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门口那张新贴出来的通知——《关于高一年级文理分科工作的正式通知》。
这玩意儿,就像是悬在所有学生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你知道它迟早会掉下来,但当它真的开始晃悠时,你还是会忍不住脖子一凉,心里发怵。
“卧槽,真的来了!”王昊在14班的qq群里第一个炸了出来,配上了一个满头大汗的表情包,“兄弟们,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是以后背‘政史地’背到天荒地老,还是算‘物化生’算到地老天荒在此一举了!”
群里瞬间炸开了锅。
葬爱少年:“我妈说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她已经帮我把理科的路铺平了。”
孤独的风:“我爸正好相反,说现在当老板的都得懂经济和历史,让我学文……我一个连斗地主都算不明白的人,让我去研究宏观经济?这不是扯淡吗?”
忧郁王子:“别说了,我已经开始做噩梦了,梦里全是小球在各种奇怪的斜面上滚来滚去,后面还有个看不清脸的物理老师在追着我喊:‘同学,你的受力分析图画错了!’”
对于中国的学生而言,文理分科绝对是人生中面临的第一个岔路口。它不像小学升初中那样身不由己,也不像选东西那样无关痛痒。这个选择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未来两年要“受”的罪,高考时要流的泪,以及大学里要读的专业,甚至是你未来端上哪一碗饭。
这不仅仅是选择学科,更是在为自己的人生进行第一次模糊的风险投资。
因此,通知下发后的几天里,整个高一年级的气氛都变得诡异起来。走廊里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学生在激烈地讨论着,回到家里他们在群里讨论的核心议题无外乎那么几个经典款:
同学A:“学理科是不是真的更容易找工作?”
同学b:“听说学文科的女生都特别有气质,是不是真的?”
同学c:“我物理不行,化学还行,生物勉强,我该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14班自然也无法免俗。不过,他们的讨论焦点似乎比别的班级要更高级一些。
“林天,你肯定是理科吧?这还用问吗?你要是去学文科,我感觉是对我们国家It事业的一种犯罪。”张伟一边用两个核桃在手里盘着,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一边理所当然地对林天说道。
林天头都没抬说道:“世界是系统,理科是底层代码。我的选择没有第二个选项。”
张伟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又转向赵敏:“赵敏,你呢?你肯定也理科吧?咱俩以后一个当外科医生,一个当运动康复学专家,简直是黄金搭档啊!”
赵敏正在看一本厚厚的《人体解剖学图谱》,闻言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她的目标从未动摇过,人体是世界上最精密的机器,不学“物化生”,拿什么去拆解和修复它?对她来说,这也是一道单选题。
体育生张伟自己,更是早早就认定了理科。自从杨明宇给他打开了“运动科学”这扇大门后,他就一头扎了进去。虽然他的理想现在仍在运动康复学专家和NbA球星来回犹豫,他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用牛顿第二定律优化自己的弹跳力,如何用生物力学原理纠正投篮姿势。让他去背某某皇帝是哪年登基的,还不如让他去操场跑个十公里来得痛快。
班级里的几大核心人物,似乎都毫不犹豫地倒向了理科阵营。这让许多还在摇摆的同学,也下意识地产生了跟风的想法。
“你看,连昊哥都说要考虑理科,那肯定没错!”
“是啊,林神、赵神都选理科,我们跟着大神走,总不会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