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德殿的喧嚣已然散去,西园八校尉建制的震撼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一夜之间传遍了洛阳的每一个角落。然而,权力的风暴并未停歇,反而以更猛烈的姿态席卷而来。次日清晨,未等朝臣们从昨夜的惊涛骇浪中完全清醒,未等西园军的第一道集结鼓声敲响,一道加盖着皇帝玉玺、由尚书台连夜拟就的诏书,已如同凛冬的寒风,骤然吹向了北军五校的营地——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这五支拱卫京畿、历史悠久的主力军团,即将迎来自光武中兴以来,最彻底、最无情的一次大手术!阳光刺破云层,照耀着北军各营飘扬的旌旗,却驱不散弥漫在军官们心头的浓重阴霾。所有人都意识到,陛下在树立起西园军这把新刀的同时,绝不会容许旧的北军体系继续保持原状,成为潜在的风险。改组,势在必行!而这场改组的风暴眼,正聚焦于那位端坐在德阳殿内,目光如炬,决心已定的年轻帝王——刘宏。他要用讲武堂培养出的新鲜血液,替换掉那些可能盘根错节、与旧势力牵扯过深的老将,彻底清洗皇甫嵩留下的印记,将帝国最核心的武装力量,牢牢钉死在自己的掌控之下!
德阳殿内,朝会的氛围比往日更加凝重。空气中仿佛弥漫着无形的硝烟。刘宏高踞龙椅,面色平静,但那双扫视群臣的眼睛,却带着洞穿一切的锐利。昨夜麟德殿的“杯酒释兵权”和“西园建军”只是序幕,今天,才是真正触及根本、牵动无数人神经的时刻。
荀彧手持诏书,立于御阶之侧,声音清朗而沉稳,宣读着对北军五校的改组令。每一个字,都像重锤般敲击在特定人群的心上。
“……朕绍休圣绪,思臻郅治。北军五校,国之爪牙,宿卫京师,厥任匪轻。然承平日久,或有疲玩之习,需以新血激荡,以严纲整饬。兹决定,对北军五校进行如下改组……”
旨意明确而冷酷:北军五校所有校尉、司马级别的主官,即日起全部卸任,等待朝廷新的考核与任命。新的主官,将优先从“讲武堂”出身、战功卓着、且经陛下与枢密院(虽然皇甫嵩刚接手,但框架已立)共同甄选的忠诚将领中选拔!同时,正式推行“定期轮换制”,北军五校校尉及主要佐官,任期不得超过三年,期满必须调任他职,或回枢密院述职,以防形成私人势力!
这道诏书,如同一道晴天霹雳,在朝堂上炸响!虽然昨夜已预感到北军会受影响,但谁也没想到,陛下的手段如此酷烈、如此彻底!这不是简单的调整,这是自上而下、连根拔起式的大换血!讲武堂出身?那意味着绝大部分原有的、依靠资历、门第或是皇甫嵩提拔上来的军官,都将被排除在外!定期轮换?这更是直接斩断了将领与军队之间可能产生的深厚情感与忠诚纽带!
站在武官队列前排的卫将军李威,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身体几不可察地晃动了一下。他乃是皇甫嵩多年副手,在北军中经营日久,门生旧部遍布五校,本以为皇甫嵩高升后,自己即便不能接掌全部,至少也能保住部分权力,成为北军新的山头。可这道诏书,彻底击碎了他的幻想!什么讲武堂,什么新生代,分明是要将他们这些“旧人”彻底清洗出去!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以及那些老兄弟们,被无情地扫出北军大营,多年的经营毁于一旦!
其他一些与北军关系密切,或是家族子弟在北军任职的官员,也是面面相觑,神色惶惶。这改组,动的不只是几个军官的职位,更是他们背后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
而文官队列中,太傅袁隗眼帘低垂,仿佛老僧入定,但微微抽动的嘴角,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陛下此举,快、准、狠!不仅彻底瓦解了皇甫嵩在北军的潜在影响力,更是将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用“讲武堂”和“轮换制”这两把锁,牢牢锁在了自己手中。这份心机和魄力,让他这个历经四朝的老臣,都感到一阵心惊。他不由得瞥了一眼御座上的刘宏,心中暗叹,此子,真乃雄主之姿,亦可能是……袁家大敌!
“陛下!臣有本奏!” 一个洪亮甚至带着几分悲愤的声音打破了朝堂的死寂。众人循声望去,正是卫将军李威!他终于按捺不住,出列躬身,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陛下!北军五校,自光武皇帝建制以来,便是大汉根基!各级将校,皆乃久经战阵、忠勇可靠之士!如今骤然尽数更换,恐……恐寒了将士之心,动摇军心根基啊!且讲武堂学员虽才学出众,毕竟年轻,缺乏实战历练,骤然统领大军,万一……臣恳请陛下三思,徐徐图之,以保万全!”
李威这番话,说得算是委婉,但意思很清楚:陛下您不能过河拆桥,把我们这些老家伙一脚踢开,用一群没经验的毛头小子,这会出乱子的!
然而,刘宏等的就是有人跳出来。他面色一沉,目光如刀般射向李威,声音冰冷:“李将军此言差矣!正因北军乃国之根基,朕才更要确保其绝对忠诚与战力!讲武堂乃朕亲设,其所授,非止兵书战策,更有忠君爱国之纲常!其所学,皆乃最新战法、最严军纪!皇甫太尉亦曾多次赞誉讲武堂学员,称其‘朝气蓬勃,可堪大用’!至于实战历练……”
刘宏冷哼一声,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莫非李将军忘了?平定黄巾、北击鲜卑,讲武堂学员随军参谋、甚至亲临战阵者,大有人在,斩获立功者,亦不在少数!曹操、孙坚等,皆非尸位素餐之辈!何来缺乏历练之说?!”
他直接搬出了皇甫嵩的赞誉和曹操等人的战功,将李威的质疑堵了回去。随即,他语气更厉:“至于动摇军心?朕看,是动摇了某些人结党营私、盘踞军营的心吧!北军乃大汉之北军,非一人一姓之私兵!朕意已决,改组令,必须即刻执行,不得有误!”
刘宏根本不给李威再辩驳的机会,直接对荀彧下令:“荀令君,即刻拟旨,公布北军五校新任主官名单!着令御史台及枢密院,共同监督改组事宜,若有抗命不遵、阴奉阳违、散布谣言者,无论职位高低,一律按军法严惩不贷!卫将军李威,年事已高,戎马劳顿,即日起,卸去卫将军职,改任光禄勋,入宫宿卫!”
光禄勋听起来尊贵,实则是剥夺了其实际兵权,调入宫中担任闲职!这一手,更是狠辣果决,直接将跳出来反对的代表人物明升暗降,彻底踢出军队系统!
李威如遭雷击,脸色由白转青,嘴唇哆嗦着,还想说什么,但在刘宏那冰冷如实质的目光逼视下,在周遭一片死寂的压力中,他最终颓然跪倒在地,声音干涩:“臣……臣领旨……谢恩……”
这一刻,所有还心存侥幸、试图为北军旧部争取利益的官员,都彻底闭上了嘴。他们明白,陛下决心已定,任何阻拦,都无异于螳臂当车!
荀彧面无表情,再次展开一份早已备好的诏书,开始宣读新任北军五校校尉的名单。一个个名字被念出,果然,几乎全部都是近年从讲武堂脱颖而出,或在平定黄巾、北疆战事中表现优异,且背景相对简单、与旧势力瓜葛较少的年轻将领。如原为曹操部将、在青州剿匪中表现出色的乐进,被任命为屯骑校尉;以军纪严明、精通弩阵着称的李典,被任命为射声校尉……这些名字,对很多老派官员来说,甚至有些陌生。
一场无声的权力交接,在刘宏的绝对意志和铁腕手段下,以惊人的速度和效率,强行推行开来。
朝会在一片压抑的气氛中结束。官员们鱼贯而出,许多人脸色沉重,步履匆匆。北军改组的消息,比西园建军更让他们感到心惊肉跳。西园军是新建,触动利益有限,而北军改组,则是直接砸碎了无数人经营多年的饭碗和关系网!
李威失魂落魄地走出德阳殿,昔日同僚或避开他的目光,或投以同情却无能为力的一瞥,更有甚者,眼中带着一丝幸灾乐祸。他知道,自己完了,政治生命已然终结。而他的倒台,仅仅是个开始。可以预见,北军五校内部,必将迎来一场腥风血雨般的清洗,所有与他关系密切的军官,恐怕都难逃被调离、罢免甚至问罪的命运。
袁绍与几名交好的官员走在一起,脸色同样不好看。北军改组,他袁家原本在北军中也有一些影响力,如今也被连根拔起。陛下这是要将所有可能威胁皇权的势力,无论新旧,一并铲除!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西园军内有蹇硕掣肘,北军又被陛下彻底掌控,他袁本初若想有所作为,出路在何方?他不由得将目光投向了地方,或许,外放为州牧刺史,掌握一方军政大权,才是更好的选择?
曹操则默默走在人群之后,心中对陛下的敬畏更深了一层。如此大刀阔斧,不畏人言,陛下之魄力,远超想象。北军改组,虽然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但从国家角度看,打破旧有的山头林立,推行职业化、轮换制,无疑是强军之道。只是,这过程必然伴随着阵痛,甚至……流血。他不由得想起昨夜陛下那双深邃的眼睛,那其中蕴含的决断与冷酷,让他明白,在这位陛下麾下,唯有绝对的忠诚与能力,才是立身之本。他必须尽快在典军校尉的位置上,做出成绩!
新任的北军五校校尉们,则被单独留了下来,接受皇帝与枢密使皇甫嵩(名义上)的训话。这些年轻人,脸上洋溢着激动与兴奋,但也带着一丝紧张与凝重。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的不仅是荣耀,更是巨大的责任和风险。他们要去接手的,是一个个关系复杂、可能充满抵触情绪的军营。如何平稳过渡,如何树立威信,如何将陛下的新政贯彻下去,是他们面临的严峻考验。
刘宏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语气严肃地告诫他们,要秉持公心,严格治军,尽快熟悉部队,将北军五校打造成真正的帝国铁拳。同时,他也暗示,会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无论是来自枢密院的指令,还是来自御史台的监督,都会为他们扫清障碍。
然而,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诏书可以强行下达,人选可以强行任命,但人心的抵触,旧有习惯的惯性,绝非一朝一夕能够消除。北军大营之中,此刻恐怕已是暗流汹涌,危机四伏。
朝会散去,刘宏独自坐在德阳殿内,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北军改组的命令已经发出,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真正的挑战在于执行。那些被触动了利益的旧军官,绝不会甘心就此退出舞台。阳奉阴违,消极怠工,甚至煽动士卒闹事,都是可能发生的情况。
讲武堂出身的年轻将领们,虽然有干劲,有忠诚,但缺乏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和应对突发变故的经验。他们能否真正掌控住局面?那个被明升暗降的李威,在北军中经营多年,其旧部会不会铤而走险?还有那些隐藏在暗处,对皇权集中不满的势力,会不会趁机在北军中煽风点火,制造事端?
刘宏的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他早已命令御史暗行,严密监控北军五校的一举一动,尤其是那些被免职或调离的军官。同时,他也密令西园八校尉,尤其是曹操和袁绍所部,提高警惕,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骚乱。
他就是要用这次改组,作为一块试金石,彻底检验并清洗北军,也检验这些新生代将领的成色。过程可能会很残酷,可能会流血,但他别无选择。帝国的军事机器,必须完全按照他的意志运转。
“传朕口谕给皇甫嵩,” 刘宏对侍立的宦官吩咐道,“让他以枢密使的身份,多关注北军改组事宜,必要时……可动用雷霆手段。”
他站起身,走到殿外,看着远处宫墙外隐约可见的北军营地方向。阳光正好,但他知道,那片看似平静的营地里,此刻正酝酿着风暴。这场他亲手掀起的改组风暴,最终会以怎样的方式收场?是顺利过渡,焕发新生?还是……会演变成一场无法控制的兵变或骚乱?
一切都还是未知数。权力的巩固,从来都伴随着风险与代价。刘宏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冷酷。无论前方是何等风浪,他都已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