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清晨,笼罩着一层薄雾。
朦胧中,宫墙巍峨。
林凡独自一人,在俊才馆内静坐。
昨日乾元帝召集内阁大臣密议林凡之事。
他心湖深处,那股来自皇宫的神秘文气,再次活跃起来。
它不再只是冷漠的窥伺。
而是带着一种,若有若无的引导。
这种感觉,让林凡心头一凛。
他知道。
自己即将踏入的,绝非坦途。
一道圣旨,如期而至。
“宣林凡,觐见。”
周子谦面色严肃。
他知道。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召见。
更是林凡,正式踏入京城权力漩涡的开始。
林凡换上了一身,素雅的青衫。
他深吸一口气。
眼神深邃。
他知道。
自己不是棋手,至少现在还不是。
他可能只是一枚棋子。
一枚被帝王看中,用来打破僵局的棋子。
但他绝不会,甘心只做棋子。
金銮殿上。
乾元帝端坐龙椅。
他的目光,威严而深邃。
下方,顾玄清、王康、周明志等一众大臣,分列两旁。
气氛庄重而肃穆。
林凡迈步入殿。
他躬身行礼。
“草民林凡,参见陛下。”
乾元帝微微抬手。
“林凡,免礼。”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听闻你文道思想,独树一帜。”
“尤其那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更是振聋发聩。”
林凡心中一动。
帝王开口,便直指核心。
这并非简单的赞赏。
而是隐晦的试探。
乾元帝继续说道。
“近日,朝中正议论,南方水患之事。”
“沿岸数州,灾情严重。”
“赈灾款项,迟迟未能到位。”
“世家大族,不愿出粮。”
“地方官吏,层层盘剥。”
“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他目光如炬。
直视林凡。
“你既心系民生,以‘经世济民’为文道。”
“可有良策,教朕?”
林凡心中了然。
这便是乾元帝的“饵”。
他将自己推到风口浪尖。
用一个棘手的民生问题。
来试探他的能力。
也用他的“民为贵”思想。
来攻击世家大族的顽固。
他抬头。
目光扫过殿中群臣。
顾玄清眼中,是鼓励与期盼。
王康面色平静,实则暗藏警惕。
周明志则若有所思。
他知道。
自己此刻的每一句话。
都会被放大。
被解读。
甚至被曲解。
他不能退缩。
也不能妄言。
林凡拱手。
声音沉稳。
“陛下,草民以为。”
“治水患,赈灾情。”
“当以‘开源节流’,‘以民为本’为纲。”
他停顿片刻。
目光坚定。
“所谓开源,乃是清查地方赋税,追缴贪墨之财。”
“世家大族,田产广袤,应率先垂范,捐粮捐银。”
“而非坐视百姓受苦。”
此言一出。
殿内气氛,骤然凝固。
王康的眼底,闪过一丝寒意。
他代表的,正是那些世家大族。
林凡的话。
无疑是,直接触碰到了他们的利益。
乾元帝面无表情。
他只是静静地听着。
林凡继续道。
“至于节流,并非削减赈灾款项。”
“而是杜绝层层盘剥。”
“设立专门机构,由朝廷直接监管。”
“确保每一粒粮食,每一文钱。”
“都能送达灾民手中。”
“再者,以民为本。”
“当发动百姓,自救互助。”
“朝廷提供工具,技术指导。”
“而非一味施粥,养懒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
既有对弊政的深刻洞察。
也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顾玄清闻言。
眼中异彩连连。
他知道。
林凡的文道。
绝非空谈。
王康则眉头紧锁。
林凡的建议。
几乎是,对世家和地方官吏的全面宣战。
这把刀。
果然锋利。
乾元帝缓缓点头。
“林凡之言,甚合朕心。”
他看向王康。
“王爱卿,你以为如何?”
王康拱手。
“陛下,林会元所言,虽有道理。”
“但牵涉甚广,恐非一朝一夕可成。”
“且世家捐粮,乃是自愿。”
“强求恐生变故。”
他极力反驳。
试图消弭林凡言论的影响。
林凡站在殿中。
他看着大臣们的反应。
心中平静。
他知道。
自己的话,已然掀起了波澜。
他已然。
成为了朝堂争锋的焦点。
他深知。
自己此刻,是乾元帝手中的一把刀。
一把用来,削弱世家权势的刀。
他虽心有不甘。
但他也明白。
这是他,进入权力核心的必经之路。
他要做的。
并非只是被动地,成为别人的棋子。
而是要在这场棋局中。
争取主动。
为自己的文道理念。
争取更大的施展空间。
乾元帝看着林凡。
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他不仅给出了解决方案。
更在言语中,巧妙地利用了“民为贵”的理念。
将世家逼到了,道德的对立面。
“此事,容后再议。”
乾元帝一锤定音。
他挥手。
“林凡,你先退下吧。”
林凡再次行礼。
他缓缓退出金銮殿。
殿外的阳光,有些刺眼。
他知道。
自己已然身陷棋局。
但同时。
他也看到了,反客为主的机会。
京城的风,带着初夏的燥热。
也带着。
即将到来的风暴气息。
林凡将如何,在这场权力游戏中。
从棋子,一步步蜕变为棋手?
他的“经世济民”之策。
又将如何,在朝堂上掀起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