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最紧要的,是尽快弄清汉军那种奇特武器的真实面目,并研究出应对之策——唯有如此,才能破解那突如其来的战场威胁!
“据从格伦代夫撤下来的士兵描述,那种武器像是披着铁甲的车辆,与寻常马车不同的是,它能自行前进,且装配有火炮与连发枪械,行进间火力凶猛,普通步兵根本无法靠近。”
格兰特神情凝重地向副官分析道。格伦代夫之战中,原本寄望于壕沟体系稳住阵脚的北军,却被打得措手不及,防线顷刻瓦解。这一败让他深感不安:若连守住战线都成问题,又何谈赢得整场战争?
“目前我们该做的已经尽力而为,剩下的只能看局势发展。不过在那之前,先静观谢尔曼那边的进展吧。”
格兰特点头同意谢里登将军的计划,一方面也是想借此让谢尔曼彻底认清现实,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借这次出击为自己争取宝贵时间,用来进一步巩固后方防御。
过往的经验早已表明,面对汉军时,单薄的一层防线根本不堪一击,至少需要两道乃至多重屏障,才有可能迟滞对方的推进速度。
因此,他必须抓住这段空档,将现有防线打造得更加牢不可破。
……
北军这套虚实结合的策略果然奏效,成功骗过了汉军的判断。原本驻守在此的汉军本就只是作为牵制力量,并无意在此处发动全面进攻。
如今见鹰酱人专心致志地加固工事,似乎准备长期僵持,汉军方面顿时放松了警惕。
这样一来,也能避免因正面爆发大规模会战而暴露己方兵力部署的虚实。
但他们未曾察觉,敌人早已暗中布下局中之局——明面上构筑防御,实则蓄势待发,只等时机成熟便猛然出击!
“这一带地形对我们极为有利,背后靠山,山上已有我军驻防。只要控制住高地,敌军便难以仰攻得手。”
谢尔曼选定部队后,立即展开战场勘察,意图寻觅一处利于决战的区域,与汉军展开一场硬碰硬的较量。
但他并非轻狂之辈。听闻过太多关于汉军战斗力的传闻,他不敢有丝毫大意。
因此在选址之时,他首要考虑的不仅是如何取胜,更是万一失利,该如何保存主力、有序撤离。
而眼下这片区域,正是理想之所——前方是密西西比河,背靠山脉,山上又有己方部队策应,进退皆有依托,可谓攻守兼备。
“对面的汉军已渡过密西西比河,在南岸建立了一个突出的前哨阵地。这颗钉子卡在我们的防线前沿,若不及时拔除,必将对我们构成严重威胁!”
而且,谢尔曼之所以选择此地作为决战之所,不仅仅出于战略考量,更因为这里确实存在着他必须拔除的关键目标!
为了使整个战局显得真实可信,汉军在战术部署上也的确摆出了即将向北军发动攻势的姿态。这一点,从谢尔曼等人眼前那座深入敌前的汉军前沿据点便可看出端倪——该阵地竟横跨密西西比河,直接推进到了北军防线附近。
这个突出部的存在,令北军如鲠在喉。一旦无法迅速将其铲除,汉军便能以此为跳板,打破北军对河道的封锁。届时,他们就能通过后方开阔的河段,持续不断地将援军与补给输送至前线,进而撕开北军的整体防线。
反过来说,若北军能够夺回或摧毁这一据点,双方就会重新回到以河为界的对峙状态。要知道,密西西比河乃是北美大陆最长、最宽的河流之一,水流湍急,河面辽阔,天然构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只要守住南岸,汉军若想进攻,就必须强渡这条大河。而在北军炮火严密覆盖之下,这样的渡河行动无异于自杀。冲锋的部队尚未靠岸,恐怕就在半途中被火力吞噬,最终能成功登陆者,或许连原兵力的一半都不到,甚至可能仅有三分之一幸存。
如此惨重的代价,极有可能迫使汉军在付出巨大牺牲后仍不得不中止攻势,被迫撤回北岸重整旗鼓。
换句话说,只要拿下这个据点,北军不仅能稳住阵脚,还能借地形之利,不断消耗来犯之敌,最终挫败对方南下的图谋。
正因如此,谢尔曼此次主动出击,本质上仍是一场防御性的进攻。自古以来,“以攻代守”便是战场上屡试不爽的铁律。
目标明确之后,谢尔曼迅速开始筹备行动。在正式动手前,他特意观察了汉军兵力轮换的规律。经过数日侦察,他发现对方大约每三天进行一次小规模换防,而每一支驻防部队通常会在此坚守半个月左右。
因此,最佳的攻击时机,应是新一轮部队刚接防之际——此时新来的士兵尚不熟悉地形与敌情,戒备最容易出现松懈。
与此同时,由于换防刚刚完成,后续支援短时间内难以到位,这正是发起突袭、速战速决的最佳窗口。
基于这一判断,谢尔曼将总攻时间定在凌晨三点左右。这个时刻,大多数人正处于深度睡眠之中,警觉性最低,极有利于部队悄无声息地逼近敌阵。
再加上夜间值守兵力本就有限,若能趁其不备发起猛攻,完全有可能一举突破防线,以最小代价夺取阵地。
计划可谓周密,执行部队又是久经沙场的老兵,胜算颇高。
然而,谢尔曼还是低估了他的对手。这片阵地上的汉军,对于防御的重视程度远超他的想象。
毕竟,这里是整条战线中最前沿、最孤立的一个突出部,几乎就扎在镁军的眼皮底下。驻守于此的将士们非常清楚:自己随时可能成为敌军重点打击的目标。
因此,每次换防时,指挥官都会反复强调警戒纪律,要求全员时刻保持高度戒备。无论昼夜,岗哨密度、巡逻频率从不降低,任何一个细节都不容疏漏。
正因如此,当谢尔曼派出的突击队刚刚接近河岸时,立刻就被哨兵察觉。
刹那间,枪声骤起,战火轰然点燃!
战斗爆发之初,汉军虽感意外,却并未陷入慌乱。他们早已料到敌人不会坐视不管,只是没想到进攻的方式与预想截然不同。
原本,他们推测镁军若要动手,必定倾巢而出,凭借兵力优势发动全面强攻,力求一击致命。
但现实却是:镁军确实来了,可攻势却异常克制,兵力投入远远少于预期,更像是试探性的突袭,而非总决战。
这让汉军前线指挥官心头一凛——敌人究竟意欲何为?
不过这股敌军的战力确实不容小觑,不仅单兵能力极强,彼此之间的配合也极为娴熟。
他们在步炮协同上的运用相当到位,步兵之间交替掩护、协同推进的节奏也掌握得恰到好处。
一看就知道,这是支经历过无数恶战的老牌劲旅。
“保持警觉,绝不能让敌人靠近我们的防线!”
守在前线的是汉军一个营,兵力大约七百人左右。单从人数上看,汉军显然处于极大劣势。
但作为防御方,他们早已依托先前构筑的工事和多个坚固火力点,将整条战线串联起来,形成了一道层层设防的屏障,足以与来犯之敌周旋。
更重要的是,在遭遇攻击的第一时间,他们就已向后方部队发出了求援信号。只要能撑住一段时间,援军必然赶到。
一旦援兵抵达,眼前的危机便能彻底解除。
因此,现在唯一的任务就是——死守阵地,坚持到援军到来!
咻——!
一声尖锐的破空声划过夜空,一枚照明弹腾空而起,在数百米高空猛然炸开,洒下一片刺眼的白光,瞬间将大地照得如同白昼。
原本潜伏在汉军阵地四周、企图发动突袭的北军士兵,在这突如其来的光芒下无处藏身,顷刻间全部暴露在敌方视野之中!
哒哒哒!
发现目标后,汉军阵地上多挺重机枪立刻开火,密集的子弹如暴雨般倾泻而出,对着暴露的北军猛烈扫射!
成片的士兵在弹雨中倒下,伤亡惨重,战场上血肉横飞,惨状令人触目惊心!
远处指挥作战的北军将领谢尔曼脸色阴沉,几乎铁青。
这种照明弹,他还是头一回在实战中见到。
它的出现,直接让己方精心策划的夜袭行动化为泡影!
夜空被点亮,部队完全暴露,而对方机枪的火力密度之高,远超他的预估。
他并非没有考虑过机枪的威胁,却没料到其杀伤力竟如此惊人!更没想到,敌军在这小小一处阵地上,竟能布置如此之多的机枪,简直出乎意料!
“通知炮兵,立即开火支援,必须压制住敌人的机枪火力!”
眼看己方多次冲锋都被机枪火力死死压住,进攻途中损失巨大,谢尔曼心头如刀割一般。
这支队伍是他手中最精锐的力量,若在此耗尽,想要重建一支同等水准的老兵部队,不知要耗费多少年!
而当前战局紧迫,恐怕根本没有那个时间和机会。
一旦此战失利,汉军便可能借这个突破口撕裂他们的整体防线,长驱直入,一举击溃主力,进而夺取整个北美。
到了那时,他连重整旗鼓的机会都不会再有。
谢尔曼内心其实已有撤退之意,可这次行动是他顶着压力、力排众议争取来的。若此刻收兵,回去后如何面对格兰特与谢里登两位将军?
因此,尽管明知部队正在承受惨重伤亡,继续强攻只会让损失更加严重,谢尔曼仍咬紧牙关,未下达撤退命令。
相反,他严令炮兵加大火力强度,务必摧毁敌方的机枪阵地,为地面部队打开前进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