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灭之网”的存在被证实,如同一盆冰水浇熄了帝国因技术突破而升腾的些许乐观。压力从明确的边境威胁,转变为一种弥漫在星海背景中、无处不在的潜在监视与庞大阴影。咸阳宫麒麟殿内的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嬴政高踞帝座,目光扫过下方肃立的文武重臣。徐彭岳、嬴雪华、白起、蒙恬、顿弱、章邯、公子贞、石星澜等核心人物尽皆在列。
“星澜,将你所感,详尽道来。”嬴政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
石星澜上前一步,他的脸色仍有些苍白,显然持续感知那庞大的网络对他消耗极大。“回禀陛下,诸位大人。那‘网络’的脉动极其隐秘,若非我们捕获了其中一个节点(熵寂之种),并长期监测其特性,绝难发现。其连接并非依靠常规的能量或物质,更像是一种……基于底层规则共鸣的‘存在性关联’。”他努力寻找着恰当的词汇,“它们如同沉睡在深空中的节点,平时几乎与背景规则融为一体,唯有在特定条件下——比如其中一个节点被强烈干扰或激活时——才会产生这种超距的、微弱的信息涟漪。目前能探测到的回应节点,分布极广,远超帝国现有疆域,其规模……难以估量。”
白起冰冷的声音响起:“这意味着,我们之前的行动,可能已从‘清除外围触须’,升级为‘触碰网络神经’。对方接下来的反应,将不再是试探性的侦察,而可能是……系统性的排查,乃至清除。”
蒙恬沉声道:“敌暗我明,且敌之规模未知。全面开战,绝非良策。然,坐以待毙,亦不可取。”
顿弱眉头紧锁:“我们的新型防御能挡住它的触须,但若这张‘网’本身收紧,或者催动更多、更强的节点同时发难,压力会非常大。”
章邯面露忧色:“资源调配需重新评估。若应对规模升级,现有战略储备虽足,但长期消耗下去,恐难以为继。需加快内部资源循环与增效。”
公子贞补充:“内部舆论需引导,此等消息不宜扩散,以免引发恐慌,但需让各级官员心中有数,加强管控与凝聚力。”
徐彭岳与嬴雪华对视一眼,徐彭岳上前奏道:“陛下,诸位。危机亦是转机。此网络虽庞大可怖,却也揭示了对方的力量形式——它们依赖这种规则的关联与共鸣。我们能否……不是被动防御,而是主动‘解读’甚至‘干扰’这张网?”
嬴雪华接口道:“彭岳所言极是。既然石星澜能感应到其脉动,证明这种规则关联并非不可感知。灵枢殿可尝试与星穹阁深度合作,研究这种‘存在性关联’的规律。若能理解其运作机制,我们或许能提前预警更大范围的异动,甚至……在其网络中制造‘杂音’,干扰其协调性。”
嬴政静静聆听着所有人的分析与建议,指尖在帝座扶手上轻轻敲击,良久,他缓缓开口,帝音定鼎:
“星海之势,已非一域一国之争。此‘寂灭之网’,乃帝国立国以来,所遇之最大挑战。”
“然,大秦立世,凭的便是遇强愈强,于绝境中开辟生路。”
“朕决意如下:”
“一、外松内紧,潜行蓄力:帝国对外保持静默戒备,暂缓一切不必要的对外活动,示敌以弱。内部则进入最高效运转,全力提升实力。”
“二、技术破局,以网制网:龙渊格物院与灵枢殿、星穹阁成立联合项目,石星澜主导,徐彭岳、嬴雪华辅之,专司研究此‘寂灭网络’之规律。目标,并非摧毁,而是理解、预警,并寻求局部干扰、屏蔽之法。”
“三、军事革新,精兵锐战:星骋军与镇幽司,以应对高隐匿、规则战、网络化敌人为目标,进一步精简编制,强化特种作战与协同能力。蒙恬、白起、顿弱,你等需推演,若遭多节点、多方向、不同强度的同步攻击,如何应对。”
“四、固本培元,深化融合:章邯、公子贞,加速帝国内部资源整合与文化融合,确保应对长期压力之根基稳固。同时,加强与星律议会、玄灵族等有限盟友的信息共享,彼等或知更多关于此类网络化存在的记载。”
“五、静观其变,以待其时:严密监控网络动向,收集其‘脉动’数据。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必以雷霆之势,击其要害节点,断其指爪,令其知难而退!”
嬴政的决策,清晰而坚定。他没有因敌人的庞大而退缩,也没有盲目地寻求决战,而是采取了最符合帝国当前利益的策略——深度防御、技术破解、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这是帝王心术与战略智慧的极致体现。
“诸卿,”嬴政目光如炬,扫过众人,“前路艰险,甚于以往。然,朕与诸卿,与亿兆大秦子民,已无退路。唯有同心戮力,方能于这星海危局中,杀出一条通天大道!”
“臣等,谨遵陛下圣谕!万死不容!”群臣肃然躬身,声音汇聚成一股坚定的洪流。
帝国的巨轮,在发现了前方更为深邃黑暗的海洋后,非但没有转向,反而调整了风帆,加固了船体,更加谨慎也更加坚定地,向着未知的风浪深处驶去。对“寂灭之网”的研究与反制,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帝国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命题。而第一个突破口,或许就隐藏在那枚被禁锢的“熵寂之种”与石星澜感知到的、那些遥远而微弱的回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