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巴黎,梧桐叶铺满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石板路,阳光透过金黄的叶片,洒下斑驳的光影。苏合香站在大楼前,指尖轻轻摩挲着那枚陪伴她穿越千年的玉佩,玉佩的温度仿佛还留存着盛唐长安的阳光与烟火。身旁的萧策身着笔挺的深色西装,身姿依旧如盛唐时那般挺拔,只是看向苏合香的眼神,多了几分跨越时空的温柔与珍视。身侧的苏念唐穿着简约的米白色连衣裙,脸上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与自豪,手中紧紧攥着一份折叠整齐的演讲稿——那是母亲用半文言半白话写下的,关于“长安十二香”传承的故事。
今天,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新一轮“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日子,“长安十二香”经过多年的申报与评审,成功入选。作为这项千年香文化的核心传承人,苏合香受邀前来领取证书,向世界讲述中华香文化跨越千年的传承故事。
走进总部大楼的会议厅,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学者、非遗传承人、各国使节已陆续就座。空气中弥漫着不同文化交融的气息,有欧洲香水的馥郁,有非洲香料的浓烈,也有东南亚香品的清新,而苏合香身上淡淡的“沉香”气息——那是她特意调制的,最贴近盛唐宫廷御用香的味道,在这复杂的气息中,自有一份醇厚绵长、不卑不亢的风骨。
萧策轻轻拍了拍苏合香的手背,低声说:“别紧张,就像在长安兴庆宫讲香一样,把‘长安十二香’的故事,讲给这些远方的客人听。”
苏合香微微点头,心中的忐忑渐渐平复。是啊,从盛唐长安的宫廷香宴,到马嵬坡的生死离别,从现代实验室的复原之路,到博物馆里的薪火相传,“长安十二香”的故事,早已融入她的骨血,无论面对多少人,她都能从容讲述。
苏念唐也凑过来,笑着说:“妈,您是最棒的!全世界都会喜欢上‘长安十二香’,喜欢上中华香文化的。”
上午十点,仪式正式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首先致辞,他用流利的法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讲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强调不同文化之间应相互尊重、交流互鉴。当他念到“中国,长安十二香”时,会议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苏合香深吸一口气,在礼仪人员的引导下,缓缓走上主席台。
站在话筒前,苏合香的目光缓缓扫过台下的人群,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但眼中都带着对文化的敬畏与期待。她举起手中的玉佩,阳光透过玉佩,在身后的大屏幕上投下一道清晰的香纹——那是《香经》中记载的“长安十二香”合香之纹,也是她当年在盛唐宫中设香阵时,最核心的纹样。
“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好。”苏合香的声音平静而有力,带着一丝淡淡的盛唐口音,通过同声传译设备,传遍了整个会议厅,“我手中这枚玉佩,陪伴我穿越了千年时光。一千多年前,我是盛唐长安的一名调香师,在兴庆宫的香雾中,复原‘长安十二香’,用香气装点宫廷的晨昏,用香品抚慰将士的辛劳;一千多年后,我是中华香文化的传承人,在现代的实验室与博物馆里,延续着这份香气的传承,让千年香韵,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台下一片安静,所有人都被这跨越千年的开场白所吸引,目光紧紧聚焦在这位来自中国的传承人身上。
“‘长安十二香’,并非简单的十二种香料,它是盛唐文明的缩影,是中华香文化的集大成者。”苏合香的声音渐渐悠远,仿佛带着众人走进了千年之前的长安,“它有‘沉香’的醇厚,那是岭南百年沉香木历经风雨的沉淀,曾是唐玄宗朝堂议事时的御用香,见证着盛唐的开明与包容;它有‘郁金香’的清逸,那是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传来的香料,带着胡商的驼铃声,诉说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话;它有‘行军香’的刚毅,那是我为戍边将士调制的香品,驱蚊防虫,指引方向,在安史之乱的战火中,守护着家国与安宁;它还有‘解忧香’的温柔,那是我为杨贵妃调制的香品,在乱世的忧愁中,给予心灵的慰藉……”
她一一讲述着“长安十二香”中每一种香的故事,从原料的采集、香方的传承,到在盛唐社会生活、政治军事、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字字句句,都饱含着深情。台下的人们听得入了迷,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个“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盛唐,感受到了长安街头“胡商云集,香料满街”的繁荣景象。
萧策站在台下,看着妻子发光的眼睛,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了当年在长安,苏合香在香室中专注调香的样子;想起了潼关战场上,她带着“行军香”赶来支援的身影;想起了马嵬坡下,她为杨贵妃调制“解忧香”时的悲悯;更想起了穿越到现代后,她为了复原“长安十二香”,日夜钻研,走访各地的坚持。这份传承,太不容易了,而今天,她终于让这份千年香文化,站上了世界的舞台。
苏念唐的眼中闪着泪光,母亲的故事,她听了一遍又一遍,却每次都能被深深打动。她知道,“长安十二香”的传承,不仅是母亲一个人的努力,更是一代代人共同的坚守——有盛唐时记录香方的文人,有丝绸之路上传送香料的胡商,有战乱中守护《香经》的匠人,也有现代博物馆里的工作人员、传习基地的学员、热爱香文化的普通人。而她,作为新一代的传承人,也将接过这份责任,让“长安十二香”的香气,传得更远、更久。
“在盛唐,香文化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精神的寄托。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离不开香。”苏合香的声音从悠远回到现实,“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战火的纷飞,‘长安十二香’的配方渐渐失传,香文化也一度淡出人们的视野。幸运的是,在现代,我们有了更好的条件去复原它、传承它。我们在博物馆里设立展区,让更多人了解它的历史;我们在传习基地培养学员,让传统制香技艺得以延续;我们走进校园,让孩子们从小感受香文化的魅力;我们开发衍生品,让千年香韵融入现代生活;我们还通过纪录片、国际交流,让‘长安十二香’走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中华香文化的智慧与魅力。”
她顿了顿,目光再次落在手中的玉佩上,语气坚定地说:“有人问我,传承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的答案是——传统不是守旧,而是在创新中延续生命力。‘长安十二香’的复原,不是对历史的简单复制,而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活的需求,让它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中华香文化,讲究‘天人合一’,注重香气与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它不仅是一种嗅觉的享受,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一种精神的修行。”苏合香的声音越来越有力,“今天,‘长安十二香’能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它意味着,我们要将这份千年传承的香文化,更好地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让它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贡献一份中国的香气与力量。”
当苏合香说完最后一句话时,会议厅里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热烈、持久。很多人站起身来,向她挥手致意,眼中充满了敬佩与赞叹。有来自日本的香道大师,双手合十,深深鞠躬;有来自法国的香水设计师,眼中闪烁着灵感的光芒;还有来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代表,脸上露出了亲切的笑容——他们从“长安十二香”的故事中,看到了自己国家与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交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走上前来,为苏合香颁发“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证书。证书是用精致的羊皮纸制作的,上面用金色的字体写着“长安十二香”的中英文名称,盖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印章。总干事紧紧握住苏合香的手,用英语说道:“苏女士,‘长安十二香’是一份伟大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感谢你为传承这份文化所做的一切,希望它能成为不同文化交流的纽带,让世界感受到中华文明的魅力。”
苏合香接过证书,郑重地说道:“谢谢。我会带着这份荣誉与责任,继续传承‘长安十二香’,让中华香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台下,萧策与苏念唐用力地鼓着掌,掌声中,有骄傲,有欣慰,更有对未来的期待。萧策看着台上的妻子,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在盛唐长安自信从容的调香师,历经千年风雨,她依然初心不改,用香气书写着传承的故事。苏念唐则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接过母亲手中的接力棒,让“长安十二香”的香气,在新一代人的手中,传承不息,香飘万里。
仪式结束后,很多人围了上来,与苏合香交流。日本香道大师福田康介激动地说:“苏女士,我研究香道几十年,今天听了‘长安十二香’的故事,深受震撼。唐代香文化对日本香道的影响深远,希望未来我们能有更多的交流,共同传承和发展香文化。”
法国香水设计师安娜则说:“‘长安十二香’的故事太迷人了,它的香气理念、配方传承,给了我很多灵感。希望有机会能与您合作,将中华香文化的智慧,融入现代香水的创作中。”
来自埃及的文化使节说:“丝绸之路不仅传播了丝绸和香料,更传播了文化与友谊。‘长安十二香’中,有来自埃及的乳香,这是我们两国历史文化交流的见证。希望未来,我们能一起挖掘更多丝绸之路香文化交流的故事。”
苏合香一一回应着大家的热情,她知道,从今天起,“长安十二香”将真正走向世界,中华香文化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她的责任,也更加重大。
傍晚时分,苏合香一家站在塞纳河畔,夕阳将河水染成了金色。苏合香手中捧着那本红色的证书,与玉佩一起紧紧握在手中。萧策从身后轻轻拥住她,苏念唐靠在他们身边,一家三口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
“合香,恭喜你。”萧策的声音温柔而深情,“‘长安十二香’能有今天,离不开你的坚持。”
苏合香转过头,看着萧策,眼中满是笑意:“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所有人的努力,是时代的馈赠。没有你在盛唐的守护,没有念唐的创新传承,没有那么多热爱香文化的人的支持,‘长安十二香’走不到今天。”
苏念唐笑着说:“妈,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还要把‘长安十二香’带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让更多人了解中华香文化,让千年香韵,在全世界绽放光彩。”
苏合香点点头,望向远方的天空。她仿佛看到,千年之前,盛唐长安的香料,通过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千年之后,“长安十二香”的香气,带着中华文化的智慧与魅力,再次飘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玉佩在手中微微发热,仿佛在回应着她的心声。苏合香知道,“长安十二香”的故事,还在继续。它将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新的起点,在传承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让这份跨越千年的香气记忆,永远流传,香耀万国。而她与萧策、苏念唐,以及所有热爱香文化的人,都将是这份传承故事中,最坚定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