李林甫身下蔓延开来,群臣蹙眉躲避,生怕沾染自己身上。
他们也没想到,一直在印象里英姿不凡的李林甫居然是个外强中干的软骨头。
殿中,李林甫还在叫冤:“那都是后来的李林甫干的,我现在只是个为国为民、忠于王事的礼部尚书啊!”
不料台上的李隆基听到这话后,直接火冒三丈。
特么的,你要是这么说,想要一句话撇清关系的话,那老子脸上的伤怎么算!
我不白挨了吗?
“按住它!”
李隆基龙行虎步,提着宝剑走到了李林甫面前。
小光幕可太贴心了,镜头直接对准了大明宫内,让贞观君臣看清了此时大殿百态。
好难闻的一股骚味!
李隆基见到地上的一摊湿迹,蹙眉不喜,提着刀毫不犹豫的挥下。
“啊!”
“噗呲!”
血液喷溅而出洒在了李隆基的猪头上:
“太宗爷,朕自斩了他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