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自十岁生辰宴那场变故,已过去半年。
镇远侯府愈发门庭冷落,昔日的车马喧嚣早已不见,只剩下几个忠心的老仆守着这偌大的宅院,平添几分萧索。陈天纵“心智受损”的消息早已坐实,成了神都贵族圈子里一个偶尔提及的谈资,带着些许惋惜,但更多的是一种“果然如此”的淡漠。
在这半年的深潜中,陈天纵的“凡境·形骸”修炼已臻至小成。他对自身肉身的掌控达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不仅力量、速度、反应远超寻常淬体境武者,更重要的是那种入微的操控力。他可以控制全身肌肉瞬间绷紧如铁,也能让身体柔软如棉,卸去力道;行走坐卧无声无息,对自身气血、劲力的流转如臂使指。
然而,他遇到了瓶颈。
“凡境”主要挖掘肉身潜能,但人体的潜能并非无限。尤其是在不依赖外界灵气滋养的情况下,纯粹依靠自身意志压榨体能,进步会越来越慢,直至停滞。他感觉到,单凭“形骸”的修炼,已经不足以支撑他实现质的飞跃,更无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拥有诡异法术或强大灵器的高手。
他知道,是时候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下一个境界的推演和尝试,并进一步完善整个“唯心六境”的理论体系了。
这一夜,他没有进行身体训练,而是摊开了一叠厚厚的宣纸——这是他借口“涂鸦”,让母亲柳氏准备的。磨墨,提笔,他眼神专注,落笔如飞。
纸上写的并非孩童的胡乱涂画,而是密密麻麻、条理清晰的纲要、推论和注释。
“唯心六境总纲:心外无物,道由心生。以精神意志为根基,驾驭万法,重塑规则。”
他首先明确了总纲,这是整个体系的基石,强调内心力量的主导性。
接着,他开始详细阐述前三个境界的修炼要旨、能力体现以及与此世传统修炼体系的粗略对标:
“第一境:凡境·形骸。”
“核心:完美掌控肉身,挖掘人体秘藏。”
“修炼法:以神驭形,意动身随。摒弃灵气依赖,纯以意志引导气血、锤炼筋骨、掌控微末。”
“标志:形神合一,力由心生,肉身掌控入微。”
“对标:淬体-> 通脉。”
“第二境:识境·观照。”
“核心:精神感知升华,洞察万物本质。”
“修炼法:由内而外,将内视之力延伸,感知外界。观气息流转,察情绪波动,窥能量轨迹,乃至预判吉凶。”
“标志:感知入微,洞察先机,破除虚妄。”
“对标:筑基-> 金丹。”
“第三境:意境·法理。”
“核心:精神意念干涉现实,驾驭意境,言出法随雏形。”
“修炼法:以强烈的情感、坚定的信念或特定的文化意象(如诗词意境)为核心,凝聚精神力量,引动天地共鸣,化虚为实。”
“标志:意境笼罩,法理相随,初步拥有领域特性。”
“对标:元婴-> 化神。”
写到这里,他顿了顿笔。前三个境界,他已有较为清晰的思路,甚至“凡境”已经实践并验证,“识境”也有了眉目,开始尝试将感知向外延伸。但后面的境界,更多是基于理论和推演。
“第四境:域境·我心。”
“核心:意境领域实质化,我心即天心,规则自定。”
“推演:于现实中开辟独属自身的‘心域’,在此域内,自身意志即为最高规则,可修改部分物理法则,压制乃至剥夺他人力量。”
“对标:洞虚。”
“第五境:心境·真如。”
“核心:照见真我,明心见性,定义规则。”
“推演:超越领域的局限,认知到世界更深层的规则本质,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对其进行重新定义和修改,近乎创世之神能。”
“对标:合道-> 大乘。”
“第六境:道境·逍遥。”
“核心:化身规则,无处不在,无拘无束。”
“推演:自身融入大道,成为规则的一部分,超越时空限制,逍遥于诸天万界。此为理论终极,超脱之境。”
“对标:无(超越已知体系)。”
他将这六个境界的纲要反复审视,查漏补缺。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宏观框架,许多细节需要在未来的修炼中不断填充和修正。尤其是后面三个境界,距离他太过遥远,充满了未知。
但有了这个框架,他的前路就不再是一片混沌,而是有了清晰的阶段性目标。
“接下来,重点在于突破‘识境·观照’。”陈天纵放下笔,揉了揉有些发胀的眉心,“唯有精神感知足够强大和敏锐,才能更好地驾驭意境,也才能更早发现潜在的威胁。”
他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隙,清冷的夜风涌入,让他精神一振。
他闭上双眼,尝试将那种内视自身的感知力,如同水银泻地般,向房间外蔓延。
起初,感知如同陷入泥沼,只能模糊地感应到门外走廊的轮廓。但他坚持不懈,将精神力如同触角般小心翼翼地向更远处延伸。
一丈、两丈、三丈……
他“看”到了院中那棵老槐树在夜风中微微摇曳的枝叶,“听”到了泥土中小虫窸窣爬行的微响,甚至隐隐感应到了隔壁院落里,一名守夜老仆平稳而悠长的呼吸节奏。
这种感知并非视觉或听觉,而是一种更加本质的、基于能量和信息的精神反馈。
突然,他延伸向侯府围墙方向的感知触角,捕捉到了一丝极其微弱、但不同于寻常自然能量的波动!那波动带着一丝阴冷和隐匿的特性,正贴着围墙根,以一种缓慢而谨慎的速度移动。
不是府中的人!
陈天纵心中一凛,瞬间收回了所有外放的感知,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有人夜探镇远侯府!
是贼?是探子?还是……张家派来的人?
他屏住呼吸,将自身气息收敛到极致,如同暗夜中的磐石,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丝异常的波动上。
“识境”的修炼尚未成功,但这份初步的外放感知,已经让他提前察觉到了潜在的危机。
唯心六境的理论框架初成,而现实的考验,也已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