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箱峡的晨雾还未散尽,王巢已带着亲卫站在峡口的土坡上,看着最后一批降寇被陈奇瑜的人接走。那些愿意回家的流民背着装满干粮的布口袋,手里攥着王巢让人发的路费,频频回头朝着明军的方向拱手;而愿意编入民团的流寇,则被分成小队,由陈奇瑜的军官暂时看管,等着后续转运至山西各地的垦荒区。
“陈总督,这些流民就拜托你了。”王巢握着陈奇瑜的手,语气郑重,“编入民团的,记得教他们种地,别再让他们拿起刀枪;要回家的,务必护送到州县边界,别让沿途的乱兵欺负了他们。”
陈奇瑜用力点头,眼里满是敬佩:“王将军放心!我已经让人跟沿途州县打了招呼,流民过境,一路绿灯。你之前说的‘教纺纱、兴农桑’,我也会让人照着做,绝不让他们再走回头路。”
两人又叮嘱了几句,王巢才翻身上马,对着身后的大军喊了一声:“出发!去汾州!”
两万明军排成整齐的队列,沿着官道向汾州进发。队伍里没有喧嚣,只有马蹄踏在石板路上的“哒哒”声,和士兵们整齐的脚步声。之前在围剿中受伤的士兵被安置在马车里,医疗队的医官不时掀开帘子查看伤口,消毒水的味道随着风飘在队伍上空——那是昨天刚从系统仓库提取的医药物资,已经救了不少人的命。
傍晚时分,大军终于抵达汾州城外。汾州知府早已带着文武官员在城门口迎接,看到明军军容严整,士兵们虽面带疲惫却眼神锐利,知府连忙上前拱手:“下官已备好军营和粮草,就等王将军入驻!”
王巢点点头,没多寒暄,只道:“军营选在城外的开阔地即可,粮草先入库,按每日定量分发。另外,麻烦知府大人让人多送些清水和柴火,士兵们需要休整。”
明军的军营很快在城外扎了起来,帐篷一排排整齐排列,巡逻的士兵手持燧发枪,来回走动,警惕地盯着四周。士兵们卸下装备后,没有四散休息,而是自发地聚在一起——有的蹲在地上擦枪,用破布蘸着油,仔细擦拭燧发枪的枪管,连扳机缝隙里的火药残渣都不放过;有的则在空地上练队列,“一二一”的口号声整齐划一,惊飞了落在附近树枝上的麻雀。
王巢走进军营时,正好看到李定国带着几名精锐士兵在试射燧发枪。靶子立在五十步外的土坡上,李定国端起枪,扣动扳机,“砰”的一声,铅弹精准地命中靶心。他回头看到王巢,立刻放下枪迎了上来:“将军,咱们的枪用着是顺手,就是打远了准头还是差些。”
王巢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急,有好东西给你们。”说着,他闭上眼睛,在脑海里唤出系统面板——之前协剿高迎祥获得的300万积分还没动用,他直接找到“改进型燧发枪”的兑换选项,点击确认:“兑换100支改进型燧发枪,配500发铅弹。”
【叮!兑换成功!100支改进型燧发枪(射程提升至80步,装弹速度加快30%)、500发铅弹已存入系统仓库,可随时提取!】
系统提示音刚落,王巢便对着空地道:“提取至中军大帐旁的武器库。”下一秒,一堆用油布包裹的枪支和铅弹就出现在了指定位置,看得李定国和身边的士兵眼睛都亮了。
“这是改进型燧发枪?”李定国快步走过去,解开油布,拿起一把枪——枪身比普通燧发枪更轻便,枪管上刻着细密的纹路,扳机处也做了改进,“将军,这枪……”
“试试就知道了。”王巢示意他去试射。李定国抱着枪,走到一百步外的新靶子前,深吸一口气,扣动扳机。“砰”的一声,铅弹稳稳地嵌进靶心,比刚才五十步外的射击还要精准。
“好枪!”李定国兴奋地大喊,又连射了三发,发发命中,“有这枪,下次再跟流寇打,咱们五十步外就能压制他们!”
王巢看着士兵们围着新枪议论纷纷,脸上满是兴奋,轻声道:“这100支枪,编入‘锐锋小队’,由你亲自带队训练。教弟兄们熟悉新枪的性能,争取三天内形成战力。”
“遵令!”李定国用力点头,立刻召集锐锋小队的士兵,开始分发新枪。
安顿好武器的事,王巢又让人找来情报局的探子——这些探子是他之前派往山西各地的,专门打探流寇和地方势力的动向。为首的探子单膝跪地,递上一份情报:“将军,高迎祥的残部约两千人,在他的侄子高杰的带领下,逃去了陕西盩厔,跟当地的土寇合流了。据说他们还抢了盩厔县衙的粮仓,现在正招兵买马,想东山再起。”
王巢接过情报,手指在“盩厔”两个字上轻轻敲击。他早就知道高迎祥不会这么容易被彻底消灭,流寇就像野草,只要还有根,遇到点雨水就会再长出来。“高杰这个人,你了解多少?”
“回将军,高杰是高迎祥的亲侄子,性子比高迎祥还狠辣,之前跟着高迎祥洗劫过不少村庄,手上血债不少。他逃去盩厔后,拉拢了当地的土寇头目‘金钱豹’,两人现在联手,已经控制了盩厔周边的几个镇子。”探子如实回话。
王巢皱了皱眉,盩厔靠近西安,若是让高杰在那里站稳脚跟,迟早会成大患。他抬头看向陕西的方向,夕阳正落在远处的山头上,把天空染成了一片橘红色。“看来,这流寇是剿不完的。”他轻声感叹,语气里带着一丝沉重,“此战只是开始,接下来的路,还得一步步走。”
就在这时,脑海里的系统面板突然闪烁起来,原本空白的“任务目标”一栏,渐渐浮现出三个字——【下一站:盩厔】。王巢看着这三个字,眼神渐渐变得坚定:高杰也好,金钱豹也罢,只要敢危害百姓,就必须剿灭。
夜色渐深,军营里的灯火渐渐亮起。王巢走进中军大帐,案桌上铺着一张山西和陕西的舆图,他用毛笔在“盩厔”的位置画了一个圈,又在旁边标注出“需派探子提前勘察地形”“锐锋小队需熟练新枪”等字样。
帐外传来脚步声,是陈默端着一碗热粥走了进来:“将军,忙到现在还没吃东西吧?喝碗粥暖暖身子。”
王巢接过粥,喝了一口,温热的粥滑过喉咙,驱散了些许疲惫。他指着舆图上的盩厔,对陈默道:“高迎祥的残部逃到那里了,咱们接下来,恐怕要去陕西一趟。”
陈默看了一眼舆图,点头道:“只要能剿净流寇,让百姓安稳,去哪里都成。咱们现在有了新枪,又有这么多训练有素的弟兄,就算去了陕西,也不怕他们。”
王巢笑了笑,没再多说。他知道,剿寇之路还很长,明末的乱世也不是一两场胜仗就能结束的。但看着帐外士兵们训练的身影,想着那些因为他们而能安稳回家的流民,他心中又充满了力量——只要守住这份初心,一步一步走下去,总能在这乱世里,为大明守住一片安宁,为百姓闯出一条活路。
中军大帐的灯火亮了一夜,舆图上的标记越来越多,而军营里的士兵们,还在借着月光擦拭武器、练习队列。他们不知道下一站具体要去哪里,但他们知道,跟着王将军,就能打胜仗,就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这份信念,像一粒种子,在每个人的心里扎了根,等着在未来的战场上,开出胜利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