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各家都生了炉火,众人围坐在火堆旁边,
也就没那么冷了。
一大早,何雨柱就让刘光天等人通知各家各户,
有粮食的出粮食,有菜的出菜,
将院里的物资统一收集起来,
再进行集中分配。
这也是无奈之举。
四合院毕竟不是农村,
因为昨晚的变故,整个京城都陷入瘫痪,
根本找不到买粮买菜的地方。
何雨柱自己的储物袋里其实存着很多物资——
粮食、蔬菜、水果、鸡鸭鱼肉、熟食应有尽有。
但他不能拿出来。
一下子拿出这么多东西,根本没法解释来源。
何雨柱只拿了一点自己做的熟食给何雨水吃。
至于其他人,
能有口大锅饭吃就不错了。
三大爷阎埠贵主动请缨,说要给全院人做饭做菜。
何雨柱当然清楚他的心思——无非是想趁机给自家人多分点饭菜。
不过他也没拦着。
院里邻居那些食材,何雨柱一点都不感兴趣,
不是玉米面就是白菜,连白面都少见得很。
即便如此,阎埠贵做得再难吃,大家也实在饿了。
饿的时候,什么都香。
许大茂和刘光天等人一边吃饭,一边望着外面的倾盆大雨。
“何老大,您真是英明!”
“要不是您,我们现在都得淋雨。”
“那可就惨啦!”
刘光天一边扒饭,一边不遗余力地吹捧何雨柱。
“那可不!”
“全靠何社长运筹帷幄,我们院里人才能团结一心。”
“您瞧我们这四合院,绝对是这一片最舒服的。”
论吹捧的本事,阎埠贵比刘光天还强。
“我刚刚出去看过了,就我们院里有雨棚。”
“别人家都没有。”
“现在都在雨里淋成了落汤鸡。”
“好点的还能扯块破布挡雨。”
“大部分人没处躲没处藏的,晚上可怎么过啊!”
……
“是啊,何社长太圣明了!”
“全院的榜样!”
“棒梗啊,多跟你何叔叔学学,遇事要镇定,听见没?”
众人七嘴八舌,说来说去就一个意思:
吹捧何雨柱就对了。
对于邻居们的奉承,何雨柱左耳进右耳出。
他心里明镜似的:
这些人都是势利眼。
用得着你的时候凑上前,用不着的时候,您就靠边站。
没必要当真。
也就许大茂、刘海中、阎埠贵这些人爱听漂亮话。
何雨柱更看重实际行动。
就拿刘光天来说吧。
其实刚来到这个世界那会儿,特别是他抢劫冉秋叶那次,
何雨柱是真看不上刘光天。
觉得他没救了,连棒梗都不如。
棒梗虽然爱偷鸡摸狗,但也不至于去抢劫。
但自从刘光天认何雨柱做大哥之后,就对他唯命是从。
何雨柱说东,他绝不往西。
只要吩咐他办事,他二话不说,一定办好。
虽然脑子不算灵光,但肯下力气。
这次变故中,刘光天也表现得不错。
刘光天协助疏散院里的邻居,营救许大茂,搭建防震棚,前后忙碌不停,整夜未眠。
直到天亮,他才在二大爷身边的木板上躺下睡着。
可见人是会改变的,关键看他认谁做大哥。
至于秦家人,何雨柱始终敬而远之。
棒梗在他眼里没什么指望,至今还总想着偷东西。
前些时候,何雨柱好几次当场抓住他,但懒得啰嗦,每次都直接把他拎起来扔出门外。
何雨柱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收在芥子布袋里,棒梗什么也偷不着。
三天过去,京城自那场暴雨后便天气转晴,余震也未再发生。
后来调查显示,震中在离京城不远的顺德。
关于震级众说纷纭,有说六点五级,也有说七级、八级的,并无定论。
何雨柱前世经历过八级 ** ,凭他的判断,这次大概在六到七级之间,绝不到八级。
只不过因为离京城近,震感明显。
加上城里许多老房子年久失修,尤其是轧钢厂的办公大楼,简直是 ** 工程——不仅楼梯全塌,整栋楼也倾斜了十几度,岌岌可危。
好在京城人员伤亡不大,只有少数几个不幸被埋。
大多数的人,包括冉秋叶,都只是轻伤,及时治疗后已无大碍。
倒是那场暴雨引发了不少人感冒发烧,这几天京城各医院人满为患。
而何雨柱所在的四合院,由于搭了防震棚,加上他指挥调度得当,生活基本未受太大影响,各家还能顿顿吃上热饭。
这一次,全院都见识了何雨柱的本事——他不仅是京城名人,更是个真正有能力的人。
何雨柱救冉秋叶的事也在轧钢厂里传开了,越传越神,甚至有工人私下说他是神仙转世。
何雨柱听了只是一笑置之:不过是开了个挂,还真当我是转世灵童?
杨厂长得知何雨柱和杂志社同仁的遭遇后,心里过意不去,向他保证会新建一座办公大楼,专供杂志社使用,并要达到全国最高防震等级。
此外,除了今年的先进劳模,何雨柱还将获得轧钢厂颁发的荣誉奖章,以表彰他在 ** 中的英勇表现。
何雨柱清楚杨厂长的算盘:用这些虚名奖励借他的名气做宣传,让更多人知道红星第三轧钢厂,以便吸引更多大客户。
他倒不在意,只要厂里支持杂志社工作就行。
杨厂长把轧钢厂最好的办公大楼腾出来,给杂志社使用。
由于 ** ,杂志社已停工三天,《飞》杂志第三期的制作和征文大赛审稿都受到严重影响。
无奈之下,何雨柱决定暂停一期出版,并通过报纸向读者致歉。
结果消息登出后,轧钢厂收发室再次爆满,各地读者寄来大量慰问信和救灾物资。
何雨柱看到这么多来信,第一反应是去看自己和娄晓娥购置的那些房子——幸好,他买的房子都没塌,连裂缝也没出现。
当初何雨柱购置房产时,首要考虑的是房屋结构牢固、建造扎实。
其次才关注地理位置和面积大小。
娄晓娥的房屋问题不大,仅有一间房的屋顶坍塌,需要重新修建。
那套较大的四合院也只是倒塌了几面墙,也算不上大问题。
何雨柱第一时间安排人员将非投稿信件筛选出来。
这些信件被送到空房间内封存保管。
至于办公大楼里的投稿信件,何雨柱已无力处理。
只得交由杨厂长统筹安排。
杨厂长表示会派专人前往那栋问题办公大楼,抢救有价值的物品和资料。
就这样,第三轧钢厂杂志社重新开始运转。
比轧钢厂其他工人复工早了很长时间。
这并不奇怪。
全国上下有数以千万的读者正翘首以盼《科幻世界》第三期的上市,以及征文大赛的初选结果,都想看看自己的作品是否入选副刊。
经过两周的延期,
《科幻世界·飞》第三期终于正式发售。
这一期不仅收录了何雨柱两部连载作品《流浪地球》和《人工智能》的结局,
还附带了备受期待的副刊。
全国书店一经上架销售,再次引发抢购热潮。
何雨柱未曾预料,由于延期发售,《科幻世界·飞》第三期的市场反响比预期更为热烈。
或许正是应了“得不到的才最珍贵”这句话。
何雨柱由此领悟到,为何前世某家以精品着称的公司总喜欢延期发布——
因为这能有效提升读者的期待值,
将购买热情推向顶峰。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杂志内容必须配得上读者的期待。
否则,延期只会带来反效果。
最终,《科幻世界·飞》第三期的销售数据统计完成:
原版销量达三百万册,
青春版销量更是高达两千八百万册。
这还并非最终数字,
全国各地书店仍在不断要求补货。
《科幻世界·飞》的销量已突破三千万,迈上新台阶。
何雨柱不确定全球范围内是否有月刊能达到如此销量,
但据当前世界人口估算,应该尚无先例。
也就是说,《科幻世界·飞》仅凭三期就创造了全球销量纪录。
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华夏六亿五千万人口提供的庞大读者基础。
令何雨柱和杂志社同仁意外的是,读者调查统计结果也同步出炉。
目前排名第一的竟是娄晓娥的作品《飞向月球》,
第二名才是科幻巨着《三体》,
而第三名更出乎所有人意料——
竟是一篇征文投稿作品,由五年级小学生罗浩创作的《月球背后的人》。
所有征文投稿均刊登在副刊上,并附有作者简介。
或许正是因为罗浩的小学生身份,为他赢得了大量读者支持,
使得这篇在科学性和成熟度上尚有不足的作品跃居第三。
当然,罗浩的这篇作品经过何雨柱亲自润色,
修正了语句不通顺之处及拼音与文字错误,
但故事的主线逻辑、人物设定等核心内容均未作改动。
得知投票结果后,娄晓娥兴奋不已,
第一时间拿着结果找到何雨柱:
“社长,我的作品可是这期第一名,
您这次只能屈居第二啦,哈哈哈!”
尽管试图保持淡定,但她的笑容早已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何雨柱心中不免有些郁闷——《三体》竟然会输给娄晓娥的《飞向月球》,
这实在有违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