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寻常又特殊的日子。
走廊里,别的班级的学生们大多行色匆匆脸上带着焦急的神色。他们或抓着最后几分钟,嘴里念念有词地背诵着公式,或眼神空洞地望向远方,以此打发考试前的时间。
高一(14)班的教室门口同学们也在互相鼓励着。
“梁小曼,待会儿选择题别光靠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长选最长啊!用我教你的排除法!”一个小老师苦口婆心地劝着。
梁小曼回答:“放心!杨老师说了,心态最重要!知识,都在我的脑子里呢!考的全会!”
另一边,何蓉正被她的数学帮扶小老师,一个戴着厚厚眼镜片的女生,堵在墙角进行最后的盘问。
“最后一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公式!”
何蓉一脸生无可恋:“三分之一底面积乘高……”
“关键点!”
“……那个三分之一!我知道!忘不了!你都拿圆规在我草稿本上戳了八百个洞了,说我要是忘了,就把我戳成蜂窝煤,我能忘吗!”何蓉欲哭无泪。
林天和赵敏这些优等生,则没有围在一起复习,反而在班里四处溜达,检查着自己负责的那些同学们的状态。
“笔带够两支了吗?”
“深呼吸,别紧张,就当是一次普通的周考,只不过时间长了点。”
虽然考试将被打散分到不同的考场,但每个人的心里被一根看不见的线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那根线,叫做“14班的荣誉”。
那根线,更叫做“我不能给我帮扶小老师丢人”。
杨明宇站在走廊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他没有像别的班主任那样,做最后的考前动员,没有再三强调考试纪律,更没有打什么鸡血。
他需要做的,只是确保学生们心中燃起的这团火,能烧得更旺,更久。
过了一会,杨明宇走进教室。“好了,同学们。”杨明宇轻轻拍了拍手,教室里的喧闹瞬间安静下来,“去吧,带上你们的笔,更带上你们的战友在过去一段时间你们共同努力的学习状态。记住,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顿了顿,继续问道。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一个都不能少!”全班同学整齐的吼出了他们的誓言。
“叮铃铃——”
考前20分钟的预备铃声响了起来。
学生们迅速走向各自的考场。14班的学生们,在踏入不同教室的那一刻,都会下意识地回头,在人群中寻找自己班的同学,然后互相一个心照不宣的点头鼓励。
赵子杰是14班里基础最差的学生之一。在“一对一”帮扶计划里,他的“小老师”,是班里最一丝不苟的周天乐。
走进陌生的考场,他紧张几乎喘不过气来。他紧张地搓着手,手心里已经冒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监考老师走上讲台,扫视着考场里的每一个地方,仿佛在告诉考生们:不要做任何的小动作,任何小动作,都逃不过我的法眼。
试卷分发下来。
赵子杰拿到卷子,深吸了一口气,这让他清醒了几分。他想起杨老师和周天乐的共同叮嘱:不要急着做题,先花两分钟,把整张卷子通读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第一场是语文。
前面的选择题,有几道考的是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赵子杰看着题目,脑子里一片空白。他本能地想按照“三长一短”的玄学大法随便蒙一个。
可就在他准备涂卡的时候,一个声音仿佛在他耳边响起。
那是昨天下午,周天乐拿着一张满是红叉的卷子,指着其中一道题吼他:“赵子杰!你是不是猪!‘使’这个字,在‘使人复葺南阁子’里是‘派遣’的意思,在‘使人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里是‘假如’的意思!用法不一样!你再选错,我就让你在班里学猫叫!”
一个激灵,赵子杰瞬间回过神来。他重新审视题目,发现考点和周天乐昨天吼他的那道题,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派遣……假如……”他嘴里小声地嘀咕着,将选项一个个代入,思路前所未有的清晰。
最终,他在答题卡上涂下了那个他无比确信的答案。
那一刻,一种奇妙的感觉涌上心头。他仿佛不是一个人坐在这考场里,仿佛周天乐就坐在他旁边监督着他。
这种感觉驱散了恐惧。
接下来的考试,这种幻听频频出现。
做到数学大题时,他被一道复杂的几何题卡住了。就在他准备战略性放弃时,他又“听”到了林天的声音,那是林天在给几个后进生补课时讲解的:“笨蛋!看到这种题,先找辅助线!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正余弦定理!一套连招打出去,不就解决了嘛!”
他拿起尺子,试探性地画了一条辅助线。
瞬间,题目豁然开朗。
一场又一场考试过去,赵子杰和其他14班的后进生们,都经历着类似的体验。他们发现,原来那些曾经让他们头大的知识点,都带着同桌、组长、甚至是不太熟的同学的音容笑貌,从记忆里冒了出来。
这些知识,有周天乐的怒吼,有林天的不耐烦,有赵敏的清冷鼓励。
下午,英语考试。
这是大部分后进生的“重灾区”。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在人身上,照得人昏昏欲睡。
当试卷发下来,大家做到那篇难度较高的完形填空时,整个考场响起了一片吸气的声音。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关于“蝴蝶效应”的科普短文,用词生僻,长难句遍布,好几个选项的单词长得都像亲兄弟,稍不留神就会掉进陷阱。
赵子杰读得头昏脑涨。他连蒙带猜地做到了第37题。
题目是这样的:A tiny mistake in the beginning might ______ a total failure in the end.
四个选项:A. result from b. result in c. e from d. lead against
赵子杰懵了。这四个词组,在他看来,长得简直一模一样,都是“来自”、“导致”之类的意思。他感觉自己的大脑已经变成了一坨浆糊。
一个声音在他心底说:放弃吧,反正也不会,这一题分值也不高,拉不开几分。
就在他准备随便填一个的时候,他的目光无意中瞥到了自己手腕上的一根红绳。那是昨天考前,周天乐和班里其他同学一起,给每个后进生都系上的“幸运红绳”。
系上的时候,周天乐板着脸对他说:“赵子杰,这可不是什么幸运符。这是‘紧箍咒’!你每次想放弃的时候,就看它一眼,想想我为了给你讲题,浪费了多少口水,你就没脸放弃了!”
看着那根鲜艳的红绳,赵子杰的眼前又浮现出了几天前的一个晚自习。
那天,周天乐为了让他彻底搞懂“result in”和“result from”的区别,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
“你听好了!”周天乐用红笔在草稿纸上写下两个词组,画了个大大的五角星,“‘in’,你就想成‘印’,‘盖个印’,就是把结果‘印’在了后面!所以 a result in b,就是a导致了b!懂了吗?是‘因’在前,‘果’在后!”
“那‘from’呢?”赵子杰呆呆地问。
“‘from’!‘放’!就是把原因‘放’在了后面!a result from b,就是a这个结果,是从b这个原因‘放’出来的!是‘果’在前,‘因’在后!你再记不住,我就把你脑子里的水都‘放’出来!”周天乐恶狠狠地比划了一下。
为了加深他的印象,他还造了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句子:
“Your laziness (你的懒惰) will result in your failure (你的失败). Your failure (你的失败) results from your laziness (你的懒惰). (你的懒惰导致了你的失败,你的失败来自于你的懒惰。)”
……
记忆如潮水般涌回。
赵子杰猛地抬起头,重新看向第37题。
A tiny mistake (一个小错误) ... a total failure (一个彻底的失败).
因,在前;果,在后。
“盖个印”!是 result in!
答案是b!
那一刻,赵子杰激动得差点叫出声来。他感觉自己不是在做一道题,而是在和周天乐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迅速地涂好了答题卡,心中充满了对帮扶老师的无限感激。
他不知道的是,在校园的另外几个考场里,好几位14班的同学,在面对这道堪称“后进生杀手”的题目时,都想起了周天乐那个“盖印放水”的说法,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正确的答案。
……
“叮铃铃——”
最后一门考试的结束铃声响了起来。
学生们从各个教学楼里走了出来。校园瞬间变得沸腾。
走廊里到处都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的学生。
“完了完了,数学最后一道大题,我辅助线做错了!”
“那道完形填空你们选的啥?我选的A,我们班学霸也选的A!”
“别对答案了,越对心越凉,考完就解放,走,网吧开黑去!”
争论声、哀嚎声、约玩声,交织在一起。
而14班的学生们,也在人群中迅速地找到了彼此。
他们聚在一起问的最多的一句话,却和别人不同。
王壮壮一把揽住他的小老师郭子敬说:“哎,我跟你说,考物理的时候,那道关于浮力的题,我真用上了你教我的那个方法,算出来感觉特顺,应该没问题吧?”
赵子杰也找到了周天乐,献宝似的说:“乐哥!英语第37题,我选了b!‘盖个印’!我记住了!”
周天乐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了一个欣慰的笑容,难得地夸奖道:“行啊你,赵子杰,脑子总算没白长。”
“你怎么样?那道我给你讲过好几遍的古诗词鉴赏,答上了吗?”
“放心吧!默写的字,我一个都没写错!你给我画的那些重点,我都背下来了!”
没有一个人在问“你估了多少分”,也没有人在争论某个选择题的答案。他们在意的,是自己有没有辜负同伴的付出;他们分享的,是共同努力后,那份心照不宣的默契和喜悦。
个人的得失,在这一刻,已经显得微不足道。
集体的命运,才是他们心中最沉甸甸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