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俩照样还是天蒙蒙亮的时候就起床了,今天的蕨菜名草有主,可以省去摆摊的一个时辰,所以不用着急上山。
省下来的这一个时辰可以干很多的事,林知意把后院的地翻了翻,栎儿负责把杂草拾出去扔掉。翻完地母子俩慢悠悠的享受早饭,然后再上山摘蕨菜,这样安排就不至于还没出家门又饿了。
栎儿留在家里,林知意背上满满一背篓蕨菜和她顺路找到的野菜,出发去镇上送货。送完货林知意没在镇上逗留,急急忙忙赶回家了。
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播种,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早一天撒下种子就可以早一天收获。
其他种子直接播种就可以,但是辣椒的种子是辣椒里面的辣椒籽,需要先把辣椒的肉和籽分离出来,一个辣椒里面有很多的辣椒籽,要尽量多的把辣椒籽弄出来,辣椒籽越多,来年收获的辣椒也就会更多。这就是一个大工程了:要用剪刀把辣椒剪开,尽量不剪破辣椒籽,全部剪完以后,把辣椒籽里发霉的、破损的选出去扔掉。
剪完辣椒已经是一个时辰以后了,然后把前院也翻翻,把地划分成一块块的,分别在不同的区域撒下不同的种子,再打水浇地就算完成了。接着马不停蹄的准备晚饭,这一天天的,林知意忙得像一个陀螺一样。
连着三天天天如此,期间林知意把买回来的麻布给栎儿和自己一人做了一身贴身穿的里衣——也就是秋衣,虽然还是阳光明媚,但风吹在身上能依稀感觉到寒意,林知意知道倒春寒要来了。春寒料峭,身上现有的这一身衣服抵御不了刺骨的寒风,虽然只加一件单薄的秋衣也不御寒,但有总比没有好。
林知意不会做衣服,哆哆嗦嗦的试探着下手,没想到一握住剪刀有如神助,她裁布无比顺畅,缝好的衣服针脚细密紧实。她暗暗感叹:没想到自己还有做衣服的天分!做里衣给了林知意信心,她开始加班加点的缝制外衣,既然不能在衣服厚度上面抵御寒风,那多穿几层在身上总会有用吧?
最后一天送货,太阳害羞的躲了起来,天空灰蒙蒙的,看样子随时有可能下雨。气温很低,林知意把能穿的衣服全部穿在身上,但一阵一阵的寒风还是直往衣服里钻。喝过粥,林知意让裹得像粽子一样的栎儿在床上,盖好被子,以此来抵抗寒冷,她叮嘱栎儿,如果还是太冷的话就去厨房烧火取暖,但要注意别把房子给点燃了。
送完货,林知意长长的吐了一口气,之前多收了妇人的六十文钱,这四天她每天送的蕨菜都是满满一背篓,两百斤肯定是够够的,再加上能搜寻到的野菜:蒲公英、马齿苋、芥菜等,其中最贵的当属椿菜了。
椿菜是摘蕨菜的时候栎儿无意间发现的,林知意正低头弯腰认真的掐着蕨菜,栎儿突然问道:“娘,为什么别的树都是绿油油的,那棵树还是光秃秃的呀,只有顶上有几棵红色的芽芽”,这句话吸引了林知意的注意。隔得太远她也不确定是不是椿菜,因为在她的记忆中,椿菜和漆树长得很像,很容易弄混;她来到树下,也没闻到独属椿菜的味道;她小心翼翼的摘下其中一朵,凑近鼻尖闻了闻,熟悉的味道霸道地钻入鼻腔。的确是椿菜,林知意放了心,她飞快的把剩下的全部摘了,但椿菜不多,只有一小把。她也纠结过是留着自己吃还是送出去,但她最后还是决定,送出去抵债吧,宁愿自己吃一点亏,不能辜负别人的信任。
至此,六十文的债还完了!
回程的时候林知意去木匠那里取定制的推车,木匠询问她,是否能做同样的推车售卖,林知意表示可以,因为她知道这个推车没有多深的技术含量,推出去走两圈,聪明的人一看就会了,犯不着藏着掖着,有时候予人方便,就是予己方便。
木匠很是高兴,把林知意的八十文钱还给她。林知意给木匠说了自己的担忧,木匠道:“没关系,在那之前已经足够我做一些出来挣钱了,说来还是占了你的便宜”。听见木匠这样说,林知意爽快的收下了钱,木匠还赠送了两张矮椅给她,林知意也喜滋滋的接受了。
林知意把凳子放在背篓里,把背篓放在推车上,推着推车踏上回家的路,还别说,有个推车是比背着东西赶路轻巧方便,以后再去镇上不用担心东西太多背不下了。
林知意的推车在村子里引起不小的轰动。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林知意推着推车经过李老三家门口时,他的妻子徐金花看见了,这个徐婶子人称徐大嘴,她和林知意寒暄几句后打听推车的由来,林知意没有多想,实话实说,只是隐去木匠退还推车钱这件事。结果她刚到家,就陆陆续续有人组团来看推车,顺便和她打听挣钱的事情,在听见推车是她前几天卖蕨菜挣钱买的之后,婶子们纷纷表示也要摘蕨菜去卖,林知意忙说道:“镇上卖蕨菜的人太多,不好卖,我都不打算去了”,但明显没有人信她的话。还有人问给她借车的话她借不借,她连忙表示借…好不容易天快黑了,才送走了看热闹的人们,林知意口干舌燥的,连喝两碗水以后才缓过来。
林知意理解大家的心情,就像她小时候,邻居家买了电视机,电视机一进村所有人就知道了,安装电视机的那天晚上,来看电视的人多得从屋里站到院子里,当时放的什么内容林知意已经不记得了,但那种热闹的欢快的气氛林知意到现在还记得,后来林知意在邻居家看了很久的电视,那个小小的厚厚的黑白电视带给她好多欢乐。
翌日早上,村子里闹哄哄的,果真有十余个婶子呼朋引伴的摘蕨菜,又结伴去镇里售卖,有的提着提篮,有的背着背篓,不过直到村子里安静下来也没有人找她借推车。
天色还早,林知意和栎儿照样去摘蕨菜,她计划好了,摘回来焯水、撕成两半、泡水处理以后晒干保存,晒干之后可以保存很久,以后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家里有存粮,心里才不慌!山上的蕨菜正是长得正茂盛的时候,但也有一些已经长出了叶子,慢慢在变老了。
因为是要留着自己吃的,林知意只掐粗的、嫩的蕨菜,细的和老的蕨菜她看都没看一眼。连着摘了两背篓蕨菜,虽然累但林知意心里都是丰收的喜悦,她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小呀嘛小二郎...”栎儿疑惑:“娘,你在说什么啊?”五音不全的林知意紧紧闭上了嘴。
回到家,林知意去杨春兰家买了十个簸箕和五个大木盆,给了杨春兰四十文钱,但杨春兰怎么都不肯收钱,林知意佯装生气:“不收钱我就不要了!”杨春兰这才收下钱,感激的拉着她的手泪眼汪汪地道:“知意,不瞒你说,你这是帮了嫂子大忙啊!你知道的,你山根大哥他闲不住,一直在编这些东西,东西越来越多,但卖不出去就挣不了钱。他心里是埋怨自己的,虽然他从来不说,但我就是知道!”林知意没有安慰杨春兰,因为林知意知道杨春兰不需要她的安慰,杨春兰只是需要一个树洞让她诉说心事。
林知意又特别定制了一个浴桶,她板着脸假装冷漠的说:“做不好不给钱!”杨春兰忙不迭地应了。
林知意和杨春兰分几趟把簸箕和木盆搬回了家,杨春兰看见院子里的蕨菜,知道林知意要做什么,她回家去叫上桃儿和杏儿来帮忙,林知意也没拒绝。林知意负责焯水,栎儿负责烧火,杨春兰母女三个负责把蕨菜从中间撕开,人多力量大,不到一个时辰,处理得干干净净的蕨菜在木盆里泡起了澡。
干完活林知意留她们用饭,但杨春兰母女怎么都不愿意,逃也似的回了家,林知意只能在心里默默记下她们的好。
就在这时,外头吵吵闹闹的,林知意竖着耳朵仔细听了一耳朵,原来是去镇里卖蕨菜的婶子们回来了。她们去的时候是高高兴兴的背着蕨菜去的,回来的时候蔫头耷脑的背着蕨菜回来,她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话,这些话不住地往林知意的耳朵里钻:
“哎,一文钱一把都卖不出去!”
“是啊,卖蕨菜的人实在太多了。”
“我就卖了两把...”
......
看见林知意出来,又有几道声音响起:
“早知道就听林娘子的了,还害我白跑一趟。”
“就是就是!”
“谁叫我们见钱眼开,不听劝告!”
“那剩下的这些蕨菜怎么办啊?吃又吃不完...”
“还能怎么办?晒干呗!”
林知意终于插上话:“对啊,婶子们,晒干可以留着以后吃,我都晒了好几十斤哩!”
听见她的话,众人唉声叹气地散了,都忙着回家处理蕨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