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及第切换出江北四镇的画像,笑着说道:老铁们,今天咱们来扒一扒弘光朝廷的四大护法——江北四镇。这几位爷的来历,那可真是五花八门,精彩得很!
他指着第一幅画像:先说刘良佐,这位可是个高手。最早跟着李自成混,结果在崇祯十一年被曹变蛟打得找不着北,转头就投了明朝。这人打仗有一套,崇祯十四年还把袁时中的几万人马给收拾了。
碳水教父一边拆着零食包装一边插话:这哥们儿骑术了得,人送外号花马刘。不过我最佩服的是他这见风使舵的本事,简直是个职场老油条!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推了推眼镜:从军事角度看,刘良佐确实是个实战经验丰富的将领。不过这种反复无常的性格,在乱世中既是生存之道,也可能成为致命伤。
这时弹幕开始活跃起来:
网友【夜猫子】:这不就是明朝版的吕布吗?
网友【追剧达人】:花马刘这外号挺带感啊,感觉能拍部电影了。
网友【午后咖啡】:果然乱世出,这经历够写本小说了。
朱及第笑着继续:再说刘泽清,这位可是个老辽东。从守备一路干到总兵,还在辽东打过清军,靠着军功混到了太子太师。不过后来在河南被李自成揍得够呛,手下都快打光了。
叶赫那拉大贝勒忍不住吐槽:这位爷更绝,被李自成打败后直接跑路到山东,现在倒成了江北四镇之一。要我说,这弘光朝廷选人的标准真是迷之操作。
网友【一颗仙人掌】:太子太师?这官职不小啊,看来以前确实有两下子。
网友【熬夜冠军】:被李自成打残了还能当镇守大将?这操作我看不懂。
朱及第接着介绍:要说最奇葩的,还得数高杰。这位仁兄原本是李自成麾下的猛将,结果把李自成的老婆给拐跑了,直接投了明朝。现在盯上了扬州的富庶,要不是史可法拦着,怕是早就动手抢地盘了。
碳水教父噗嗤一笑:拐了人家老婆还敢这么嚣张?这高杰可真是个狠人!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分析道:高杰这件事反映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种品行不端的人能被重用,说明南明朝廷在用人方面已经很不讲究了。
网友【发呆中】:这剧情比电视剧还狗血啊!
网友【风继续吹】:李自成这绿帽子戴得,难怪后来要追杀他。
朱及第最后指着黄得功的画像:相比之下,黄得功算是这四人里最正常的。辽东出身,靠军功一步步升到总兵,跟着熊文灿打过仗。不过现在跟这帮人混在一起,怕是也要被带偏了。
叶赫那拉大贝勒总结道:所以说,这江北四镇简直就是个问题天团。两个流寇出身,两个辽东旧将,个个都不是善茬。弘光朝廷指望他们守江山,怕是要凉凉。
直播间的弹幕再次刷屏:
网友【随便看看】:这阵容,感觉分分钟就要内讧啊!
网友【吃瓜群众】:期待后续,感觉比宫斗剧还精彩!
网友【路过一下】:就这配置,南明要能守住就见鬼了!
朱及第喝了口水,继续深入分析:老铁们,刚才说到四镇搞独立王国,但这还只是开始。更可怕的是,他们开始明目张胆地干预朝政,把朝廷当成了自家的后花园。
他调出一份史料:就说刘泽清吧,他不仅敢弹劾都御史,还在自己的驻地私设公堂,审理民事案件。更夸张的是,他手下有个参将强占民田,当地官府不敢管,最后案子居然闹到了南京刑部,结果你们猜怎么着?刘泽清直接派人到刑部大堂,把涉案文书全给抢走了!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推了推眼镜,补充道:这还不是最过分的。据记载,高杰在瓜洲驻防时,居然私自任命州县官员。朝廷任命的知县到任,他直接把人赶走,换上了自己的亲信。
这时碳水教父忍不住插话:我靠,这特么比土皇帝还嚣张啊!朝廷就不管管?
朱及第苦笑:怎么管?朝廷还得靠他们守江北呢。最讽刺的是,这四位爷还经常联合起来给朝廷施压。有一次,他们联名上奏,要求把江北的盐税直接拨给军中使用,连户部都不能过问。
弹幕顿时炸开了锅:
网友【风继续吹】:这操作太秀了,既要地盘又要钱,还要权!
网友【熬夜看书】:感觉弘光朝廷就是个提款机啊,还得看军阀脸色。
网友【发呆中】:这么搞下去,朝廷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网友【一颗仙人掌】:看来南明药丸啊,内部都烂透了。
叶赫那拉大贝勒这时插话:更可怕的是,这些军阀还插手官员任免。比如有一次,马士英想调个知府,就因为刘良佐说这人和他不对付,最后愣是没调成。朝廷的吏部都快成摆设了。
朱及第点头道:没错,这就是典型的尾大不掉。而且你们发现没有,这四镇之间虽然也互相看不顺眼,但在对抗朝廷这件事上却出奇地团结。谁要是被朝廷问责,其他几个就会联合施压。
他调出一份当时的奏章:看看这个,有一次黄得功纵兵抢粮,被御史弹劾。结果另外三镇联名保他,说什么将士用命,不宜苛责,最后朝廷只能不了了之。
直播间的气氛越发活跃,大家都在为这段历史唏嘘不已。而朱及第的讲述,也让这个三百多年前的政权危机,显得格外真实而震撼。
朱及第将画面切换到武汉三镇的地图,声音中带着几分深意:老铁们,咱们得单独聊聊左良玉这个人。他可不是江北四镇那样的草莽出身,而是正经的辽东边军将领,手里握着二十万大军,是南明最大的军事集团。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推了推眼镜,补充道:左良玉的部队号称,实际上是个大杂烩。有他从辽东带出来的老部下,有沿途收编的农民军,还有各地投靠的官军。这么一支成分复杂的军队,完全靠他个人威望维持。
这时上铺的叶赫那拉大贝勒探出头来:最关键的是,左良玉没赶上定策之功。就是南京群臣拥立新君那件事。等他反应过来,江北四镇早就把拥立新君的功劳瓜分完了,这让他特别窝火。
碳水教父一边嚼着薯片一边插话:这不就跟公司站队一个道理吗?没赶上第一波分红,后面就只能喝汤了。
直播间里立刻热闹起来:
网友【夜猫子】:我要是左良玉也得憋屈,明明实力最强,结果被边缘化。
网友【吃瓜群众】:这就好比打游戏,装备最好却没赶上团战,最后分战利品没你的份。
网友【路人甲】:感觉左良玉这是在憋大招啊!
网友【喵星人】:马士英这下要倒霉了,得罪了实力最强的军阀。
朱及第看着弹幕笑道:老铁们看得明白。左良玉这一憋屈,直接就投向了东林党的怀抱。他手下的御史黄澍,更是成了他在朝堂上的代言人。
他调出一段史料:最精彩的是去年六月,黄澍在朝堂上当众痛骂马士英,说到激动处,居然拿着笏板猛敲马士英的后背,边打边喊愿与奸臣同死。马士英愣是没敢还手,连弘光帝也只是摇头叹气。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分析道:这可不是黄澍个人勇猛,而是他背后站着左良玉的二十万大军。马士英再嚣张,也不敢和南明最强大的军事集团正面对抗。
奉天殿内,朱元璋听得直摇头:这几个货色,真是...
徐达沉声道:上位,军将参与党争,历来是取祸之道。观此五将,两个是流寇降将,三个出自关宁军,皆非忠贞之辈。
李善长捋须分析:崇祯拆分关宁军本是妙棋,可惜这些将领各怀异志。南明以爵位相诱,怕是难以笼络其心。
朱标忧心忡忡:父皇,如此看来,南明岂不危矣?
朱棣却道:儿臣以为,若能善用这些将领,未必不能成事。只是...
只是什么?朱元璋冷哼一声,只是这弘光小子没这个本事!看看他用的都是什么人!
宋濂叹息:军不干政,政不涉军,此乃立国之本。如今南明文武不分,党争不断,实在令人担忧。
刘三吾补充:更可怕的是,这些将领手握重兵,若是一旦反目,南明顷刻间就会土崩瓦解。
朱及第最后总结:老铁们,南明这个局面真是难解。武将拥兵自重,文臣结党营私,皇帝又驾驭不了。这么下去...
他摇了摇头:这么下去,恐怕等不到清军打过来,他们自己就先内斗完了。
直播画面在南京城的轮廓上渐渐淡去,这个从一开始就深陷党争漩涡的政权,似乎已经注定了它的悲剧命运。而在历史的车轮下,每个人的选择都在推动着这个结局更快地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