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越千年》纪录片的首播选在一个周末的黄金时段。苏合香一家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传习基地的学员们,一同聚集在博物馆的放映厅里,静静等待着这部耗时半年拍摄的纪录片与观众见面。当片头的音乐响起,岭南深山里的沉香树、西域沙漠中的香神祠残垣、西安古城墙下的光影、博物馆里流转的香雾依次在屏幕上浮现时,放映厅里鸦雀无声,每个人都被带入了那段跨越千年的香文化记忆中。
萧策在镜头前讲述盛唐军事与香文化的片段出现时,他自己倒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苏合香看着他眼中的光芒,轻轻握住了他的手。苏念唐则盯着屏幕里数字化展陈方案的演示画面,脸上满是自豪。纪录片播出的两个小时里,放映厅里时而响起轻轻的赞叹,时而有人悄悄抹泪——那是被香文化的厚重、传承的艰辛以及跨越千年的情感所打动。
纪录片播完的那一刻,放映厅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而此时,网络上早已炸开了锅。“长安十二香”“苏合香穿越盛唐”“萧策将军的军事记忆”等话题迅速登上热搜,网友们纷纷留言感慨:“原来香文化这么有内涵,不止是闻着香而已”“被苏合香老师对传承的坚守打动了,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想带着孩子去博物馆,亲身体验一下唐代制香”……一夜之间,传统香文化从原本的小众爱好,变成了全民热议的文化话题。
第二天一早,苏合香刚到博物馆,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了办公室的宁静。“您好,是盛唐香文化博物馆的苏合香老师吗?我是市第一小学的校长李梅,昨天看了《香越千年》的纪录片,特别受触动,想邀请您和您的团队来我们学校开展‘香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也感受一下中华传统香文化的魅力,不知道您是否愿意?”电话那头,李校长的声音充满了期待。
还没等苏合香回应,第二个、第三个电话接踵而至,都是来自市内各个中小学的邀请,有小学、初中,甚至还有几所高中,大家都希望能把香文化带入校园,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这份千年传承的文化瑰宝。
苏合香放下电话,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一直觉得,传统文化的传承,关键在青少年。只有让孩子们从小接触、了解、喜爱传统文化,这份文化才能真正扎根生长,代代相传。“看来,我们得好好规划一下‘香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了。”苏合香对刚好走进办公室的萧策和苏念唐说。
“这是好事啊!”萧策笑着说,“能让孩子们了解香文化,了解盛唐的历史,比我们讲一百遍大道理都有用。”
苏念唐也点头表示赞同:“不过,孩子们年龄不一样,认知水平也不同,我们不能用一套方案应对所有学校。得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才行。”
“念唐说得对。”苏合香表示认可,“小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也强,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动手体验活动,比如教他们做香包、识香料;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基础,可以结合历史故事,讲解香文化与盛唐历史的关联;高中生则可以引导他们思考香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培养他们的文化思辨能力。”
接下来的几天,苏合香团队全身心投入到“香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的设计中。针对小学生的“香趣启蒙”课程,是他们重点打磨的内容。苏合香知道,要让孩子们对香文化产生兴趣,首先要让他们觉得“好玩”“有意思”。她放弃了复杂的制香技艺讲解,选择了最适合孩子们操作的“迷你香包制作”作为核心活动。
为了确保活动安全、适合儿童,苏合香团队对香料进行了严格的筛选。他们挑选了陈皮、薄荷、薰衣草、桂花等气味清新、性质温和、无刺激性的天然香料,剔除了所有可能引起过敏或有安全隐患的成分。同时,他们还将香料提前进行了粉碎、装袋处理,避免孩子们直接接触粉末状香料,减少吸入风险。
制作香包的布料,也选用了色彩鲜艳、质地柔软的棉布和绸缎,裁剪成各种可爱的形状——小兔子、小老虎、小荷花、小葫芦,每一种都小巧玲珑,十分讨喜。苏合香还特意设计了一套简单的香包填充、缝制步骤图,用卡通画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孩子们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除了香包制作,苏合香还为小学生准备了“香料小课堂”。她把各种香料分别装在透明的小瓶子里,贴上可爱的标签,让孩子们通过看颜色、闻气味,认识不同的香料。她还编了一段简单易记的儿歌:“陈皮黄,薄荷凉,桂花甜,薰衣草香,天然香料真神奇,护佑健康心情畅”,帮助孩子们记忆香料的特点和功效。
方案设计完成后,苏合香团队首先走进了市第一小学。活动当天,四年级的一间教室里,早已被布置得充满了香文化气息。讲台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颜色的香包布料、填充好香料的小袋子、彩色的棉线和针;教室的墙壁上,贴着《香越千年》纪录片的精彩截图和香文化小知识海报;每个课桌前,都放着一套制作香包的材料包。
孩子们怀着好奇又兴奋的心情,坐得端端正正,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当苏合香穿着一身素雅的棉麻长裙,带着温和的笑容走进教室时,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同学们好,我是苏合香,是一名传承唐代香文化的调香师。”苏合香走到讲台前,亲切地向孩子们问好,“昨天,你们有没有看《香越千年》的纪录片呀?”
“看了!”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声音响亮。
“那你们喜欢里面的香气和故事吗?”苏合香又问。
“喜欢!”孩子们的声音里充满了热情。
“太好了!”苏合香笑着说,“今天,我就来带大家一起认识神奇的天然香料,亲手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香包,把盛唐的香气带回家,好不好?”
“好!”孩子们的欢呼声差点掀翻教室的屋顶。
活动正式开始,首先是“香料小课堂”。苏合香拿起一个装着陈皮的小瓶子,递给前排的一个小男孩:“来,小朋友,你闻一闻,这是什么气味?”
小男孩小心翼翼地接过瓶子,轻轻嗅了嗅,皱着小眉头想了想,说:“有点像橘子皮的味道!”
“非常棒!”苏合香表扬道,“这就是陈皮,它是由橘子皮经过晒干、储存制成的,不仅气味芳香,还能理气健脾呢。在盛唐的时候,皇宫里的人也会用陈皮来制作香料,让空气变得清新。”
苏合香又依次展示了薄荷、薰衣草、桂花等香料,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想要亲手闻一闻、看一看。教室里弥漫着各种清新的香气,孩子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接下来,就是最受期待的香包制作环节。苏合香拿起一套材料包,对着步骤图,一步步耐心地讲解:“同学们看,这是小兔子形状的布料,这是装着香料的小袋子,我们先把香料袋放进布料里,然后用针和线把开口缝起来,注意针脚要小一点、密一点,这样香料就不会掉出来了……”
萧策和苏念唐,还有传习基地的几位学员,也分散到各个课桌旁,耐心地指导孩子们操作。孩子们学得非常认真,虽然有些小家伙的小手还很笨拙,穿针引线时总是出错,线也经常打结,但他们没有一个人放弃,遇到问题就主动向老师请教。
“老师,我的线总是穿不进针眼里怎么办?”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着急地问。
苏念唐走过去,蹲在小女孩身边,手把手地教她:“别着急,眼睛看着针孔,把线对准针孔,轻轻一穿就进去了。你看,像这样……”
在苏念唐的指导下,小女孩终于成功地把线穿进了针眼里,她高兴得跳了起来:“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萧策则在另一边,指导几个男孩子缝制香包。有个小男孩缝得太快,不小心把手指扎破了,他强忍着眼泪,不想让别人看到。萧策发现后,立刻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创可贴,温柔地帮他贴上:“男子汉,不怕疼。缝制香包就像打仗一样,要有耐心、细心,才能做好。”
小男孩点点头,擦干眼泪,又重新拿起针线,认真地缝了起来。
教室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孩子们的笑声、请教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与各种香料的清新香气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苏合香看着孩子们专注的小脸庞,心中充满了感动——这就是传承的力量,千年的香文化,正在这些孩子们的手中,一点点生根发芽。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每个孩子都成功制作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香包。有的孩子选择了小兔子形状,里面装了薰衣草,说要放在枕头边,帮助自己睡个好觉;有的孩子选择了小老虎形状,里面装了薄荷,说要带在身上,夏天会很凉快;还有的孩子选择了小荷花形状,里面装了桂花,说喜欢桂花甜甜的香气。
孩子们高高举起自己制作的香包,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脸上满是自豪与喜悦。“老师,我的香包香不香?”“老师,你看我缝的针脚整齐吗?”“老师,这个香包能保存多久呀?”孩子们围着苏合香,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
苏合香耐心地回答着孩子们的问题,她对大家说:“同学们制作的香包都非常漂亮,也非常香。这些香包里面装的都是天然香料,只要好好保存,可以香很长时间。每当你们闻到香包的香气,就可以想一想今天学到的香文化知识,想一想盛唐时期的故事,让这份千年的香气,一直陪伴着你们成长。”
活动结束时,李校长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手中色彩鲜艳的香包和脸上灿烂的笑容,感动地对苏合香说:“苏老师,太感谢您了!今天的活动太成功了,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更感受到了传统香文化的魅力。这对他们树立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太有意义了!”
苏合香笑着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喜爱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文化传承人的责任。”
市第一小学的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市。更多的学校纷纷向苏合香团队发出邀请,“香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苏合香团队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不断优化活动方案,为初中生设计了“香文化与盛唐历史”专题讲座,结合安史之乱、丝绸之路等历史事件,讲解香文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为高中生举办了“香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辩论赛,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让传统香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生机。
在一所初中的专题讲座上,萧策以“行军香与盛唐军事”为主题,向孩子们讲述了自己在盛唐时期,如何利用“行军香”驱蚊防虫、指引方向、稳定军心的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举手提问:“萧老师,‘行军香’真的能在黑夜里指引方向吗?”“萧老师,您在战场上害怕吗?”“萧老师,盛唐的军队是不是很厉害?”
萧策耐心地回答着孩子们的问题,他用生动的语言,把金戈铁马的盛唐军事生活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们不仅了解了“行军香”的神奇功效,更感受到了盛唐军人的智慧与担当。讲座结束后,很多孩子围在萧策身边,想要他签名,还有的孩子表示,以后要好好学习历史,了解更多关于盛唐的故事。
在一所高中的辩论赛上,孩子们围绕“传统香文化应该原汁原味传承还是应该创新发展”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正方认为,传统香文化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应该原汁原味地传承,不能随意改变;反方则认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传统香文化只有不断创新,融入现代元素,才能被更多人接受和喜爱,才能真正实现传承。
孩子们的辩论有理有据,观点鲜明,展现了当代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苏合香作为评委,在点评时说:“同学们的辩论都非常精彩,都有自己的道理。其实,传统与创新并不矛盾,原汁原味的传承是基础,只有了解了传统香文化的精髓,才能更好地进行创新;而创新则是传承的生命力,只有让传统香文化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才能让它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流传下去。就像我们复原‘长安十二香’,是对传统的传承;而我们开发‘长安十二香’衍生品、设计数字化展陈方案,则是对传统的创新。传承与创新,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苏合香的点评赢得了孩子们的阵阵掌声,也让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香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了一个多月,覆盖了全市几十所中小学,惠及上万名学生。很多孩子在活动结束后,都成了“香文化小爱好者”,他们不仅自己了解香文化知识,还把学到的东西分享给家人和朋友。有的家长给博物馆打电话,说孩子回家后,兴奋地向他们介绍各种香料,展示自己制作的香包;有的家长则带着孩子来到博物馆,想要深入了解香文化。
苏合香站在博物馆的窗前,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尤其是那些带着孩子的家庭,心中充满了成就感。《香越千年》纪录片就像一座桥梁,把传统香文化与大众连接起来;而“香文化进校园”活动,则像一颗种子,把千年的香文化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中。她相信,这些种子终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中华传统香文化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永续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