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的局势,在表面的平静下暗流汹涌。周长安如同一个技艺高超的杂技师,在组织、“基金”、盟友与自身秘密之间维持着危险的平衡。
灰原哀的研究在取得突破性进展后,进入了更加精细和艰难的验证阶段,需要大量的计算、模拟实验以及可能的关键催化剂。周长安通过周氏集团的海外实验室,以其他研究项目的名义,秘密采购和转运了一些灰原所需的稀有化学试剂和高精度仪器部件,过程必须万分小心,避免引起组织或“基金”监控网络的注意。
与此同时,她对“北极星贸易”和“密米尔智慧”基金会的调查也在谨慎进行。诸葛故里利用其家族在海外的人脉,发现“密米尔智慧”与数个国际知名的学术研究机构有着“慷慨”的资助关系,其研究方向多集中于新能源、特殊材料以及…非传统生物学。这进一步印证了“基金”对前沿科技,尤其是可能具有战略价值或颠覆性潜力的技术的浓厚兴趣。
安室透则从公安内部渠道反馈,近期确实检测到一些不明身份的国际行动人员在东京活动,其行为模式与已知的间谍或商业窃密团伙有所不同,更加隐秘且目标不明,疑似与“基金”的武装行动部门有关。他提醒周长安,对方可能已经察觉到调查,务必加强戒备。
组织的日常任务仍在继续。周长安与真露又合作执行了几次不大不小的行动,包括情报传递、设备获取以及对某个试图勒索组织外围成员的极道小头目的“警告”。真露的表现一如既往的专业、高效且沉默寡言。他似乎完全接受了周长安的领导地位,指令执行到位,从不逾矩,也几乎不表露个人情绪。但这种近乎完美的服从,反而让周长安心中的那根弦绷得更紧。她几次故意在任务细节上留下微小破绽或进行非常规的指令调整,真露都能毫无异议地完美执行,仿佛一台没有自我意志的精密机器。这绝非常态。
琴酒那边,不知是贝尔摩德的“周旋”起了作用,还是他暂时被其他更重要的事务牵绊,对周长安的明显试探似乎暂告一段落。但他那双冰冷的眼睛,如同盘旋在空中的秃鹫,从未真正远离。
压力从四面八方而来。周长安深知,这种脆弱的平衡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任何一个环节的意外,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全线崩盘。她必须主动出击,在风暴完全降临之前,为自己和盟友争取更多的筹码和缓冲地带。
机会来自于一次看似普通的组织情报汇总。波本(安室透)提交了一份关于近期东京都内几个敏感地点异常人员流动的报告,其中提到了港区某废弃仓库区近期有不明身份的海外人员频繁出入,行为鬼祟,似乎在进行某种私下交易。该区域靠近港口,便于物资转运和人员撤离,是进行非法活动的理想场所。
周长安敏锐地注意到,报告中提及的其中一个车牌号,与她之前追踪“北极星贸易”时记录下的某个关联车辆一致。
“基金”的人?他们在那里做什么?
她立刻提高了对此事的关注等级,动用了自己隐藏在东京阴影中的几只“眼睛”——包括两个受过恩惠、与极道有联系但保持中立的灰色情报贩子,以及一个被周氏集团慈善基金资助、对其忠心耿耿的前自卫队侦察兵,对那个废弃仓库区进行二十四小时轮番监视。
几天后,情报陆续汇总回来。确认有海外人员活动,戒备森严,且运输进去的物资包装严密,尺寸不一,似乎包含精密仪器和文档箱。更重要的是,监视人员拍到了其中一个领头模样的人,其面部特征经过比对,与安室透提供的、疑似“基金”行动人员的资料库中的一张照片高度吻合。
“基金”在东京有一个临时的秘密据点,很可能在进行某种技术交接或资料审查!
周长安的大脑飞速运转。这是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局面。
直接上报组织?可以借组织之手打击“基金”,但如何解释情报来源?而且组织若介入,可能会将事情闹大,甚至可能查到灰原哀或她自己身上。
通知公安?安室透或许能安排一次突击检查,但“基金”人员必然极其警觉,成功率不高,且容易打草惊蛇。
暗中破坏?她独自或带少数可信之人潜入,设法窃取或毁坏目标物。收益最大,但风险也最高,一旦暴露,将同时面对“基金”和组织(如果被发现是她自作主张)的怒火。
思忖再三,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周长安脑中逐渐成型。她决定不直接动用组织或公安的力量,而是利用第三方——那些对“基金”同样抱有敌意,或者能被利益驱动的势力,来制造一场“意外”的冲突。
她想到了一个人选——那个因为“樱桃蓝宝石”事件而与“基金”结下梁子(她推测)、且拥有足够能力和胆量搅浑水的国际大盗,鲁邦三世。
如何联系上神出鬼没的鲁邦,并说服他插手,是个难题。但周长安记得鲁邦在维斯巴尼亚离开时那意味深长的眼神和话语。他显然对她感兴趣。或许,可以抛出一个他无法拒绝的“诱饵”。
她通过几个极其隐秘的、与地下世界有联系的渠道,放出了一条经过精心伪装的“悬赏”信息:高价寻求能潜入港区某废弃仓库,取回一份标注有“密米尔-07”字样的蓝色加密硬盘的服务。悬赏金额高得离谱,且指定要求“具有国际声誉、能处理高难度委托的专业人士”。信息中隐晦地提到了该地点与某个“讨厌的基金会”有关,并暗示硬盘内可能含有关于某些“失落的珍宝”的线索。
她不确定鲁邦是否会看到,或者看到后是否会感兴趣。但这步棋成本低,即便失败也无伤大雅。
与此同时,周长安也做了第二手准备。她联系了樱木枫,没有透露具体细节,只是以“朋友”的身份,请她利用铃木集团的技术资源,帮忙分析一下那个仓库区的建筑结构图和周边监控盲点,借口是周氏集团正在考虑收购那片地皮进行开发,需要做前期风险评估。樱木枫没有多问,爽快地答应了,很快提供了一份详尽的分析报告,其专业和精准程度让周长安暗自咋舌。
就在悬赏信息放出后的第四十八小时,周长安接到了灰原哀的紧急通讯。小哀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和兴奋:
“长安,我可能需要一种极其稀有的同位素作为催化剂来验证能量模型,这种同位素受到严格管制…但我刚刚在暗网的某个加密交易平台(我一直在监控可能与组织或‘基金’相关的物资流动)上,看到了一条求购信息,求购的正是这种同位素,而且交货地点…就在东京港区那个废弃仓库区,时间就在明晚!”
周长安的心猛地一跳。“基金”在交易那种稀有同位素?是巧合,还是他们也涉足了类似的研究?灰原所需的催化剂,竟然与“基金”的目标物品重合了?
这不再是简单的线索或筹码之争,很可能直接关系到解药研究的成败,甚至触及了“基金”与“组织”可能都在追寻的、某种更深层的技术核心!
计划必须改变。她不能再寄望于不确定的第三方。明晚,她必须亲自去一趟那个仓库区。
无论是为了灰原的研究,为了打击“基金”,还是为了揭开那层层迷雾下的真相,她都已没有退路。
风,起于青萍之末。而一场席卷东京阴影世界的风暴,即将在港区的废弃仓库中,骤然降临。周长安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开始为明晚的行动,做最后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