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宇轩的最终意见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巨石,在省委省政府内部激起了巨大的波澜。选择“锐进资本”并意图将“炎黄精材”作为首个标杆项目,这个组合的激进程度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
支持者私下赞叹秦省长的魄力,认为这才是改革应有的锐气;质疑者则忧心忡忡,觉得这是在拿省里的信誉和真金白银进行一场豪赌。
就在这份意见报送常委会审议前的关键空窗期,一道“惊雷”猝然炸响。
由李政主导的“试点工作监督小组”,向省政府办公厅发出了一份措辞严厉的《监督意见函》。函件并非直接否定秦宇轩的建议,而是以“确保试点工作稳健起步、防范潜在风险”为由,提出了三点核心意见:
第一,对“锐进资本”的实际控制人及主要基金合伙人的背景,建议进行“穿透式”的补充核查,重点是其过往投资项目中是否存在“因决策激进导致重大亏损”或“涉及潜在利益输送”的情况。
第二,对拟投资的“炎黄精材”项目,建议引入“第三方独立机构”对其技术成熟度及市场前景进行“二次评估”,以确保技术判断的客观公正。
第三,在基金管理人最终确定并完成对首个项目的完整尽职调查前,建议暂缓任何实质性的投资决策流程。
这三点意见,如同三把精准的软刀子,刀刀砍在秦宇轩决策的关键节点上。“穿透式核查”意味着无休止的拖延和潜在的污名化;“二次评估”是对已有权威论证的质疑,足以动摇项目根基;“暂缓决策”则直接拖慢了整个试点工作的节奏。
函件副本,同时抄送了所有省委常委。用意不言自明——在常委会审议前,先将秦宇轩和他的方案置于被审视、被质疑的境地。
消息传到秦宇轩这里时,他正在前往机场,准备赴京参加一个重要的经济论坛。方文谦在电话里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怒和焦急:“省长,他们这是公然干预!‘穿透式核查’和‘二次评估’根本不在监督小组的法定职责范围内!这是故意设置障碍!”
秦宇轩看着车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脸色平静,只是眼神格外幽深。他料到李政会有动作,却没想到来得如此直接,如此……不留情面。
“慌什么?”秦宇轩的声音透过电话,稳定得令人心安,“监督小组提出建议,是他们的权力。我们按程序办就是了。”
“可是省长,‘穿透式核查’耗时漫长,而且标准模糊,他们完全可以借此大做文章!‘炎黄精材’那边等不起啊!”方文谦急道。
“谁说要完全按照他们的节奏来?”秦宇轩淡淡道,“文谦,你做三件事。第一,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正式复函监督小组,表示‘高度重视其建议’,并‘将严格按照试点方案及相关规定,审慎推进后续工作’。措辞要规范,态度要诚恳。”
方文谦愣了一下,立刻领会这是要先稳住对方,占据程序高地。
“第二,”秦宇轩继续吩咐,“你亲自联系‘锐进资本’,将监督小组函件中关于‘穿透式核查’的建议,以‘信息补充’的名义非正式地告知他们。注意方式方法,只陈述事实,不附加任何我方态度。看看他们的反应。”
方文谦心中一动,这是要将压力部分转移,同时考验“锐进资本”的定力和应对能力。真正的合作伙伴,必须能经得起风雨。
“第三,”秦宇轩的声音低沉了几分,“关于‘炎黄精材’的‘二次评估’……你私下联系科技厅的老王,他不是有个同学在京城那个国家级实验室担任副主任吗?看看能否以学术交流的名义,邀请几位真正顶尖的、不在原有评审专家库里的权威专家,对项目进行一次‘非官方的、小范围的咨询论证’。记住,是非官方,学术交流性质。”
方文谦瞬间明白了秦宇轩的深意。你不是要“二次评估”吗?我来帮你找更权威、更中立的人来评!但这过程要避开官方程序,避免被监督小组介入和主导,化被动为主动。
“省长,我明白了!我马上去办!”方文谦的声音重新充满了力量。
挂断电话,秦宇轩靠在座椅上,闭上双眼。李政的这一手,狠辣而老练,几乎打在了他的七寸上。但他秦宇轩,也不是泥捏的。在规则之内,他有着足够的智慧和韧性与之周旋。
他拿出手机,点开苏晓棠的微信。她刚刚发来了一张画作的局部特写,是墨荷的茎秆,用枯笔皴擦,展现出一种历经风雨侵蚀后愈发坚韧的质感。没有配文。
秦宇轩凝视片刻,回复了四个字:“风雨如晦。”
几乎就在他信息发出的同时,方文谦的另一条信息挤了进来,内容简短却惊心:“省长,刚收到消息,‘炎黄精材’创始人团队内部出现分歧,有人对龙腾资本之前提出的优厚条件……动心了。”
秦宇轩的目光骤然锐利起来。
李政的进攻,果然是多管齐下。明面上用监督小组施压,暗地里还在撬动项目的墙角。
车窗外,机场的航站楼已经遥遥在望。秦宇轩知道,他必须在这短暂的离省期间,依靠方文谦稳住后方,同时,他或许也需要在京城的论坛上,为陕东的这只未来基金,寻找更广阔的天地和更多的潜在支持。
风暴已然来临,他必须成为那根在惊雷中屹立不倒的荷茎。而静水之下,暗流更加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