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青知道,时机已经成熟,到了她该登场的时候了。她原本的计划是直接将小主子放置在农户家大门口,最好是他们一推开门,就能第一时间发现地上的小主子。然而,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她担心这样做会显得过于刻意,从而引起老妇人家人的警觉和怀疑。
于是,她决定用另外一种更为巧妙的方法。
经过这些天的观察,她对这户人家的生活规律已经了如指掌。她深知天一亮,老妇人的丈夫和儿子便会如往常一样前往田地里劳作。所以,就在小主子被托付到她手中的那个夜晚,趁着夜色还未消散,她抱着小主子,来到了农户家不远处得地方。
此时,天空仍然被夜色笼罩着,黎明前的黑暗让人感到有些压抑。她紧紧地将熟睡中的小主子搂在怀中,静静地等待着农户家的人起床,好把小主子放在他们每天必经的道路上。
然而,就在她焦急等待的时候,怀中的小主子却突然毫无征兆地哭了起来。这哭声在这万籁俱寂的夜晚显得格外刺耳,苏青青心中一紧,她不知道小主子是因为被夜晚的寒气所侵,还是已经预感到了自己即将面临的寄人篱下的命运。
她连忙轻轻摇晃着小主子,希望这样能让他停止哭泣。可是很显然,一切都只是徒劳,小主子的哭声不仅没有丝毫减弱,反而愈发响亮起来,而且还没有要停下来的趋势。
苏青青的额头上渐渐渗出一层细汗,她的心跳也越来越快,像是要跳出嗓子眼儿一般。情急之下,她当机立断,决定立刻取消这次行动,等以后再找其他机会。
然而,就在她准备转身离开的时候,只听见一声“吱嘎”声响起。一个身影从屋里走了出来,而紧跟在这个身影身后的,还有另外一个身影。紧接着,又有两个身影也如影随形般地追了出来。
苏青青将这一幕看在眼里,她瞬间意识到,这是农户一家四口人都被小主子的啼哭声吸引,准备出来一探究竟呢。想明白这一点,苏青青心中就是一紧,她不敢有丝毫大意。她迅速抱起小主子,转身拔腿就跑。
然而,让她始料未及的是,怀里的小主子就像是一个精准的定位器,每当她与农户一家拉开些许安全距离,她想要稍微歇口气的时候,小主子就会扯开嗓子啼哭起来。
这哭声如同警笛一般,在寂静的夜晚中显得格外清晰和刺耳。而那紧随其后的一家人,便会紧紧地循着哭声,一路追赶而来。尤其是那位老妇人,虽然跑得气喘吁吁,却丝毫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
那位老妇人不愧是当过母亲的人,尽管小主子的哭声时有时无弱,但她却能够精准地捕捉到,并且跟随着啼哭声前进着。
苏青青知道,这是她之前布下的那个局起了作用。然而,在其他人眼中,老妇人的行为却显得尤为异常,就像是魔怔了一样。尤其是在这黎明前的黑暗时刻,那道婴儿的啼哭声时远时近,飘忽不定,宛如山精野怪的诱惑一般,让人毛骨悚然。
但是任凭他们如何苦苦哀求、苦苦劝阻,老妇人却恍若未闻一般,完全不为所动。他们心中虽然焦急万分,但却又不敢让妇人孤身一人前往,生怕她会遭遇什么不测。于是,他们只得战战兢兢、畏畏缩缩地跟随着妇人一同前行。
眼看着天就要亮了,苏青青已经疲惫不堪,后面的人却还穷追不舍。苏青青便觉得,这户人家既然如此执着,想必一定会好好照顾小主子的。于是,她咬了咬牙,小心翼翼地将襁褓中的小主子轻轻地放在路边,然后迅速往松树林里窜去,闪身躲到了一棵粗壮的松树后。她刚刚藏好身形,老妇人一行人便也来到了小主子所在的地方。
其余三人看着路上突然出现的孩子,都显得有些害怕和迟疑,谁也不敢轻易上前,更何谈伸手去触碰这个小家伙。然而,老妇人却不顾家人的阻拦,毫不犹豫地大步上前,一把将孩子抱起,紧紧地搂在了怀里。
老妇人的丈夫和儿子见状,连忙上前劝阻,试图让妇人放下孩子。但妇人不仅没有放下,反而将襁褓抱得越发紧了,似乎生怕有人会从她手中夺走这个孩子。看到老妇人脸上满足的笑容以及躲避他们触碰的动作,她的丈夫和儿子怕自己下手没轻重,会伤着她,便只能作罢了。
老妇人满心欢喜地轻轻拆开襁褓,当她看到襁褓里包裹着的是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婴时,她简直笑得合不拢嘴。她连忙将襁褓包好,仿佛这个孩子就像上天赐给她的礼物一般。妇人激动得无法自已,她抱着孩子跪在地上,对着天空连磕了几个头,嘴里还念念有词:“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
众人看到老妇人如此执着和虔诚,心知再怎么劝说也是徒劳,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任由老妇人将孩子抱回了家。
老妇人回到家之后,便迫不及待地将一切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家里的每一个人,他们这才明白妇人这些天奇奇怪怪的行为是因为什么。最后,老妇人将孩子抱到儿媳妇面前,说:“这就是你的儿子了,是上天赐给你的礼物,你一定要好好待他。”
儿媳妇打心里抗拒,但由于她这些年一直未曾给丈夫生下一儿半女,内心本就有些愧疚和不安。再加上这是一个孝道大于天的时代,因此,她更加不敢忤逆婆婆,只能听话地伸出双手,接过了那个襁褓中的婴儿。
当她低头看向襁褓中的婴儿时,只见那孩子白白净净的,十分可爱,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仿佛能看透人的内心。儿媳妇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一下子被触动了,她忍不住将襁褓紧紧地贴在自己的脸颊上,感受着孩子的温暖和柔软。泪水不由自主地从眼眶中涌出,滴落在襁褓上。就这样,儿媳妇心甘情愿地成为了这个男婴的母亲。
说来也怪,收养这个男婴后没多久,成亲五六年肚子一直没有动静的儿媳妇就发现自己怀孕了,这让她欣喜若狂,也让一家人喜出望外。九个月后,儿媳妇顺利地生了一个健康的男婴。终于得偿所愿的一家人高兴得抱头痛哭,于是,他们对那个说法更加信服,便决定对捡回来的男婴要加倍的好。果不其然,又过了一年半,儿媳妇再一次怀孕了,而且这次竟然生下了一对龙凤胎。
有了自己亲生的孙子和孙女之后,一家人的态度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们开始觉得这个捡回来的孩子有些多余,甚至觉得他是个累赘。尽管如此,考虑到这三个孙辈都是因为这个孩子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们还是勉强忍下了心中的不满,只是到底对这个孩子不如从前。反正就是饿了给他碗粥喝,困了给他一个地方落脚,就当是养了一只小猫小狗罢了。
然而,即使便是这样寄人篱下的日子,也注定了不会长久。又过了一年多,儿媳妇再次生下一对双胞胎,而且还是两个男孩。当晚,那个四年多以前被老妇人苦苦追赶一路才捡回来的孩子,在完成他的使命,为农户家带来五个孙子孙女之后,就被无情地扫地出门了。
其实,农户一家的想法很简单。他们认为,五个孙子孙女已经足够多了。虽然他们并不是养不起这个捡回来的孩子,但是家里的每一文钱,都应该留给淌有自己血脉的孩子,绝不能让外人占了便宜。
因此,便只好对不住这个孩子了。另一方面,他们觉得这个孩子虽然给家里带来了五个孩子,但他们也养育了他好几年。而且如果当初不是他们收养了他,说不定他早就成为野狗的腹中餐了。这样想来,无论怎么计算,似乎都是这个孩子亏欠他们更多。不过,他们自诩大度,并不打算与这个孩子过多计较,就当这一切都已经扯平了吧。
苏青青一直都在暗中观察着农户家的一举一动,因此,在小主子被扫地出门的第一时间,她就知道了。尽管她心中愤怒不已,但太子之前曾经特意交代过,只要小主子的生命没有受到威胁,就绝对不能冒然出手,以免引起他人的注意。因此,苏青青虽然心中愤愤不平,但也只能无奈地遵从太子的命令。
于是,她只能悄悄地跟在小主子的身后,眼睁睁地看着这个不到五岁的孩子开始了流浪的生活。尽管心中不忍,但她还是得遵从太子的命令,况且,她能做的也实在不多。
只有在小主子实在找不到食物的时候,苏青青才会现身,并且扮做一个好心的路人,刻意佯装从小主子面前经过,扔给他一个馒头或者一枚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