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心胸炸开:看得远,路才走得直
村里的王大伯,种了一辈子地,最懂 “看远” 的道理。他年轻时跟着村里人学种玉米,别人总盯着眼前的收成,今年种得好就来年接着种,遇到行情差就慌着换品种。可王大伯不一样,他会盯着镇上的市场,琢磨 “明年大家缺啥”“哪种玉米耐储存、好运输”,甚至会去县里学新的种植技术。
有次村里流行种甜玉米,大家都跟风种,王大伯却坚持种老品种的糯玉米。有人笑他 “跟不上潮流”,可到了收获季,甜玉米扎堆上市,价格压得很低,而王大伯的糯玉米因为口感独特,被镇上的超市高价收购,赚得比别人多不少。
王大伯常说:“走路盯着脚下,容易走歪;做人盯着眼前,容易掉坑。你得把心胸炸开,格局打开,看得远一点,才知道该往哪走。要是只盯着眼前的三瓜两枣,迟早会被利益绊住脚。” 村里的人都懂:种庄稼要顺节气、看市场,做人要顾长远、有格局,看得远,路才能走得直、走得稳。
2、凡事想光明面:心态好,日子才顺
村里的李婶,年轻时日子过得苦,丈夫身体不好,孩子还小,可她总爱往光明面想。庄稼遭了灾,别人唉声叹气,她就说 “还好没全淹,剩下的还能收点”;丈夫看病花了钱,她就说 “还好能看好,以后还能慢慢赚”。
有人说她 “傻,净往好处想”,可李婶的日子却慢慢好起来了。丈夫的身体渐渐好转,孩子也懂事孝顺,家里的地也种得越来越顺。李婶说:“人生就像面镜子,你想啥样,它就照啥样。你总往黑暗面想,眉头皱着,运气也会绕着走;你往光明面想,心里亮堂,做事也有劲儿,日子自然就顺了。”
村里的老中医也说:“人是观念的产物,你总琢磨好事,行动就会往好事上靠,连面相都会变得温和;你总琢磨坏事,只会越想越愁,最后把自己困住。改变别人难,改变世界更难,可改变自己的想法很简单,这就是改变的第一步。”
3、很多焦虑,都是自找的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爱焦虑。看到邻居家的媳妇买了新衣服,她就焦虑 “自己没本事,买不起”;看到同龄人开了店,她就焦虑 “自己还在打工,没出息”;甚至会琢磨 “三五年后自己还升不了职,该怎么办”,越想越睡不着觉。
后来王大伯跟她说:“你这焦虑都是自找的。别人的幸福是别人的,你的日子是自己的,没必要比;未来的事还没到,想再多也没用。你只管做好现在的自己,把手里的活干好,把眼前的日子过好,好运自然会来。”
小芳听了,不再瞎琢磨、瞎对比,专心学做手工布鞋,慢慢的,她的布鞋做得越来越好,还开了网店,赚了不少钱。她发现,不再焦虑后,日子过得踏实又舒心,以前担心的那些事,也根本没发生。
4、敢说自己的看法:有棱角,才真实
村里的小周,以前总爱唯唯诺诺,别人说啥就是啥,从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厂里上班,领导问他 “这个方案怎么样”,他明明觉得有问题,也不敢说,只说 “挺好的”;跟朋友聊天,别人说 “种大棚能赚钱”,他明明觉得自己不适合,也不敢反驳,只说 “可能吧”。
结果,领导的方案出了问题,他因为没提意见,被骂了一顿;朋友种大棚赚了钱,他跟风种,却亏了不少。后来小周学乖了,不再藏着掖着,敢说自己的看法了。领导再问方案,他会说出自己的顾虑;朋友再劝他跟风,他会说 “我没经验,还是算了”。
小周说:“再不堪的想法也有合理的地方,再合理的想法也有不足。你不敢说,别人只会看轻你;你说出自己的原则和立场,才是真实的人。有棱角不可怕,怕的是没主见,随波逐流。”
5、成长要分主次:先顾己,再顾人
村里的张婶,以前总爱 “瞎忙活”。邻居找她帮忙,她不管自己有没有空,都答应;家里的活还没干完,就先去帮别人;自己明明不开心,还硬撑着讨好别人。结果,自己的地没种好,家里的事也没管好,还憋了一肚子气,差点病倒。
后来她听了村里老人们的话,学会了分主次:自己的事优先,别人的事靠后;让自己舒服的事优先,让自己难受的事靠后。邻居再找她帮忙,她会先看自己有没有空;别人让她做不开心的事,她会直接拒绝。
张婶说:“想爱别人,得先自己有能量。你自己都过得委屈,付出的也都是勉强,迟早会爆炸。成长不是什么都顾,是分清主次,先把自己顾好,才有能力顾别人。”
6、人际交往:不装逼,也不谦卑
村里的李四,以前总爱把姿态放得很低。跟人相处,总说 “我不行,你厉害”;跟老板谈生意,总说 “你说了算,我都听你的”。可结果呢?别人觉得他 “没价值”,不把他当回事;老板觉得他 “没主见”,不给他重要的活干。
后来李四学乖了,不再刻意放低姿态。跟人相处,他保持正常状态,不热情过度,也不刻意谦虚;跟老板谈生意,他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底线,不卑不亢。没想到,别人反而更尊重他了,老板也开始重用他。
王大伯说:“人都是慕强的,你姿态太低,别人不会觉得你有修养,只会觉得你没本事。人际交往的原则就是:不装逼,不夸大自己;也不谦卑,不看轻自己。保持正常的交往状态,别人才会平等对待你。”
7、被攻击要反击:不吞委屈,不任人欺
村里的赵叔,以前总爱 “忍”。别人口头上攻击他,他觉得 “忍忍就过去了”;别人说他的坏话,他也不反驳,只默默承受。结果,那些人得寸进尺,总拿他开玩笑、欺负他,周围的人也觉得他 “好欺负”,跟着起哄。
后来赵叔不忍了,别人再攻击他,他会第一时间反击回去。有人说他 “种的菜不好”,他会说 “你没吃过,怎么知道不好”;有人说他 “没本事”,他会说 “我靠自己种地赚钱,比你游手好闲强”。
赵叔说:“你越忍,别人越觉得你好欺负;你当场反击,别人才会长记性,不敢再惹你。委屈吞多了,会憋出病;当场反击,不是要吵架,是要告诉别人,你不好惹。”
8、别信 “短板效应”:精一样,胜百样
村里的小周,以前总爱 “补短板”。别人会修农机,他也想学;别人会做生意,他也想试;别人会做手工,他也想跟风。结果,啥都学了点,啥都不精通,最后一事无成。
后来他听了镇上老板的话,不再补短板,专心练特长。他喜欢种蔬菜,就一门心思琢磨种植技术,还学了电商知识,把自己种的蔬菜通过网络卖出去。慢慢的,他成了村里的 “蔬菜大王”,赚的钱比啥都学的人多不少。
小周说:“现在这个时代,专业分得细,你啥都会一点,不如精通一样。短板补得再多,也成不了专家;把一样事情练到极致,就是你的力量支柱,比啥都强。”
9、心态好,才是真舒服
村里的老周,以前总觉得 “有钱就舒服了”。他拼命赚钱,省吃俭用,终于攒了不少钱,可他还是不开心,总担心 “钱会花光”“别人会借钱”;后来他又觉得 “躺平就舒服了”,天天在家啥也不干,可没过多久,就觉得空虚无聊,浑身不自在。
后来他学乖了,不再执着于钱和躺平,而是学着调整心态。地里的菜卖得好,他开心;卖得不好,他就想 “明年再努力”;没事的时候,他就种种花、养养鸟,享受当下的日子。老周说:“钱再多,心态不好也不幸福;躺再久,心里空虚也不舒服。真正能让自己舒服的,是好心态。心态好了,再普通的日子也过得有滋味。”
10、悲欢离合是常态:不留恋,向前走
村里的李叔,以前总爱 “钻牛角尖”。朋友因为搬家断了联系,他总唉声叹气,觉得 “可惜了”;亲人因为矛盾不再来往,他总觉得 “遗憾”,放不下。结果,他天天活在回忆和遗憾里,日子过得很压抑。
后来王大伯跟他说:“悲欢离合是人生常态,就像地里的庄稼,春种秋收,有荣有枯。你留恋过去,只会困住自己;你潇洒前进,才能遇到新的幸福。人生的主角只有你自己,不留恋、不深陷、不遗憾,才能过得轻松。”
李叔听了,慢慢放下了过去。朋友断了联系,他不再强求;亲人不再来往,他也不再纠结。他把精力放在自己的日子上,种好地、陪陪家人,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