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五年的初冬,寒风凛冽,但在西山以北的一处秘密试验场上,气氛却如同盛夏般灼热。一场将彻底颠覆传统战争模式的战术演练,即将在这里上演。
观礼台上,林枫、赵胜、卢象升以及众多西山军队的高级将领肃然而立。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远方那片被标注为“敌占区”的丘陵地带。在那里,设置了数个模拟的敌军指挥所、炮兵阵地和物资囤积点,但它们都位于山脊的反斜面,从观礼台和预设的炮兵阵地上,根本无法直接目视。
“伯爷,一切准备就绪。”快反旅旅长对着野战电话沉声道。他的指挥所设在更前方的一个高地上,身边除了参谋,还坐着一位头戴耳机的年轻报务员,面前摆放着一台“传音盒二号”无线电电台。
“开始吧。”林枫平静地下达了命令。
演练开始。一队装备精良的侦察兵,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渗透进“敌占区”。他们携带着望远镜、测距仪,以及最重要的——一台便携式无线电电台。
片刻之后,观礼台上的电台首先响起了“滴滴答答”的声音。译电员迅速将电文译出,大声汇报:“鹰眼一号报告:发现敌军指挥所,坐标:洞幺拐,两两洞。重复,坐标:洞幺拐,两两洞!”
几乎在坐标报出的同时,设置在数里之外的炮兵阵地上,指挥官立刻根据坐标,在最新的网格化地图上定位目标。炮手们迅速调整火炮仰角和方向。
“一号炮位,准备完毕!”
“二号炮位,准备完毕!”
……
“放!”
随着一声令下,十二门后装线膛炮发出了震天的怒吼!炮弹划破寒冷的空气,发出令人心悸的尖啸,越过山脊,飞向肉眼根本无法看见的目标区域。
观礼台上,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紧紧盯着那片山脊后方。
“轰!轰!轰!”
连绵的爆炸声从山脊后方传来,紧接着,观察哨通过望远镜确认:“命中目标!敌军指挥所被准确覆盖!”
不等众人欢呼,无线电里再次传来新的坐标:“鹰眼一号报告:发现敌军炮兵阵地,坐标……”
炮火再次咆哮,又一次精准地落在了看不见的目标头上。
整个演练过程,快反旅的主力始终按兵不动。只有侦察兵在前沿通过无线电引导,后方的炮兵就如同拥有了千里眼,将一发发炮弹精准地砸在“敌军”的要害之上。不过半个时辰,所有预设目标都被“钢铁之雨”彻底摧毁。
演练结束,场上一片寂静。
卢象升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脸上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他喃喃道:“这……这已非人力可敌……若在战场上,敌军尚未见我士卒,便已指挥瘫痪,炮兵尽毁……这仗,还怎么打?”
赵胜兴奋地一拳砸在掌心:“伯爷!此法一成,我军野战,已立于不败之地!这无线电引导炮兵,简直是神技!”
林枫的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神色。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无线电的出现,不仅解决了通讯问题,更与炮兵技术结合,催生出了间接瞄准射击这一划时代的战术。它使得炮火的打击范围、突然性和精准度得到了质的飞跃。
“这不仅仅是炮兵和无线电的功劳。”林枫对众人说道,“这背后,是统一的坐标体系、精确的地图测绘、标准的射击诸元计算,以及严格的步炮协同训练。这是一个体系的力量!”
他看向赵胜和卢象升:“接下来,全军要重点演练步、炮、侦察三者的协同。我们要让敌人习惯在看不见我们的情况下,就被毁灭性的炮火覆盖。这种战术,我称之为火力准备’。”
“火力准备……”卢象升品味着这个词,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冷酷与高效。
随后,林枫又观摩了快反旅利用无线电进行的连排级战术机动演练。各分队之间联系紧密,指挥流畅,对战场态势的反应速度远超以往。铁甲车在无线电的调度下,如同臂使指,穿插迂回,将扮演敌军的部队分割包围。
当一天的演练结束时,所有参与的高级将领心中都明白,西山的军事力量,已经与这个时代其他的军队,拉开了整整一个时代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仅是武器上的代差,更是军事思想、作战体系和信息掌控能力的全面碾压。
“钢铁之雨”的洗礼,标志着西山军队正式迈入了初级现代化战争的门槛。林枫知道,当下一次与强敌(无论是建虏还是明军)在野外相遇时,他将给这个世界,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彻头彻尾的军事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