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策谈不上,但刘峰的练兵之法确实非同寻常。寻常将领只能练出寻常士卒,想练就精锐之师,非得有非常之能。”
“你是何人?难道通晓非常之法?”许褚追问。
“我认得你,司马懿。”曹操目光一凝。
“属下拜见丞相。”
“你为何在此?莫非真有克制刘峰之策?”
“刘峰不过是以秘法提升士卒体魄,而他那座淬炼士兵的奇塔,我虽不知其奥秘,但我另有一套练兵之术,同样能让兵卒脱胎换骨。”
“你当真能练出与刘峰比肩的精兵?若真如此,本相绝不吝封赏!”
“愿为丞相效死力。”
“好!哈哈哈——有你在,我总算能高枕无忧了。”
“不过,练成此等精兵需耗时多久?”
“禀丞相,这套特殊兵种的训练需配合特定战阵,此阵乃在下从古籍中习得。我们可先构筑阵法雏形,选拔部分士卒试验效果。不同阵法能培育不同兵种,如此既能丰富我军阵容,又能针对战局灵活调配。那刘峰之所以攻无不克,正是因其坐拥精锐骑兵、步兵与弓手,我等若能培育同等劲旅,必可与之抗衡。
先生果然深藏不露,看来所言非虚。这天下除刘峰外,竟真有人通晓如此练兵之法。不知这新军当以何名号相称?
幽影。
好个幽影!闻此名便知必是虎狼之师。只要先生能练成此军,所需物资尽管开口。
只需调拨五百精兵足矣。
莫说五百,便是五千也任君差遣。但望先生务必练成此军。
一月之后,首批幽影必交付丞相验看。
曹操携司马懿与许褚返程时,心中暗喜:今日偶遇竟得此奇才。若真能练出抗衡刘峰的精兵,问鼎天下便指日可待。昔日见刘峰纵横沙场,各路诸侯皆非敌手,本已不存念想。如今这缕曙光,全系于司马懿能否兑现诺言。
此时的曹操几乎陷入绝境,看不到一丝转机。他只能祈求能熬过这段艰难时日便算万幸,因为所有人的命运都已不在自己掌控之中。倘若刘峰决心争夺天下,他们不过是蝼蚁般任人践踏。
曹操终日被此事折磨,渐渐对自己所做的一切失去信念。无论他如何奋力挣扎,结局总是殊途同归。
纵使此刻占据再多疆土,终将悉数落入刘峰囊中。既然如此,不如趁早收手,安享余生。
冀州一役的惨败犹在眼前,曹操再不愿为天下纷争疲于奔命。这些徒劳无功的奔波,最终不过是为刘峰作嫁衣裳。曾经意气风发的枭雄,此刻已斗志尽丧。
各路诸侯皆如是。冀州陷落之事传遍四海,谁都明白眼下所为尽是白费力气。更何况他们势力远逊曹操——连曹操都无法与刘峰抗衡,旁人更无胜算。
与其等刘峰打得自己家破人亡,不若立即缴械投降。
自丢失冀州那日起,曹操便看清了天下大势。刘峰之强无人能敌,这江山终将归其所有。任自己如何折腾,终究难逃败亡。两军实力悬殊如天堑,岂是朝夕能追赶?
纵有百万雄师亦非其敌手。即便十倍兵力于彼,也难撼动分毫。刘峰绝非袁绍那等庸碌之辈,与这等人物为敌,无异自取 ** 。
然而时局骤变——曹操寻得了司马懿。这位与诸葛亮齐名的顶级谋士,最终竟能将天下收入囊中,其智谋可见一斑。
对刘峰而言,司马懿正是劲敌。先前刘峰屡遣人搜寻其踪迹未果,只因深知:若此人出山,必成心腹大患。故刘峰急于将司马懿招至麾下,以绝后患。
刘峰深知招揽司马懿的利害关系。若能将这位谋士收入麾下,必成强大助力;若其投奔他人,则后患无穷。可惜历史轨迹依旧重演,司马懿最终还是选择了曹操阵营。
不过这对掌控全局的刘峰而言并非致命威胁。作为这个世界的至强者,他拥有碾压一切对手的实力。任何敢于与他为敌之人,最终都难逃覆灭的下场。
司马懿初至曹营便展现出非凡才能。他选定营地空地,指挥五百精兵搭建起巨型演武台。这座长宽各百米的方台上,矗立着二十米高的 ** 塔楼,四角铁炉燃起熊熊烈火。
最引人注目的是台面用马血绘制的北斗七星阵图。当司马懿在台上作法两时辰后,奇异景象出现了:夜幕下高台泛起红光,一道天光自苍穹直射塔顶。在场将士无不震撼,几疑遇见天人。
被选出的一万精锐奉命列阵于台东,盘腿闭目而坐。司马懿亲自监督四方火炉的燃烧情况,严令值守士兵确保炉火不灭。他解释道:当七星阵图再次完整亮起时,这些士兵就将蜕变为强大的军团。
与刘峰麾下忠诚度极高、武力值超群的常规部队不同,这支正在接受秘法训练的特种部队拥有独特属性。其最终战力究竟如何,只待七星连珠之时便可揭晓。
《幽影军团的淬炼之道》
幽影军团的训练法门与寻常不同,其根基源自上古卷轴,借助星辰之力锤炼士卒。然而凡人之躯承接天星伟力极为艰难,纵使司马懿掌控此法,所得星辰之力亦需均分予万人,每人所得微乎其微。
然经此淬炼,士卒肉身可达极限之境。战时可永驻巅峰状态,力道与攻速皆暴涨十倍,远胜往昔。
相较之下,刘峰的水晶塔训练法则截然不同。塔中蕴藏浩瀚能量,可直接重塑士卒体魄,从根本上蜕变其机能。而司马懿之法仅将外力灌注于173名士兵体内,强化其素质却未触及本质。
但幽影士卒确有非凡之处——其疾行如风,迅捷超常人数倍,故以为号。力量亦十倍于常人,以此推测,若大规模组建此军,未必不能谋夺天下。司马懿正需时日培育这支劲旅。
单座七星台仅容万人操练,超限则台毁阵消。故司马懿分兵两路:一部筑新台,一部刻绘北斗七星阵。此阵所训士卒兼具神速与巨力,足堪精锐步兵之任。司马懿拟建五座七星台,月内可成十万幽影大军。
(
天马阵的布置方式与北斗七星阵类似,主要区别在于最终绘制的阵图样式不同。经天马阵训练出的士兵拥有惊人的骑术,其马战能力远超普通士兵十倍。
这些士兵的武力虽然都有提升,但增幅相对有限。他们的突破主要依靠压榨身体潜能,当达到人体极限后便再难精进。相比之下,刘峰的部队在抵达身体极限时,会借助水晶能量实现进一步突破,因而整体武力值更为出众。
司马懿训练的士兵一旦触及身体极限就难以突破。由于每个士兵汲取力量的容量有限,他们的成长空间受到制约。在吸收能量过程中,个体体质差异尤为关键——体魄强健者能吸纳更多能量,获得显着提升;而体质孱弱者则收效甚微。
这些士兵虽能快速抵达身体极限,但承受力较弱。若强行吸收过量能量,脆弱的躯体将面临崩溃风险。相反,那些循序渐进突破极限的士兵,不仅能容纳更多能量,还能促成身体机能的全面进化,从而获得更高武力值。
本质上,司马懿的练兵之道与刘峰大同小异,只是前者采用较原始的方法。刘峰运用蕴含天地精华的王者水晶,在能量塔中实现高效利用;而司马懿依靠阵法汇聚星辰之力——这些游离于天地间的强大能量难以集中,单个阵法收集的能量仅够训练万人规模。
其实司马懿本可培养更精锐的部队。只要缩减训练人数,就能让每个士兵获得更多能量分配。但困于认知局限,他未能参透力量分配的奥秘。
司马懿此刻或许尚未完全领悟其中玄机,只知道能用单个阵法训练万人足矣。倘若日后真正参透奥妙,练出的兵卒必将更显威力。
金乌阵——此乃最终练兵之法,经此阵锤炼的箭手精准非凡。此阵精髓源自后羿射日之典故,所训弓手皆具百步穿杨之能。
司马懿正筹划组建五万铁骑、十万神射,虽步卒训练更为紧迫。毕竟攻城拔寨之际,步卒方为决胜关键,其数量须远超骑射之兵。
眼下这些兵力尚难与刘峰抗衡,唯有在规模上形成压倒之势,方存制胜之机。
练兵之事绝非旦夕可成。较之刘峰借助奇技淫巧的速成之法,这般传统操练确实迟缓。然能达此境已属不易。
司马懿已筑就所有练兵高台,正分批操演士卒。首支劲旅初成之时,曹操见之顿觉慧眼识人——此子确有经天纬地之才。
短短时日内竟练出此等雄师,虽仍难与刘峰精锐比肩,但若聚沙成塔,终可形成制衡之力。
得此强军,曹操心境截然不同。此刻方觉真正握住了与刘峰周旋的筹码。若非如此,终其一生都难望其项背。
纵使胸藏《孙子兵法》万卷韬略,若无强兵为基,终究不配与刘峰逐鹿中原。
曹操心中的忧虑已然消退,他终于不必再为此事辗转难眠。自从司马懿到来,这些困扰便烟消云散。
此刻的曹操正督促司马懿加紧练兵,日夜不休,只盼能早日与刘峰一决胜负。毕竟曹操占据的地盘远比刘峰广阔,这本就是优势。若将来与刘峰争夺天下,他不仅能在此地征募更多兵卒,更能依靠司马懿将其练成精兵——数量上注定碾压刘峰。
如此,曹操便有了与刘峰抗衡的资本。这正是司马懿的价值所在:必须在兵力上压倒刘峰,方能为日后决战奠定胜机。
而刘备仍驻守荆州新野,境况毫无起色。
司马懿辅佐曹操练兵的消息早已传遍天下。其实诸葛亮早前并非没想过强化训练,但他认为强行拔高士卒体能违背天理,终究未付诸实践。
他本欲凭真才实学助刘备夺取天下,但现实残酷——刘峰麾下士卒个个骁勇善战,普通兵卒根本难以招架。正因如此,刘备长期被刘峰压制,面对如此强敌几乎毫无胜算。
即便刘备智谋过人,在这些方面仍难敌刘峰。对方的强大已到令人胆寒的地步,唯有非常手段方能克敌。故司马懿初出山便决意练兵。
诸葛亮深知,若再不练兵,将来根本无力与天下诸侯抗衡。
形势所迫,哪怕逆天而行,诸葛亮也必须练就精兵。当下局面已容不得丝毫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