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襄的春日,本该是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时节。然而,一股若有若无的寒意,却如同潜藏在暖风中的冰针,悄无声息地刺入竟陵、江陵、乃至江东建业的肌理之中。这寒意,并非来自北方的冷空气,而是源于许都那间幽暗密室中精心编织的谎言与恶意。
司马懿执掌的“校事府”,如同一个高效而冷酷的工坊,将真真假假的信息、经过扭曲的事实、以及纯粹的构陷,混合着金银的铜臭与官爵的虚影,打包成一件件无形的毒刃,通过那些身份各异、面目模糊的“风组”、“火组”成员,精准地投向了预定的目标。
最先察觉到异样的,是墨衡麾下日益灵敏的“暗羽”。
竟陵,军师府地下总枢。墨衡放下手中一份来自江陵据点的密报,眉头微蹙。密报中提到,近日江陵市井间,悄然流传起一些关于竟陵和林凡的议论,内容颇为微妙。
“去,查查竟陵城内及周边,近日可有类似风声。”墨衡对身旁的副手吩咐道,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但眼神却锐利了几分。
副手领命而去。很快,反馈便汇总而来。结果让墨衡的神色凝重起来。
流言并非空穴来风,也非铺天盖地,而是如同溪流渗入沙地,缓慢而持续地弥漫开来。它们出现在茶肆酒楼的闲谈中,出现在士人聚会的私语里,甚至出现在军营士卒休息时的嘀咕声中。版本各异,侧重点不同,却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的——动摇对林凡及其势力的信任。
**在竟陵及周边地区,流传的主要有两种论调:**
其一,**“挟刘琦以令荆州”**。此说言之凿凿,称林凡表面尊奉刘琦,实则将其软禁于竟陵,如同曹操挟持天子一般,所有政令军令皆出自林凡之手,刘琦不过是一尊傀儡。流言还“惋惜”地表示,刘琦公子本就体弱,如今更是忧惧成疾,恐不久于人世,届时林凡便可顺理成章地接管其名分与地盘。
其二,**“有代汉之野心”**。此论则更为诛心。它抓住林凡推行新政、大力提拔寒门庶族、甚至设立“格物院”研究“奇技淫巧”等举动,加以歪曲解读。言其不尊经学,不重士族,所行所为皆非人臣之道,更有“林”字旗号与汉室旌旗并列,其心可诛。甚至隐隐将林凡比作王莽,称其以“仁德”收买人心,实则为篡逆铺垫。
这些流言,初听似乎有些道理,尤其对于那些对林凡崛起速度过快感到不适的旧有阶层,或者一些思想保守的士人,颇具蛊惑性。竟陵城内,虽然整体气氛依旧稳定,但一些角落已开始出现窃窃私语和异样的目光。部分新近投效、尚未完全归心的官员,神色间也多了几分游疑不定。
**在江陵刘备控制区及部分亲近刘备的武陵士族中,流传的则是另一套说辞:**
重点在于渲染林凡的**“背信弃义”**与**“野心勃勃”**。流言称,林凡在武陵之战中保存实力,让关羽军与蛮兵血战,自己却趁机夺取雄溪,招降沙摩柯,摘取胜利果实。更指出林凡与刘备达成的协议是缓兵之计,其真实目的是要逐步蚕食整个武陵,甚至将刘备势力彻底排挤出荆南。并危言耸听地说,林凡下一个目标就是江陵,因其地理位置关键,卡住了竟陵西进与南下的咽喉。
这些言论,正好戳中了刘备集团因武陵利益分配而产生的隐痛与不安。本就对竟陵心存忌惮的关羽,闻此流言,更是怒气暗生,对麾下约束更严,对竟陵方向的戒备也无形中提升。一些依附刘备的荆襄士族,本就对林凡那套重用寒门、触动他们利益的新政不满,此刻更是借此机会,在刘备和诸葛亮面前敲边鼓,强调林凡的威胁。
**而在江东建业及周边,流言则巧妙地利用了孙权新丧周瑜、权力未稳的焦虑心态:**
一方面,继续强化**“刘备不可信”**的印象,称其名为汉室宗亲,实为织席贩履之徒,惯于鸠占鹊巢,如今占据江陵,下一步便是图谋整个荆州,与江东争锋。
另一方面,则首次将林凡作为**“潜在威胁”** 郑重其事地提出来。流言描绘林凡如何年轻有为,如何善于笼络人心,如何在水陆两军同时发力,其志不在小,绝非甘居人下者。并暗示,林凡与刘备之间或有秘密协议,欲南北夹击,共分江东!
这对于刚刚失去周瑜这根顶梁柱、正努力整合内部、对外政策尚未完全明朗的孙权来说,无疑是在他本就敏感的神经上又撒了一把盐。他召见鲁肃、吕蒙等人商议时,语气中已明显带上了对荆南局势,特别是对林凡这个变数的深深疑虑。
墨衡将收集到的流言信息整理成册,迅速呈报给林凡与庞统。
军师府书房内,林凡翻阅着那份记录着各种恶毒揣测与扭曲事实的册子,脸色平静,但手指在纸张上无意识敲击的节奏,显示他内心并非毫无波澜。
“来了。”他放下册子,轻轻吐出两个字。
庞统接过册子,快速浏览一遍,嘿嘿冷笑起来:“曹操这软刀子,使得倒是娴熟。句句不见刀光,却句句直指要害。挟刘琦、代汉、背信、威胁江东……嘿嘿,这是要把我竟陵架在火上烤,成为众矢之的啊。”
林凡看向墨衡:“源头能查到吗?”
墨衡摇头:“流言传播途径极为隐蔽,多经市井小民、游商走贩之口,源头层层掩盖,难以追溯。但综合各方信息,其组织性、针对性极强,绝非自发形成。‘暗羽’初步判断,与北方新近活跃的‘校事府’脱不了干系。”
“司马懿……”林凡念着这个名字,眼中寒光一闪。他深知,比起战场上的明刀明枪,这种隐匿在暗处的诋毁与离间,往往更具破坏力。它不直接摧毁你的军队和城池,而是腐蚀你的根基——人心。
“主公,此事需慎重应对。”徐庶此时也被请来,他面色凝重,“流言虽虚,然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若置之不理,恐三人成虎,动摇我军心民心,亦破坏与孙、刘之盟谊。然若反应过激,大肆搜捕言论者,反而显得心虚,坐实了谣言,更易引发恐慌。”
庞统点头赞同:“元直所言甚是。对此阴风鬼火,扑打不得,亦不能任其蔓延。需以阳谋破之,以事实击之,更要借此机会,反向利用!”
“哦?士元有何妙计?”林凡问道。
庞统小眼睛里闪着算计的光芒:“彼散播流言,意在离间。我等便反其道而行之!”
“第一,对内,主公需更加‘坦诚’。”庞统对林凡道,“可择机召集文武官员,乃至请出琦公子,公开露面,展现君臣和睦,琦公子静养安好。对那‘代汉’之说,更可嗤之以鼻,言我竟陵一切法度,皆为大汉藩屏,所有作为,皆为安境保民。态度要鲜明,立场要坚定!同时,令‘暗羽’暗中留意,内部何人对此流言反应异常,或暗中推波助澜,正好借此清查内奸!”
“第二,对外,尤其是对刘备和孙权,需加强‘沟通’。”庞统继续道,“可遣使分别前往江陵与建业,不必直接提及流言,而是就双方关心的具体事务,如武陵协防、边境贸易、共同应对北方威胁等,进行务实磋商。用实际行动展示我竟陵的‘诚信’与‘合作’意愿。尤其是对孙权,可暗示曹操此乃离间之计,望其明察,勿中奸计。同时,我等亦可……适当引导流言。”
“引导?”林凡挑眉。
“正是。”庞统笑道,“曹操欲将祸水引向我竟陵,我等岂能坐以待毙?可令‘暗羽’暗中助力,将部分关于刘备‘欲吞荆州’、孙权‘忌惮刘备坐大’的流言,放大一些,传播得更广一些。甚至,可以编造一些关于曹操‘校事府’如何阴险、如何派遣细作的金帛等细节,半真半假地放出去,让孙权和刘备也知道知道,这背后是谁在搞鬼!把水搅浑,让大家都紧张起来,反而能凸显我竟陵坦然之势!”
徐庶抚掌道:“士元此策大善!阳谋对阴谋,坦诚对诡诈,事实对流言!更可借力打力,将曹操的离间之计,反用于其自身!”
林凡沉吟片刻,果断下令:“便依士元之策!元直,你负责起草文书,安排使者,与江陵、江东沟通事宜。墨衡,你‘暗羽’全力配合,对内监控,对外引导流言,并加紧追查‘校事府’细作踪迹!我要让曹操知道,他的软刀子,砍不断我竟陵的筋骨!”
就在林凡阵营开始积极应对的同时,流言的毒液已然开始显现其腐蚀效果。
江陵,关羽府邸。
一场小型的军事会议结束后,关羽单独留下了关平。他抚着长髯,丹凤眼中寒光闪烁,沉声道:“平儿,近日军中市井之流言,你可听闻?”
关平谨慎答道:“略有耳闻,皆是无稽之谈,父亲不必挂怀。”
“无稽之谈?”关羽冷哼一声,“空穴来风,未必无因!那林凡,年纪轻轻,崛起如此之速,麾下能人辈出,岂是甘居人下之辈?武陵之事,他便耍弄心机,夺我战果!如今流言四起,岂非正是其野心显露之兆?我等不可不防!”
关平心中虽觉父亲可能因旧怨而对林凡偏见已深,但也不敢反驳,只得应道:“孩儿明白,必加紧戒备。”
江东,建业,吴侯府。
孙权看着鲁肃和吕蒙,眉头紧锁:“子敬,近日坊间传言,林凡与刘备或有密约,欲图我江东,此事……你以为如何?”
鲁肃肃容道:“主公,此乃曹操离间之计,切不可信!林凡虽有所作为,然其根基尚浅,北有曹操大敌当前,岂会此时与我江东为敌?况其与刘备之间,因武陵之事已有龃龉,何来密约?此流言破绽百出,意在乱我心智,使我与荆南交恶,曹操好坐收渔利啊!”
吕蒙却道:“子敬先生所言固然有理。然则,林凡此人,不可不防。其水军已敢巡弋大江,与我水军对峙,其志不小。纵无密约,其势日涨,亦是我江东未来之患。蒙以为,当加强对荆南情报搜集,尤其是竟陵动向,有备无患。”
孙权听着两位重臣不同的意见,心中天平摇摆不定。理性上,他认同鲁肃的判断;但情感与潜意识里,吕蒙的警告又让他感到不安。周瑜不在了,他需要独自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局面,压力巨大。
“罢了,”孙权挥挥手,有些疲惫地说,“子敬,你继续负责与荆南联络,探其虚实。子明(吕蒙字),江防之事,交由你多加留意。至于流言……暂不理会,但需密切关注。”
而在竟陵内部,虽然林凡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但流言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已然荡开。一名新近投效、原刘表麾下的文官,在私下与友人饮酒时,便曾忧心忡忡地表示:“林军师虽好,然其行事,确与旧制不同,长此以往,不知是福是祸啊……”这话很快便被“暗羽”记录在案。
春日的阳光,依旧温暖地照耀着竟陵城,照耀着田野间辛勤耕作的农夫,照耀着市集中熙攘的人流,照耀着水寨内操练的士卒。表面看去,一切依旧井然有序,生机勃勃。
但林凡知道,一股无形的暗流已经涌动。信任的基石出现了细微的裂痕,盟友的目光中多了一丝审视与警惕,内部的凝聚力也面临着潜在的考验。
曹操的“软刀子”,已然初见成效。它没有带来硝烟与厮杀,却让荆南的天空,蒙上了一层难以驱散的阴霾。这场始于许都密室的无声战争,其第一波攻势——谣言与离间,已经如同瘟疫般,在这片土地上悄然扩散开来。
能否遏制这心灵的瘟疫,守住人心的城池,将成为林凡势力能否继续稳步前行的关键。而墨衡的“暗羽”与司马懿的“校事府”,这两支隐匿在光明之下的力量,也即将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展开更为激烈的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