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午两点,江城一中的一间空教室成为他们训练的主要场地,林天、赵敏、陈静和王昊四人板板正正的坐着等待教练的到来,他们像极了等待面试的求职者。没过多久教练就来了,只不过这个教练和他们心中原来所想的有着不小的差距。
来人名叫张弛,他就是王昊小姑口中全国大学生辩论赛的最佳辩手。
他看上去也就二十四五岁的样子,穿着一身休闲的连帽卫衣和牛仔裤,戴着一副哑光黑框眼镜,头发微卷,显得人有些随性。在他的身上没有那种精英律师咄咄逼人的气场,反而看起来更像个邻家的大哥哥,他的嘴角甚至还挂着温和的笑意。
如果不是王昊拍着胸脯保证“人绝对没错”,林天他们甚至会以为这是王昊从附近大学城随便拉来的一个帅哥来凑数的。
杨明宇则抱着一个保温杯坐在会议室角落里扮演着旁观者。
“别紧张,都放松点。”张弛笑着开口,声音很有磁性,“你们小姑……啊不,王丽萍律师已经把你们的情况都跟我说了。用一场辩论赛的奖金去启动一个法律援助课题小组来帮助自己的同学。说实话,这事儿挺酷的,比我当年打辩论赛的理由高尚多了。”
张弛的一番话之后,会议室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
王昊立刻就有点飘了,他说道:“张哥,是吧?我们都准备好了,就等您来给我们传授几招独门绝技,保证把对面打得落花流水!”
“哦?准备好了?”张弛眉毛一挑来了兴趣,“行,那在当教练之前,我得先摸摸你们的底。把你们为正方观点‘立足身边’准备的论点原原本本地讲一遍给我听听。”
这正中他们的下怀。林天、赵敏和陈静相互对视一眼,信心满满地将他们昨天那场堪称完美的集思广益的论点一五一十地重复了一遍。从林天的“可行性”逻辑框架,到赵敏的“情感冲击”案例,再到陈静的“由近及远”格局升华,整个论证过程层层递进,堪称完美。
讲完后,四个人都用一种期待的眼神看着张弛,那表情仿佛在说:“教练,我们厉害吧?快夸我们!”
角落里的杨明宇也微微点头,他昨天也被自己学生们的这套组合拳给惊艳到了。在他看来,这套立论别说对付高中生,就算是拿到大学赛场上也足以立足。
然而,张弛听完后却没有任何表情。他拿起了桌上的一支笔转了两圈,然后敲了敲桌面。
“说完了?”他问道。
“说,说完了……”王昊有点心虚地回答。
“嗯。”张弛点了点头,给出了一个让所有人诧异的评价:
“一堆漂亮的观点,一盘散沙的逻辑,一场注定会输的辩论。”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了下来,王昊张着嘴半天没合上。
“不是……张哥,你没开玩笑吧?”王昊忍不住问道,“我们这套逻辑,我们自己都反驳不了啊!”
“你们自己?”张弛笑了,那笑容里带着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沧桑,“辩论赛主要是让评委和观众信服,不是让你们自己信服。你们的这套东西听起来很美,但在真正的辩论场上,就像一个没练过武的人胡乱地打出了一套王八拳,看起来虎虎生风,实际上浑身都是破绽,对手一根手指头就能把你们戳倒。”
杨明宇在角落里暗自发笑。来了来了,专业人士的降维打击开始了。这群小家伙一直以来顺风顺水,是该有人给他们好好上一课了。
张弛站起身走到了他们身边的小白板前。
“我们来复盘一下。”他拿起笔,看着林天,“你的一辩稿准备从‘可行性’入手,对吧?定义清晰,逻辑严谨,这是优点。但缺点是太‘干’了。一辩陈词是打地基,不仅要稳,还要能吸引人。你那一套纯逻辑的陈述,在开场三十秒内就会让一半的观众开始走神。而且,你把‘社会责任’、‘身边’、‘远方’都定义得太死了,这等于提前把自己的阵地画得太小,一旦对手跳出你的框架,你就毫无还手之力。”
他又看向赵敏:“你的情感案例非常动人,这是辩论中非常有力的武器。但是,你准备在什么时候用?自由辩论吗?我告诉你,等你刚要开口讲故事,对方二辩一个‘请问正方辩友,您是否承认个人情感不能代表普遍真理’的问题就能把你堵你。情感牌不是随时都能打的,它需要铺垫,需要时机,它更适合在最后的总结陈词里,用来升华和赢得评委和观众的心。”
最后,他看向了陈静:“你的‘由近及远’格局最高,也是最妙的一步棋。但你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把底牌一开始就亮了出来。你说这不是对立,这是递进。这在逻辑上很完美,但在辩论场上等于自废武功。辩论比赛就是竞技,它不是学术研讨会,就是需要制造冲突,从而强化对立。你一开始就告诉大家‘我们和对方其实不矛盾’,那还辩什么?评委会觉得你们立场不坚定,典型的骑墙派。这个观点同样是‘帅才’,应该由四辩在最后总结时用来展现我们的大格局,而不是让一辩早早地说出来。”
一番话下来鞭辟入里,字字诛心。
林天、赵敏和陈静三个人额头上都渗出了细汗。他们引以为傲的“完美立论”在专业人士的分析下竟然如此不堪一击。他们这才明白,观点和策略完全是两码事。
王昊听得一愣一愣的,他发现原来辩论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
“那……那我们该怎么办?”陈静小声地问道,声音中带着沮丧。
“很简单。”张弛在白板上画了一个流程图,“在学习怎么打人之前,你们得先学会拳击的基本规则和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