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薛季永说出自己的官职和名字时,莫洋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像漏了一拍的鼓点。
他本以为,崔玄之刚才口中所说的“大人”就是雍州府的长史,毕竟这长史就是崔玄之的顶头上司。
可眼下,这四品的雍州长史竟然亲自到府门口来迎接,如此下放自己的身段,可与刚才派左金吾卫来接自己的气势不符啊。
难道,要见自己的人,官职比这薛季永还高?莫洋疑惑地想着。
突然,他感觉身后有人推了自己一把,回头看去,发现严真真正看着自己。
“发什么呆!”严真真从牙缝里挤出了这几句话。
莫洋这才发觉自己竟想的有些出神,赶紧回复薛季永说道,“请~”
穿过府门后的影壁,莫洋看到的是一个莫大的水池。
池水中还有锦鲤翻涌,水池中央的假山,几乎是一整座汉白玉雕刻而成,九曲石桥架在假山之侧,石桥两侧的水面还探着鎏金兽首,口中正吐着喷泉。
“这边请。”薛季永对着石桥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莫洋停下了脚步,因为他可牢牢记得严真真说过,不想见那个“大人”。
他只能找了个借口,说道,“薛长史,我这两位朋友在刚才的战斗中消耗不少,可否命人带他们先去休息,我随薛长史继续前往。”
薛季永瞟了一眼莫洋身后的严真真和高兴,在他看来,这两个人可能就是莫洋的侍从,本就不好一同带着前往,还想着该如何开口,莫洋却是先开口了。
薛季永便应承道,“还请莫少侠放心。”
随后就对着崔玄之说道,“带这两位少侠前去偏厅休息。”
“诺~”崔玄之应道。
“崔司马,给他们准备多些的好吃的。”莫洋还是不太放心,又对着崔玄之补充说道。
“好吃的?”崔玄之又疑惑地问道。
莫洋赶紧补充道,“额,吃食,吃的。”说着,又做了个吃饭的动作。
崔玄之恍然大悟,便带着严真真和高兴向一旁走去。
“请~”薛季永又说道。
莫洋跟上的薛季永的脚步,踏上了眼前那座石桥,向着院落的深处走去。
天色已经完全暗淡了下来,悬挂在檐角的灯笼在院内次第燃起,将那瓦当映得恍如熔金。
薛季永带着莫洋在一处门房前停了下来。
这门房的外表十分古朴,墙角还挂着不少的青苔,窗框也是饱含了风吹日晒后的沧桑。
但薛季永推开门后,莫洋才发现里面却是别有洞天。
门后,是一扇三种雕花的屏风,仅这屏风的雕工就已引得莫洋啧啧称奇。
穿过屏风,莫洋觉得应该是一处待客的暖阁。
西墙整面螺钿博古架陈列着商周青铜器,东侧紫檀案上摊开的奏折压着半枚双龙戏珠玉镇纸。
紫檀案后的壁上挂着《天王送子图》,绢帛边缘绣着金线云纹,莫洋认得出来,那是吴道子的真迹。
正堂内,沉香炉吐出的烟雾缭绕如云海。
莫洋被薛季永引着在一张紫檀茶案边坐了下来,茶案上摆着整套的秘色瓷茶具。
“莫少侠稍坐,我去报奏我家大人。”薛季永在莫洋坐下后说道。
薛季永的话,让莫洋彻底相信了自己刚才的想法,看薛季永那恭敬的样子,要见他的人官职必然在他之上。
而薛季永已经是正四品,比他还要高的话,那就只有三品高官了,而在当时的大唐,能够站上二品以上的高位,基本靠的,都是皇帝的追封......
“咳~”
一声轻咳从暖阁一旁的垂帘后传了出来,垂帘被掀开时,一个身影自内走了出来。
玄色织金的圆领袍缀满鸾鸟纹,腰间犀角带钩嵌着蟠螭纹玉珏,垂落的银鱼袋随着动作轻晃。
他头戴乌纱折上巾,身着绯色暗纹锦袍,胸前绣着栩栩如生的仙鹤补子。
年约7旬,面容清癯,眼角布满深刻的皱纹,却难掩双目如炬,颌下银须用玉扣束成山羊须状,随他拂袖的动作簌簌颤动。
一袭广袖自然垂落,隐隐露出袖口处金丝绣就的云雷纹。
那个老年男人走到莫洋身前后停下了脚步。
莫洋看着身前那个老年男人的眼神,那里面有审视,有期待,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莫洋被看得有些发毛,却迟迟等不到那个老年男人开口。
他侧头瞥了一眼老年男人身后的薛季永,但看见这薛季永那头低得下巴都快磕到胸膛了,对于莫洋此刻的求助完全没有看见。
既然这样,那就耗着吧,谁怕谁啊,莫洋想着。
“你就是莫洋?”那个老年男人终于开口了,这句话像把钥匙,打开了时空的锁。
“嗯~我就是莫洋。敢问阁下是?”莫洋站起身,对着身前的老年男人示意着点了点头。
老年男人没有马上回应,而是转头看向薛季永,摆摆手说道,“汝退下吧,吾要跟莫洋单独谈谈。”
“张公,这恐怕不妥。”薛季永说话的时候,已经跪在了地上。
“不必相劝,退下,命人封锁整个府第,吾不希望有任何相扰。”老年男人说着,就在莫洋的对面坐了下来。
“诺~”
薛季永虽不情愿,但他绝对不敢对眼前这个男人的意思有半分忤逆,只能应了一声便退了下去。
随着一声关门声,那个老年男人的视线瞬即锁定了莫洋,那眼神,似乎是想将莫洋一片片分解,看清莫洋那外表下的每一个角落。
随后,淡淡开口说道,“吾乃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张柬之。”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莫洋感觉这名称在自己的脑海里既熟悉又陌生。
他总觉得自己在哪里听过这个名称。
而张柬之这个名字又更是熟悉异常。
在哪见过呢?莫洋摸着脑袋,努力在脑海里搜刮着过去的记忆。
狄仁杰!
他终于想起来了,他曾经看过一篇撰写狄仁杰生平的文章,文中就曾介绍过,狄仁杰在武则天掌权期间,担任的就是“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武则天称帝后,为了弱化李唐旧制,强化武周政权的合法性,便对很多官名进行了修改。
凤阁即为原先的中书省,鸾台则为门下省,文昌台就是原本的尚书省,政令经凤阁草拟、鸾台审核,最后由文昌台执行。
本意为三省分权,但却在此之上,还有一个集权机构——政事堂。
所有的决策环节都在政事堂完成,决策者当然就是武则天,而能够进入到政事堂参与国事的参政议政的人,他的头衔便是“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这个头衔,还有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名称——“宰相”。
武则天之下,万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