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志的提议,像一道闪电劈开了笼罩在张大山心头的阴霾。被动防御终究是下策,主动出击,将产业链延伸到海外,构建更广泛的利益同盟,才能真正增强抗风险能力。这个想法与张大山巩固控制权的策略不谋而合,甚至更具战略纵深。
然而,远征海外绝非易事。张大山没有立刻批准,而是要求张承志拿出一份详尽的可行性方案。这既是对儿子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整个公司战略转型的审慎评估。
接下来的几周,张承志几乎住在了办公室和资料室里。他白天与王斌的市场团队深入沟通,了解东南亚各国的政策法规、市场格局和消费习惯;晚上则拉着李秀云的技术团队,反复推敲GAp标准如何适应热带气候、本地药材资源如何与“地涌金莲”等技术嫁接。他还通过梁致远的关系,联系了几位常驻东南亚的华商和当地医药行业的顾问,进行远程咨询。
张大山看着儿子日渐消瘦但眼神越发锐利,心中既心疼又欣慰。他知道,儿子正在经历一场至关重要的蜕变。
与此同时,梁致远负责的资本防御战也悄然打响。小额增发计划一经公布,果然在资本市场引起了一些波动,股价短期内承受了一定压力。一些短线投资者选择了抛售,但梁致远按照计划,引导几家长期看好公司发展的产业资本稳步接盘,同时张大山和李秀云也在二级市场进行了象征性的增持,彰显大股东信心。
这一系列操作,虽然未能完全阻止“奥丁资本”的暗中吸筹,但有效延缓了其逼近举牌线的速度,并为公司引入了新的战略盟友,股权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固。
更让张大山振奋的是,基地破坏事件的调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警方通过技术手段,锁定了丢弃试剂瓶外包装上指纹的主人——一个曾有盗窃前科的社会闲散人员。顺藤摸瓜,最终抓获了指使他投放病原体的中间人。虽然中间人咬死是个人行为,拒不交代上线,但警方从其资金往来中查到了境外支付的痕迹,线索再次指向了“奥丁资本”关联的离岸公司。
尽管无法直接将“奥丁资本”高层绳之以法,但这次调查结果,无疑为大山药业在国际舆论场上提供了反击的有力武器。张大山适时通过权威媒体公布了案件进展,揭露了国际资本不择手段打压中国创新企业的行径,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声援,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的道德高地。
内忧外患暂得缓解,张承志的《东南亚GAp标准化种植合作项目可行性报告》也终于完成。报告厚厚一沓,内容详实,从市场分析、政策风险、技术适配、合作模式到财务预测,面面俱到,甚至还包括了对潜在合作伙伴的初步评估。
在高层评审会上,张承志用沉稳的语调,清晰地阐述了项目的战略意义和操作路径。他指出,东南亚国家草药应用基础好,但对标准化和现代化需求迫切,这正是大山药业的优势所在。通过技术输出和品牌合作,可以快速切入市场,实现低成本扩张。
李秀云从技术角度肯定了方案的可行性,王斌对市场前景表示乐观,周明则对供应链管理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梁致远也从资本角度分析了项目的投资价值和风险控制。
张大山认真听取每个人的意见后,最后拍板:“这个项目,值得干!承志,你牵头成立项目组,王斌、周明配合,秀云提供技术支持,老梁负责法务和资本对接。我们先选一两个条件成熟的国家做试点,摸着石头过河,积累经验。”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凝重:“记住,我们出去,不是去掠夺,而是去合作共赢。要尊重当地文化,严守商业道德,把我们的‘道地’和‘诚信’带出去。这是远征,更是播种。”
远征的序曲已经奏响。大山药业这艘从靠山屯起航的航船,调整风帆,开始驶向更广阔的深蓝海域。等待他们的,是未知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