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元年夏初的燕云,清晨的露水还未散尽,苏清鸢已带着农桑司的官员、医馆的学徒,以及两名经验丰富的凿井工匠,踏上了逐村核验水井进度的路。马车沿着刚修好的土路缓缓前行,路边的玉米苗已长到半人高,叶片上的露珠在晨光下泛着细碎的光,偶尔能看到村民们提着水桶走向田间,这幅充满生机的景象,让苏清鸢更加坚定了尽快解决饮水难题的决心。
“苏姑娘,前面就是李家村了,这是咱们最早开工凿井的村子,按进度应该已经完工了。”农桑司的刘官员掀开车帘,指着前方炊烟袅袅的村落说道。苏清鸢点点头,示意马车加快速度——她心里既期待又忐忑,期待看到村民们用上干净井水的笑容,也担心水井的质量出问题。
刚走到李家村村口,就听到一阵热闹的喧哗声。苏清鸢等人循声走去,只见村中心的空地上,一口崭新的水井正围着不少村民。井口用青石板砌成圆形,边缘打磨得光滑平整,防止村民取水时滑倒;井壁上抹着一层均匀的草木灰,这是苏清鸢特意要求的防渗方法,能有效减少井水渗漏,保持水位稳定。几个年轻的村民正轮流用木桶打水,清澈的井水从井中被提上来,顺着木桶边缘溢出,在阳光下划出一道道晶莹的弧线,倒映着村民们满是笑意的脸庞。
“苏姑娘来了!”有人看到苏清鸢,立刻高声喊道。村民们纷纷转过身,热情地围了上来,村长老李更是快步走上前,握着苏清鸢的手,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苏姑娘,您可算来了!自从这口井完工,咱们村再也没人喝河里的浑水了,这几天村里闹肚子的人都少了大半,连孩子们都爱喝水了!”
苏清鸢笑着走到井边,俯身用双手掬起一捧井水。井水冰凉沁人,入口带着淡淡的甘甜,没有丝毫河水的苦涩与浑浊。她满意地点点头:“这水质很好,甘甜无涩,比河水干净多了。大家平时要记得定期清理井口,别让杂物掉进井里,还要教育孩子们不要在井边打闹,注意安全。”
“您放心,我们都记着呢!”老李连忙说道,还指着井边立着的一块木牌,“您看,我们按您的吩咐,把‘井水须知’写在牌子上了,每天都有人负责看管井口。”苏清鸢抬头望去,木牌上用炭笔写着“禁扔杂物、禁近嬉闹、定期清理”等字样,字迹虽然不算工整,却看得出来很用心。
离开李家村后,苏清鸢一行人又前往城西的王家村。王家村的水井也已基本完工,井口同样用青石砌成,但当村民们打上来一桶水时,苏清鸢发现水质略带浑浊,水面上还漂浮着细小的泥沙。她眉头微微一皱,让工匠下井查看——工匠系着绳索下到井底,上来后说:“苏姑娘,这口井挖得浅了些,井底离地下含水层的纯净区域还有一段距离,所以水质会浑浊。另外,井底没有铺过滤层,泥沙容易混入水中。”
王家村的村长王老实见状,顿时有些着急:“苏姑娘,这可怎么办?总不能让大家喝浑水吧?”
苏清鸢安抚道:“王村长别慌,问题能解决。”她当即让人找来工具,安排工匠加深井深,“先把井再往下挖三尺,挖到纯净的含水层;另外,在井底铺一层细沙,再铺一层碎石,这样能过滤掉水中的泥沙,让水质变干净。”她还亲自示范如何铺设过滤层,教村民们识别含水层的土壤特征,“以后再凿井,看到这种颜色深、湿度大且无杂质的土壤,就说明挖到了纯净水源,不用再往下挖了。”
王老实和村民们连忙点头记下,还主动帮忙搬运细沙和碎石。苏清鸢看着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又叮嘱道:“等井加深、铺好过滤层后,先别着急饮用,把井水抽干两次,让新的干净水源补充进来,这样水质会更好。”
当天傍晚,苏清鸢一行人返回蓟州城,她立刻让人统计各村落的凿井进度。农桑司的官员拿着登记簿,逐一汇报:“苏姑娘,目前咱们蓟州周边共规划凿井100口,其中已完工32口,水质全部达标;在建28口,大部分已挖到一半深度;还有40口未开工,主要集中在偏远的山区村落。”
苏清鸢坐在桌前,手指在登记簿上轻轻划过,眉头微微蹙起:“这个进度还不够快,雨季很快就要来了,雨季期间土壤松软,凿井容易引发坍塌,而且雨水可能会污染地下水源,必须在雨季前完成所有水井。”她抬头看向负责凿井的官员,语气坚定,“从明天起,加派工匠前往未开工的村落,优先保障靠近农田的村落凿井——这些村落的水井不仅要供人饮用,还要方便灌溉农田,雨季前完工,才能确保夏天灌溉不受影响。”
“另外,对于在建的28口井,要派专人巡查进度和质量,每天上报一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能拖延。”苏清鸢补充道,“已完工的32口井,要组织村民成立‘水井管理小组’,制定日常维护制度,定期清理、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井能长期使用。”
负责凿井的官员连忙应下:“苏姑娘放心,我们明天就按您的要求安排,一定在雨季前完成所有水井。”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清鸢几乎每天都奔波在各个村落之间,查看凿井进度,解决施工难题。偏远山区的村落交通不便,工匠和工具难以运输,她就协调王府的马车,专门负责运输;有的村落缺乏劳动力,她就动员附近村落的村民互帮互助,还让农桑司的官员制定“以工换粮”的政策——参与凿井的村民,每天能领到两斤玉米,确保大家有干劲。
在苏清鸢的统筹安排下,凿井进度明显加快。未开工的40口井陆续开始施工,在建的28口井也纷纷完工。为了确保水质达标,苏清鸢还带着医馆的学徒,对每一口新完工的水井进行水质检测——他们用陶罐装满井水,带回医馆,通过观察水质、品尝味道、甚至简单的沉淀实验,判断水质是否符合饮用标准,若有问题,立刻要求返工。
景和元年夏末,距离雨季来临还有三天,最后一口水井在蓟州最偏远的靠山屯完工。当村民们打上来第一桶清澈的井水时,整个靠山屯都沸腾了。村民们围着水井,有的直接掬起井水喝,有的拿着水桶往家运,孩子们则在井边欢快地奔跑,嘴里喊着:“我们也有干净水喝啦!”
苏清鸢站在人群中,看着村民们幸福的笑容,心中满是欣慰。她让人再次统计凿井进度——100口水井全部完工,且水质全部达标,其中65口水井靠近农田,既能供人饮用,又能满足灌溉需求。
当天晚上,蓟州城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季如期而至。但这一次,村民们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干净的井水就在家门口,农田里的庄稼也能通过水井灌溉,再也不用依赖浑浊的河水。雨水敲打着窗棂,苏清鸢坐在惠民医馆的窗前,听着外面的雨声,嘴角露出了一抹微笑。
这些水井,就像一颗颗镶嵌在燕云大地上的明珠,不仅解决了百姓的饮水难题,更滋润了百姓的生活,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看到了更多希望。而这,只是燕云改变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更多的美好要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