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意听到问话,正在盛土豆丝的动作微微一顿,但她并没有停下,而是继续将最后一锅铲土豆丝稳稳地盛到盘子里。做完这一切后,她才抬起头看了一眼,发现果然是老熟人,怪不得她觉得声音有些耳熟呢。
不仅如此,她的眼角余光还瞥见周围站满了人,而且大多数人都用一种意犹未尽的眼神看着她,似乎对她刚刚做的那盘糟辣椒蛋炒饭很感兴趣。
林知意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然后不紧不慢地开口说道:“掌柜,我这炒饭不卖。”
听到她说不卖,众人脸上都露出了既失望又释然的表情。
要知道,那可是用白花花的精米炒成的蛋炒饭啊!不仅满满一盘子的分量,而且里面还加了两个鸡蛋,还有那红彤彤的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不用想也知道,这样一盘子蛋炒饭肯定不会便宜。
所以,当他们听到林知意说不卖的时候,心里其实是松了一口气的。毕竟,他们既担心她卖的蛋炒饭价格太高,自己承受不起,可真的听到她不卖,心里又难免会感到有些遗憾,毕竟这么好吃的蛋炒饭,恐怕是再没机会品尝了。
林知意面带微笑,目光扫过众人,将每个人的表情都看在眼里。她伸出手指向推车上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坛子,道:“因为我今天要卖的是糟辣椒啊!就是蛋炒饭里面那红彤彤的东西,也是蛋炒饭酸辣好吃的关键所在。”
说着,她微微加大音量,特意强调了一下,“想必你们都看到了,我加了糟辣椒之后,除了酱油之外,就没有再放其他任何调料了。现在有谁想试试这盘糟辣椒土豆丝吗?”
林知意的话引起了众人的兴趣,大家都开始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
除了那盘酸辣土豆丝之外,掌柜的眼里再看不见别的,此时此刻,他的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这回总算轮到我近水楼台先得月了吧?”
想到这儿,他再也按捺不住了,一个箭步冲上前去,迅速从林知意手中抢过盘子。
与其他人斯文的试吃方式不同,掌柜的动作略显粗鲁。只见他右手握住筷子,尽可能将两只筷子的角度张到最大,仿佛要把整盘土豆丝都夹起来似的。由于夹得太多,土豆丝正不断地从筷子上掉下来。
他迅速将盘子还给林知意,然后用一只手在筷子下方接住那些快要掉落的土豆丝,生怕它们掉在地上浪费了。接着,他毫不犹豫地将土豆丝一股脑儿地塞进了嘴里,腮帮子瞬间被撑得鼓鼓的。不仅如此,他也没忘记把掉在手心的那几根土豆丝也捡起来塞进嘴里,吃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
然而,他这种土匪般的行径却让其他人心生不满。毕竟,他一个人吃了那么多,就意味着至少有好几个人都没办法试吃了。
一盘子土豆丝很快就被众人风卷残云般地吃完了,但令人尴尬的是,并没有人开口表示想要购买糟辣椒。杨春兰的脸色渐渐变得焦急起来,额头上甚至冒出了一层细汗。林知意注意到了她的情绪变化,连忙给了她一个安心的眼神,示意她稍安勿躁,耐心等待。
然而,林知意自己的内心其实也同样焦急。尽管她对后世糟辣椒的受欢迎程度充满信心,但她无法确定现在的人们是否会喜欢这种独特的味道。而且,为了制作这些糟辣椒,她已经投入了大量的银子,前前后后加起来将近四十两。这么多钱对于她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最终卖不出去,那可真是血本无归啊!
就在林知意的心情愈发忐忑不安的时候,杂货铺的掌柜突然摸了摸自己的肚子,然后开口说道:“林娘子,给我来一罐你这糟辣椒吧!不过,你能不能再给我做一份蛋炒饭呢?我可以额外付银子。”
听到这句话,林知意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她立刻行动起来,手脚麻利地给掌柜炒了一盘子蛋炒饭。
掌柜接过盘子,也顾不得烫,迫不及待地开始大快朵颐。那香喷喷的味道和掌柜狼吞虎咽的吃相,让周围围观的人们一个个都看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疯狂吞咽起口水来。
等到掌柜的吃了个八分饱,肚子总算不再饿得咕咕叫的时候,盘子里的炒饭已经所剩无几。他不禁暗暗懊恼起来,自己怎么吃得这么快呢?都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尝,一盘炒饭就要没了。
于是,掌柜的决定放慢进食的速度,好让自己能充分享受这最后的几口炒饭。然而,尽管他已经尽量放慢了速度,但那剩下的炒饭实在是太少了,还是三两口就被他全部吃完了。
吃完后,掌柜的恋恋不舍地将空盘子递还给林知意,同时开口问道:“林娘子,总共多少钱啊?”说着,他便伸手去摸自己的钱袋,准备掏出银子来结账。
林知意微笑着道:“十五文。”
掌柜的听到这个价格,不由得惊愕地抬起头,直直地看向林知意,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林知意解释道:“糟辣椒有两种规格,一种是十五文一斤装的,另一种是二十八文两斤装的。考虑到您是第一次购买,所以我建议您先拿一斤装的试试看。至于这糟辣椒蛋炒饭嘛,之前您每天都来光顾我的卤肉生意,也算是老顾客了。所以这次就当是我请您吃的吧!”
掌柜的听完林知意的回答,心中一阵名为“感动”的暖流上涌。于是,他大手一挥,决定一次性购买十罐糟辣椒。反正这个糟辣椒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还是个新奇的玩意儿,完全可以当作礼物送给亲朋好友。
想到这里,掌柜的开始掰起手指头,盘算着要把这些糟辣椒送给哪些人家。等他将七大姑八大姨数完,突然发现十罐糟辣椒似乎还不够呢!
于是,掌柜毫不犹豫地又要了十罐糟辣椒。这样一来,他总共购买了二十罐,这可真是一笔大生意啊!林知意见状,心中自然是喜出望外。她一直悬着的心终于可以踏踏实实放回肚子里了,而一旁的杨春兰更是兴奋得难以自持,直接喜形于色。
林知意满心欢喜地收了银子,正准备将糟辣椒给掌柜送回去时,其余的人就一窝蜂似的围了上来,纷纷叫嚷着要买糟辣椒。由于人数众多,场面一度有些混乱,根本无法按照先来后到的规则进行销售。
面对这种情况,林知意有些无奈,她只能先紧着距离自己最近的人。
杂货铺掌柜购买了二十坛一斤装的糟辣椒后,一斤装的糟辣椒就仅仅只剩下十坛而已。自然而然地,这一斤装的糟辣椒就是最先卖完的。
剩下的二十坛糟辣椒都是两斤装的,面对这样的情况,人们不禁开始犹豫起来。虽然他们并没有立刻转身离去,但原本嘈杂的声音却明显地减弱了下去。毕竟,一次性掏15文钱和一次性掏28文钱相比,到底哪个比较划算,大家还是算得清楚这笔账的。
但转念一想:一次性购买两斤装的糟辣椒,虽然听起来掏出去的钱相对较多,但实际上却能便宜整整两文钱啊!这个想法让不少人开始动摇,最终还是有不少人咬着牙买下了一坛两斤装的糟辣椒。
等到那些还在犹豫的人终于下定决心要购买的时候,两斤装的糟辣椒也早已被抢购一空,就连一坛都不剩了!
林知意和杨春兰两人忙得不可开交,林知意负责收钱,杨春兰则负责打包。其实打包的方式相当简单,不过就是用几根稻草将坛口和坛塞捆绑得严严实实,以确保坛子在稍有倾斜或歪倒时,坛塞不会松开,从而避免里面的糟辣椒流淌出来。
等到确定糟辣椒全部售罄了,原本喧闹的人群也逐渐散去。林知意的目光落在那一甑子白花花的米饭以及木盆里满满当当的土豆丝上,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喜悦,却又掺杂着一丝淡淡的无奈。她原本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今天没有人来买糟辣椒,她就只能不停地换地方,继续炒蛋炒饭和土豆丝来推销这些糟辣椒。
然而,现实却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惊喜。这速度之快,属实是她没想到的。
其实仔细想想,也可以理解。毕竟一斤糟辣椒至少可以吃十天半个月,相较于凉粉和卤肉,确实要划算得多。而且,糟辣椒的味道独特,无论是用来炒菜还是凉拌,都能增添不少风味。
时隔一个月,林知意再一次感受到了进账的快乐。今天这短短一会儿工夫,她竟然一下子就入账了一两银子!除去各种成本,她至少可以净挣一半呢。
要知道,一斤辣椒做成糟辣椒后,可就不只是一斤了。因为里面不仅加了姜蒜,而且经过发酵后还会产生一些汁水,使得最终的成品重量有所增加。
这些天以来,林知意早上要和杨春兰去镇上售卖糟辣椒,下午回到家又要开始新一轮的糟辣椒制作。这样的生活忙碌且充实,但林知意却渐渐有些吃不消了。
因为时间上太赶了,一来一去,光是在路上就要花掉她两个多时辰,可在镇上呆的时间却不到两刻钟,她压根就没有什么时间休息,回到家还得马不停蹄地参与糟辣椒的制作。
林知意觉得自己每天这样忙碌奔波实在是有些多余,其实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固定的摊位或者铺子,再雇佣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来帮忙照看生意,那么她就不必如此辛苦,只需要每隔几天来送一次货就足够了。
只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这样一个理想的好地方去哪里寻呢?不仅要位置合适,价格还不能太高,否则的话,就划不着了。
林知意思来想去,突然想到一个最合适的地方,那就是杂货铺。
杂货铺通常会售卖各种各样的商品,其中自然也包括各种调料。这样一来,将糟辣椒放在杂货铺里售卖,不仅不会显得突兀,反而会与其他商品相得益彰。
更重要的是,杂货铺的掌柜通常整天都在店里守着,对于他来说,顺便帮忙售卖糟辣椒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给出合适的价格,相信掌柜应该会欣然同意的。
于是,林知意便去找了杂货铺的掌柜,并与他展开一场相对心平气和的交涉。果然,在听到林知意开出来的价格后,掌柜只是略微迟疑了一下便爽快的答应下来。
毕竟,林知意所开出的价格确实非常诱人:每日 20 文的固定报酬,无论大小,每卖出 100 坛糟辣椒还额外给 10 文,。
为了对得起林知意给的高价报酬,掌柜不仅特意为糟辣椒开辟了一个专门的柜台,而且将其放置在最显眼的位置。只要顾客从门口经过,一眼就能看到糟辣椒的存在。
就这样,经过数日的口口相传,糟辣椒的名声渐渐传开了。几乎所有应该知道的人都已经了解到了这种美味调料品的存在。
有心思活络的人发现了其中的商机,特意找到林知意,希望能够以低价收购一批糟辣椒,然后运到其他地方去售卖。
面对这样的请求,林知意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种植的辣椒数量本来就有限,更不用说制成成品的糟辣椒了。连全县人手一坛都做不到,更别提批发大批量的糟辣椒到其他地方去售卖。
林知意详细地向那人解释了其中的原因,那人听完后,虽然感到有些失望,但还是表示能够理解。他看着林知意,眼中无可避免地流露出一丝失落和无奈。
林知意见状,心中不禁有些不忍。她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给对方一丝希望。于是,她安慰道:“董老板,您别太沮丧。村子里明年会扩大辣椒种植的区域,到时候产量肯定会增加不少。所以,您的这个理想有望在明年实现呢。”
然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林知意并没有和来人签署任何书面上的契约,甚至连一文钱的定金都没有收取。她心里清楚,虽然对方表现得很真诚,但毕竟生意场上的事情难以预料,还是谨慎一些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