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庙学堂的物理课教室,比昨天更热闹了 —— 王师傅把修复好的杠杆教具摆在讲桌上,一根手臂粗的木杆,下面垫着块拳头大的青石(当作支点),杆的一端挂着个装满石子的布包(当作重物)。阳光透过窗棂照在教具上,木杆的影子斜斜地映在粗纸课本上,正好落在 “杠杆三要素” 的漫画旁。
“昨天咱们学了‘小木棍撬石头’,今天咱们再细说说,为啥木棍能省劲!” 王师傅举起木杆,指了指下面的青石,“这石头叫‘支点’,咱们手用力的地方叫‘用力点’,挂布包的地方叫‘阻力点’—— 支点离阻力点越近,离用力点越远,就越省劲,大家记牢了!”
孩子们凑在桌前,有的伸手拨弄木杆,有的指着支点小声讨论。最调皮的胖小子张强,伸手把布包往支点挪了挪,再往下压木杆,果然比之前轻松,他眼睛一亮:“王爷爷!挪近了真的省劲!俺之前撬不动,现在一下就压下来了!”
“对喽!” 王师傅笑着点头,又让几个孩子轮流试 —— 有的调整支点位置,有的换不同长度的木杆,很快就摸出了规律:长木杆比短木杆省劲,支点离重物近比离得远省劲。陈小哥在旁边画漫画,把 “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画成三个卡通小人,举着木杆喊 “省劲三兄弟”,引得孩子们哈哈大笑,记起来也更轻松。
“光在教室里试不行,” 林风不知何时站在门口,手里拿着根比教室木杆长两倍的粗木杆,“走,咱们去户外,撬真石头,让大家好好练练!”
孩子们瞬间欢呼起来,有的拎着小石子袋,有的抱着课本,跟着王师傅和林风往学堂外的空地跑。小李子也跟来凑热闹,手里还提着个布兜,装着御膳房刚做的糖糕,说 “撬累了给大家补力气”。
空地旁堆着几堆修路剩下的小石子,最大的也只有西瓜大。王师傅选了块半大的石子,让孩子们先试着用短木杆撬 —— 张强第一个上,憋红了脸往下压,石子只动了动,没起来;他换了长木杆,又把支点往石子挪近了些,再一用力,“嘿哟” 一声,石子终于翻了个身,滚到旁边的草丛里。
“成了!俺撬起来了!” 张强兴奋地跳起来,其他孩子也跟着跃跃欲试,轮流上前撬石子,有的还比赛谁撬的石子大、谁用的力气小。林风在旁边看着,时不时提醒:“支点再挪近点,试试?”“手往木杆那头再挪挪,省劲!” 孩子们听着调整,成功率越来越高,连之前最文静的小女孩林丫,都能撬起比自己拳头大的石子。
“要是石子再大些,比如…… 皇宫门口的石狮子,能撬起来不?” 林风突然指着远处皇宫的方向,笑着问。
这话一出,孩子们瞬间安静下来,接着爆发出更大的欢呼 —— 皇宫门口的石狮子,比磨盘还大,浑身青石雕的,看着就沉,谁都想试试能不能撬动。王师傅却有些犹豫:“陛下,那石狮子少说有几百斤,孩子们的力气小,怕是……”
“试试嘛,不一定非要撬起来,主要是让大家看看,再大的东西,用对杠杆也能挪动。” 林风拍了拍手里的粗木杆,“这木杆够长,咱们再找块大点的青石当支点,让孩子们轮流试试,就算只动一点,也是收获。”
王师傅拗不过,只好跟着林风往皇宫走,孩子们排着队跟在后面,有的还小声讨论 “石狮子会不会疼”“俺能撬动它的爪子不”,小李子则提着糖糕,边走边给孩子们鼓劲:“加油!撬动了给你们多拿块糖糕!”
皇宫南门的石狮子,蹲在门口两侧,青石雕的鬃毛栩栩如生,爪子下还踩着个小石球。林风选了东侧的石狮子,让侍卫帮忙找了块半人高的青石当支点,又把粗木杆架在青石上,一端顶在石狮子的前爪下,另一端留给孩子们。
“谁先来试试?” 林风笑着问。
张强第一个举手,撸起袖子就往木杆另一端爬(木杆太长,得站在上面压),他双脚踩在木杆上,身子往下压,木杆弯了弯,石狮子却纹丝不动,他脸憋得通红,喘着气说:“好沉!俺…… 俺压不动!”
“别急,支点再调调。” 林风让侍卫把青石往石狮子再挪近了半尺,“现在试试,支点离阻力点近了,省劲!”
张强再踩上去,这次往下压时,木杆晃动得更明显了,石狮子的前爪微微抬了抬,虽然只有一指宽,却足够让孩子们欢呼起来:“动了!石狮子动了!”
其他孩子也跟着轮流试,有的还几个人一起上,抓着木杆往下压,石狮子的前爪一次次微微抬起,每次抬起都引来一阵欢呼。小李子在旁边看得激动,也凑过去帮忙,结果脚没踩稳,差点摔在草丛里,引得孩子们哈哈大笑,连侍卫都忍不住笑了。
“你们这是…… 在做什么?” 一阵略带严厉的声音传来,李老儒带着两个国子监的学生,手里捧着《孟子》,站在不远处的台阶上,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
他刚从国子监出来,准备去学堂听李老儒的圣贤课,就看到一群孩子围着石狮子,有的爬在木杆上,有的喊着 “压”“使劲”,石狮子还时不时动一下,顿时气得胡子都翘起来:“石狮子是皇宫的镇门神兽,岂能容你们这般胡闹?不成体统!不成体统!”
张强从木杆上跳下来,不服气地说:“爷爷,俺们不是胡闹,是学杠杆原理!王爷爷说,用对支点和木杆,再沉的东西也能挪动,俺们刚把石狮子撬动了呢!”
“杠杆原理?” 李老儒走到石狮子旁,看着架在青石上的木杆,又看了看孩子们手里的课本,上面画着 “省劲三兄弟” 的漫画,脸色更沉,“圣贤书里教‘君子不器’,你们不学礼义,反倒整天琢磨撬石头、动神兽,这要是传出去,岂不让人笑话我大炎的学堂没规矩?”
林风走过去,笑着说:“老儒,您看孩子们刚才的操作 —— 他们知道哪里是支点,哪里是用力点,还能说出‘支点近省劲’的道理,这难道不是学问?之前他们连小石子都撬不动,现在能让几百斤的石狮子动起来,这比背‘君子不器’,更能让他们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不是吗?”
说着,林风让林丫上前,问:“丫丫,你说说,刚才撬石狮子时,为啥把支点挪近了就省劲?”
林丫捧着课本,小声却清晰地说:“因为支点离石狮子(阻力点)近,离俺们用力的地方(用力点)远,王爷爷说,这样力能‘放大’,就省劲了。”
李老儒愣住了 —— 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能把 “杠杆原理” 说得这么清楚,还能联系到实际操作,这是他教过的不少国子监学生都做不到的。他看着孩子们兴奋的模样,又看了看石狮子下的木杆和青石,突然想起昨天在学堂听的物理课,孩子们边唱 “杠杆歌” 边动手的场景,心里的火气渐渐消了,只剩下些许尴尬。
“罢了罢了,” 李老儒捋了捋胡子,叹了口气,“你们…… 你们注意些分寸,别伤了石狮子,也别摔着孩子。” 说完,他转身往学堂走,走了两步又回头,小声问,“要是…… 要是下次学‘浮力’,能不能叫上俺?俺也想看看,木盆为啥能浮在水上。”
林风笑着点头:“当然能!到时候请您来当‘监学’,帮孩子们纠正姿势!”
李老儒的脸微微泛红,赶紧带着学生走了,背影却比来时轻快了不少。
孩子们看着李老儒走远,又围着石狮子兴奋地讨论起来,有的说 “下次带更长的木杆,把石狮子撬起来更多”,有的说 “俺要教俺爹用杠杆搬粮袋,省劲”。王师傅也笑着说:“以后咱们学‘浮力’,就去河边用木盆装石子,学‘摩擦力’,就比谁推木车更省劲,保证让孩子们学得开心、用得上!”
林风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踏实 —— 实践教学的效果,比预想的还好,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知识,还知道怎么用在生活里,这才是新式学堂的意义。小李子递过来块糖糕,笑着说:“陛下,您看孩子们多开心,比在学堂里背课文强多了!俺刚才也试了试,真的能让石狮子动起来,太神奇了!”
林风接过糖糕,刚想咬一口,突然听到 “咔嗒” 一声轻响 —— 张强在调整木杆时,不小心碰到了石狮子爪子下的石球,石球微微转动,露出下面一个小小的凹槽,凹槽里好像藏着个东西,闪着淡淡的光。
“陛下,您看!石球下面有东西!” 张强指着凹槽,兴奋地喊。
林风蹲下身,让侍卫小心地把石球挪开 —— 凹槽里藏着个巴掌大的铜令牌,上面刻着个小小的龙纹,还有 “先帝御赐” 四个字,令牌边缘有些磨损,却依旧能看出是当年先帝在位时的物件。
“这是…… 先帝的令牌?” 王师傅凑过来,看着令牌,小声说,“听说先帝当年建皇宫时,在石狮子下藏过‘镇宅信物’,没想到真的有!”
孩子们围过来看令牌,有的伸手想摸,又赶紧缩回去,生怕碰坏了。林风把令牌小心地收起来,心里琢磨 —— 先帝藏的令牌,会不会和之前粮仓里的酒坛、学堂里的字条一样,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或许和边境的防御、百姓的生计有关?
“这令牌先交给侍卫保管,” 林风对孩子们说,“等咱们查清楚它的用处,再给大家讲先帝藏令牌的故事,好不好?”
“好!” 孩子们齐声应和,眼神里满是期待,比刚才撬动石狮子还兴奋。
夕阳西下时,孩子们排着队回学堂,有的还在小声讨论 “令牌里有啥秘密”“先帝是不是也会用杠杆”,小李子则提着空了的糖糕袋,跟在后面哼着 “杠杆歌”,歌声飘得满宫道都是。
林风站在石狮子旁,看着手里的铜令牌,心里清楚 —— 这令牌的出现,或许又是先帝留下的 “线索”,可能和接下来的边境防御、学堂推广有关。而今天的物理课,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杠杆原理,更让他坚定了 “实践出真知” 的办学理念 —— 只要坚持让知识走进生活,让百姓学以致用,大炎的教化兴邦之路,就会越走越宽。
可就在这时,侍卫匆匆走来,手里拿着封密信:“陛下,边境传来消息,外族残余不仅在模仿咱们的课本,还在偷偷破坏边境的商道,想阻止咱们的学堂教材运过去,陈小哥的徒弟已经被他们拦了两次了!”
林风的眼神沉了沉 —— 外族残余还是没放弃捣乱,不仅针对课本,还针对商道,显然是怕新式学堂在边境推广,让百姓学会认假币、辨是非。他握紧手里的铜令牌,心里有了主意:“传朕的命令,让边境将军派一队侍卫护送教材,另外,让陈小哥把‘杠杆撬石狮子’的故事画成漫画,寄去边境,告诉百姓 —— 只要用对知识、团结一心,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侍卫应下离去,夕阳的余晖洒在石狮子上,也洒在林风手里的令牌上,令牌上的龙纹在余晖中仿佛活了过来,像是在见证这 “学以致用” 的新时光,也像是在守护这用知识和民心筑起的安稳日子。
一场围绕 “杠杆原理” 的物理课,就这样在欢笑、实践和意外发现中结束了。而那枚先帝的铜令牌,还有边境的教材护送任务,又为新式学堂的故事。 —— 知识不仅能教孩子成长,更能成为守护家国的力量,这才是 “教化兴邦” 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