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状,张兆旭非但不恼,反而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这样一来,他既成功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又可以向父亲交代了。
秦殊白今天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过来的,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自己能留下来。其实,他本意是不想来的,但在张兄的劝说下,他还是决定来最后一试。张兄说得对,现在已经是最坏的结果了,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无非就是再一次被人拒绝罢了。
所以,除了自己之外,秦殊白什么东西都没有带。因此,他还需要回家一趟,一来是去拿一些换洗的衣物,二来则是将家里的老母亲安顿好。
秦殊白向李德清保证,明日一早他就会回来,绝对不会耽误明日的课程。李德清听后,自然是满口答应。于是,秦殊白决定和张兆旭一同结伴返回双山镇。
林知意由于出门得急,加上并不知道此行的目的,因此她没来及拿银子,身上就只有一直随身携带的十几枚铜板。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将所有铜板摸了出来,一股脑递给秦殊白。
秦殊白完全没有料到林知意会这样做,他只是惊愕地看着林知意,并没有伸手去接。林知意见他没有动作,直接将铜板塞进了他的手中,说道:“秦夫子,快拿着吧!恭喜您成为了学堂的夫子,本来我应该至少给您一两银子的束修,但我并不知道会碰见您,所以身上也没带太多的银钱,还请您谅解一下。”
林知意看见秦殊白没有动作,以为他嫌少,于是又赶紧补充道:“这样吧,剩下的钱我明天再给您送来,或者您要是不介意的话,就在这儿稍等一会儿,我这就回家去取!”话音未落,林知意的脚步却已经迈了出去,看那架势,是真的要立刻跑回家去取钱了。
秦殊白哪里见过这阵仗,他顿时有些慌了神,满脸涨得通红,急忙叫住林知意,结结巴巴地解释道:“你……你误会了,我……我真的没有嫌少,只是……无功不受禄,我还没有教过一天的书呢,实在是没脸提前收下这些钱啊!”
林知意一听,“嗐”了一声,恍然大悟道:“原来是这样啊!可出门在外,身上还是多少要有点银钱才方便啊!如果您实在觉得过意不去的话,那就以后从您的工钱里扣掉,您觉得怎么样?”
秦殊白还能说什么,他只能默默地点头,表示自己接受这个安排。他缓缓地将手掌心攥紧,感受到手心里的铜钱传来的温度,他忍不住红了眼眶。又想到这温度本来是属于林知意的,那一抹红便蔓延到了他的耳朵尖。
待他们走后,李德清敲锣打鼓地将这个好消息传遍了整个村子。村民们得知明日孩子们就可以正式上学了,一个个都激动不已。等了这么多天,如今终于盼到了,怎能不欢喜呢?
第二天一早,秦殊白果然如他承诺的那样,早早地就来到了学堂。然而,比他更早的,是教室里坐得满满当当地正翘首以盼的孩子们。
饶是秦殊白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当他第一眼看到这些孩子的时候,还是被唬了一跳。实在是这些孩子的年龄跨度太大了一些。最大的孩子看上去有十六七岁,和他自己差不多一般大,而最小的孩子,估计也就三四岁的模样。
原本李德清的计划是,将那两间教室划分为男孩专用和女孩专用,所以那六十张桌椅是被分别放置在两间教室里的。但由于今天来的孩子们数量远远超出了预期,仅仅三十张桌椅根本坐不下这些孩子。眼见孩子们急得快哭了,在征求意见并得到一致同意之后,家长们便匆忙将另一间教室里的桌椅全部挪到了这里。
除了留下两条仅供通行的狭窄缝隙外,其余的桌椅全部都紧紧地挨在一起,几乎没有丝毫的空隙。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孩子没有座位。那些年纪较小的孩子们,只能相互挨着、挤着坐在一起;而那些年纪较大的,则自觉地将座位让了出来,站在最后面,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排保镖一样,黑压压的一片。
就这样一个挨一个的,这间教室勉强容纳下了一百多个孩子。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求贤若渴的眼睛,秦殊白顿感压力山大。但他并没有被这股压力击倒,而是深吸一口气,开始从最简单的“天、地、人”开始讲起。
秦殊白的任务其实并不算繁重,他每天只需要教授孩子们五到十个字即可。每天学习五到十个字虽然听起来来不多,但日积月累下来,那可就不容小觑了。
这个目标是林知意深思熟虑之后定下来的,她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我并不指望孩子们能参加科举做大官,只是想让孩子们多识点字,日后不管是做什么,至少不会轻易上当受骗,也能让他们的未来有更多的选择。”
秦殊白还是第一次听见这种说法,因为他一直以来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努力学习,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官职,从而光宗耀祖、改换门楣,有能力的话,便造福百姓,以求得青史留名。这不仅是他毕生的追求,也是当下普遍认可的成功之路,或者说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
可原来,识字只是为了让未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吗?不可否认,秦殊白被这个观点深深地震撼到了。
其余人对林知意的说法更是百般赞同,因为在他们看来,现在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识字才是至关重要的。至于科考,他们不是没有想过,但那是以后的事情了,总得着眼于眼前,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往前走。
下午的课程安排与上午并没有什么两样,唯一的区别在于,此次前来听课的换成了女孩子们。而林知意,竟然也赫然在列。一开始,秦殊白以为林知意是来监视自己授课的。但他很快便发现,林知意的专注程度丝毫不亚于其他学生,显然她也是真心实意来学习的。见状,秦殊白不禁对林知意产生了一丝好奇。
就这样,在别人都在放暑假的时候,李村学堂正式开学了!
关于学堂的名字,其实也是经过一番热烈讨论才定下来的。原本李德清提议将学堂命名为“林学”,以此来告诫众人,不要忘记学堂是在林知意的鼎力支持下才建成的。
然而,林知意却觉得这个名字不合适,因此,她也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在她看来,虽然自己的确出了二十两银子,可这二十两银子得来是如此简单。相比之下,这座学堂凝聚了村里众人的心血和汗水。正是因为有了大家近两个月以来不辞辛劳地劳作,才使得这座学堂能够顺利落成。与他们的付出相比,自己那点微不足道的贡献简直不值一提。
作为李家村的一份子,林知意觉得将学堂命名为“李村学堂”更加合适。这一提议一经提出,几乎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惊和支持。
就这样,“李村学堂”的名字正式确定下来。而学堂的牌匾,也已经高高地悬挂在大门上方。这块牌匾是由秦殊白亲自题写的,字体刚劲有力,气势磅礴。“没有文化”的林知意,除了“好看”二字,实在想不出别的溢美之词来形容这块牌匾。
由于林知意的年龄相较于孩子们要大上许多,再加上她前世又多上了十几年的学,这无疑是给她开了一个外挂。因此,她认字的速度快得令人咂舌,简直堪比坐火箭,令一众孩子们都羡慕不已。
然而,这其实已经是林知意刻意放慢速度后的结果。即便如此,她还是每天都能得到秦殊白的夸赞和表扬,这让她重新找回了那种久违的、上小学时身为尖子生所拥有的满足感。
就这样,林知意再次开启了惬意的学习模式。
快乐的时间总是短暂,日子一眨眼便来到了六月下旬。眼见家家户户种植的辣椒都挂了红,林知意知道,是时候该着手准备制作糟辣椒了。没错,她要做的正是那酸辣开胃的糟辣椒,这是辣椒除了晒干之外的另一种保存方法。
糟辣椒的制作方法其实很简单:首先将新鲜的红辣椒清洗干净,晾干水份之后剁碎,等到红辣椒剁得差不多了,适当加入一些姜蒜一起剁碎,这样可以让辣椒和姜蒜充分融合,增加风味。最后加入适量比例的盐和白酒,拌匀之后就可以装坛密封发酵了。其中白酒是至关重要又必不可少的,除了可以促进糟辣椒发酵之外,还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延长糟辣椒的保存时间。
在林知意跟着外公外婆生活的那些年,每每到了辣椒成熟的季节,村里的家家户户都会剁上几大坛子糟辣椒。这些亲手制作的糟辣椒往往足够一家人吃上一整年,等到第二年新的辣椒成熟时,之前做的糟辣椒也差不多吃完了,于是又可以继续制作新的一批糟辣椒,如此循环往复,年年如此。
于是,林知意决定进城去采购制作糟辣椒所需的材料。因为孩子们都要去学堂识字,杨春兰便自告奋勇表示愿意陪她一同前往。有人作伴,林知意当然求之不得,她自然是欣然接受了。
两人一到镇上,便开始四处寻找卖姜蒜的摊位。只要价格合适,无论数量有多少,林知意都会毫不犹豫地全部买下。很快,推车上的几个背篓就被姜蒜装满了。林知意粗略估计了一下,每样大概有五六十斤的样子,但这距离她的需求还远远不够。
然而,镇上已经被她们逛了个遍,却再也找不到卖姜蒜的摊位了。林知意和一些卖家约定好了,如果家里有姜蒜的话,都可以留给她。只要品质好,无论多少她都要。
但问题是,姜蒜毕竟只是调味品,一般人家并不会大面积种植。因此,即使有人愿意卖给她,数量也非常有限,多的人家不过几十斤而已,根本找不到那种动辄成百上千斤的种植大户。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整个镇上竟然连一家酒坊都找不到!无奈之下,两人只得去县城碰碰运气。如果在县城里还是找不到酒坊的话,那恐怕就只能前往府城了。
虽说林知意经常出入镇上以及县城,但她却从未留意过哪里有酒坊。毕竟,她并无饮酒的爱好,自然也就不会特意去关注。
之前不想费心留意,现在就苦了自己和杨春兰,两人不得不顶着炎炎烈日,一条街一条街地仔细寻找着。林知意心里很清楚,酒楼里肯定是有酒的,但她需要的不是小数目,而是需要大批量的酒,价格自然是越便宜越好。而酒楼不过是个赚差价的中间商,她才不要去当那个冤大头呢。
经过一番艰辛的奔波寻找,林知意终于发现了一家看起来颇为宽敞且气派的酒坊。然而,酒坊里各类酒水的价格却惊得她合不拢嘴。小小一坛酒,竟然动辄就要几两银子一坛,这价格简直堪比国酒茅台啊!即便是最便宜的酒,也要好几钱银子才能买到一坛。
也许是因为酒坊的小二见林知意衣着朴素,不像是能买得起酒的人,所以对她的态度并不是特别热情,但也不能说是冷淡,只是普普通通、中规中矩地有问必答罢了。
林知意和杨春兰到酒坊的时候,正好是中午时分,也就是饭点。店里只有小二一个伙计,而客人也只有林知意和杨春兰这一拨。因此,林知意并没有觉得小二的态度有什么不妥之处。
直到一个膀大腰圆、穿着华丽的顾客走进店里时,林知意才发觉了不同之处。只见那小二对林知意说了一句:“客官请稍等片刻”之后,脸上立刻浮现出了笑容,便快步迎上前去。
林知意原本以为这个小二是个不苟言笑的人,没想到竟然能看到他笑得像一朵花儿的样子。这前后的反转让林知意不禁暗暗咂舌,心中暗自感叹:“果然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老祖宗诚不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