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摸透对方的需求和痛点,才好打交道
村东头的周掌柜做布生意,最会琢磨买布人的心思。有回邻村的李婶来买布,说要给刚出嫁的闺女做被套,周掌柜没直接推荐贵的,反而拿出两匹粉白相间的细棉布:“婶子,这布软和,贴着身子舒服,闺女在婆家盖着,也能想着家里的好。” 李婶一听就乐了,当即买了两匹,后来还拉着好几个邻居来买布。
周掌柜常说:“人跟人打交道,得摸透人家心里想要啥,怕啥。有人买布是为了撑面子,就得拿花色鲜亮、看着贵气的;有人是为了过日子,就得拿耐穿、便宜的。你能给人家想要的,或者帮人家避开怕的,人家自然不会跟你作对。” 村里的小栓学做蔬菜生意,也学着周掌柜的法子,知道镇上的饭馆怕蔬菜不新鲜,就每天天不亮摘菜送过去,慢慢的,饭馆都只从他这儿进货。
2、掌握节奏,别太刚也别太软
村里的老会计陈叔,以前办事要么太急,要么太软。有回村里分宅基地,陈叔觉得自家该多占点,当场就跟村支书吵,结果没占到便宜还落了个 “不懂事” 的名声;后来有人借他的钱不还,他不好意思要,最后钱也没要回来。
老周头跟他说:“做事得有节奏,太刚了会把人推开,太柔了会被人欺负。你得把主动权攥在手里,别别人一咋呼你就急。比如有人质疑你,你别立马回击,先沉住气,让他猜不透你咋想的,等找到合适的机会再说话,比你急着辩解管用。” 陈叔后来改了性子,有回有人质疑他算错了账,他没急着反驳,而是拿出账本慢慢核对,最后证明自己没算错,质疑的人也服了;有人再借他的钱不还,他先不提还钱的事,等对方有求于他时再提,钱也顺利要了回来。
3、话说三分,别把话说太满太透
村里的王二婶,以前说话总爱说满:“这事包在我身上,肯定能成”“我认识那人,他肯定会帮你”,可往往事办不成,帮不上忙,别人就说她 “吹牛”“不靠谱”。后来老周头劝她:“话别说太满,也别说太透。你把话说满了,要是办不成,别人会觉得你没本事;你把话说透了,别人会觉得你啥都懂,反而不把你当回事。真正会说话的人,都懂得点到为止,留有余地。”
王二婶试着改了,有人找她帮忙说媒,她不再说 “肯定能成”,而是说 “我帮你问问,成不成得看俩孩子的意思”;有人问她能不能联系上镇上的医生,她不再说 “肯定能”,而是说 “我试试,要是联系上了就告诉你”。没想到这样一来,别人反而觉得她实在,有啥事儿还愿意找她。
4、学会板着脸,别总给好脸色
村里的小李,以前见谁都笑嘻嘻的,脾气也好,结果有人借他的农具不还,有人占他的地也不吭声,连孩子都敢往他家院子里扔石头。小李委屈,跟老周头诉苦,老周头说:“人都是吃硬不吃软的,你总给好脸色,别人就觉得你好欺负,得寸进尺;你要是板着脸,别人反而会怕你,不敢随便惹你。你要是总被欺负,就试着别总笑,板着脸跟人说话,看看效果。”
小李听了,第二天就板着脸,有人再借他的农具,他说 “我还要用,不能借”;有人再占他的地,他直接找村支书评理。慢慢的,没人再随便欺负他了,有人背后说他 “脾气变怪了”,可再也没人敢当面惹他。小李说:“以前总觉得和气生财,后来才知道,该板脸的时候就得板脸,不然别人只会把你当软柿子捏。”
5、别太大方,让自己吝啬些
村里的张婶,以前特别大方,有人找她借东西,她二话不说就借;有人不小心得罪了她,她转眼就原谅。结果有人借了她的东西不还,有人得罪了她还觉得 “反正她会原谅,没啥大不了的”。张婶气不过,跟老周头说,老周头说:“你别太大方,该吝啬的时候就得吝啬,该苛刻的时候就得苛刻。别人找你帮忙,别立马答应,得想想自己能不能帮,该不该帮;别人伤害了你,别立马原谅,得让他知道你不好惹。你对别人的态度,就是别人对你的态度。”
张婶后来改了,有人找她借东西,她会说 “我得看看我用不用”;有人伤害了她,她会好几天不跟对方说话。慢慢的,别人借了她的东西会按时还,也不敢随便伤害她了。张婶说:“以前总怕得罪人,才对别人大方,结果反而被人欺负;现在吝啬些,别人反而尊重我了。”
6、常给自己打气,别否定自己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长得不好看,不会说话,做啥都做不好,时间长了,说话也唯唯诺诺的,别人也不怎么愿意跟她来往。老周头看不过去,跟她说:“你得常跟自己说‘我很棒,我值得’,别总否定自己。你总觉得自己差,就会越来越没底气;你常给自己打气,慢慢就会有自信,整个人也会不一样。”
小芳试着每天对着镜子说 “我很棒”,学做针线活时,就算做坏了也不骂自己 “笨”,而是说 “下次肯定能做好”。慢慢的,小芳说话不再唯唯诺诺,做针线活也越来越熟练,还开了个小针线铺,别人也愿意跟她来往了。小芳说:“以前总觉得自己差,后来才知道,是自己把自己看扁了;常给自己打气,真的会不一样。”
7、别人咋对你,你就咋对别人
村里的刘师傅,以前总爱吃亏,别人对他不好,他也不吭声;别人借他的钱不还,他也不好意思要。结果有人觉得他好欺负,越来越不把他当回事。老周头跟他说:“别人对你好,你就对别人好;别人对你不好,你也别客气,得让他知道你不好惹。别想着吃哑巴亏,亏只会越吃越多。你得让别人选,是跟你做朋友,还是跟你做敌人 —— 讨好换不来朋友,敢斗争才能和平共处。”
刘师傅后来改了,有人对他好,他会主动帮对方做家具;有人借他的钱不还,他会直接上门要,说 “你借我的钱,该还了”;有人敢惹他,他会跟对方理论,直到对方道歉。慢慢的,没人再随便欺负他了,反而有很多人愿意跟他做朋友。刘师傅说:“以前总怕得罪人,才吃亏,结果反而被人欺负;现在敢跟人斗,别人反而尊重我了。”
8、敢正视别人的眼睛,别躲闪
村里的小王,以前跟人说话总不敢正视别人的眼睛,眼神躲躲闪闪的,别人问他话,他也支支吾吾的,别人就觉得他 “不实在”“心里有鬼”,不愿意跟他来往。老周头跟他说:“跟人说话,得敢正视别人的眼睛,别飘忽,别躲闪,眼神要坚定。人跟人对视,都带着点试探,你要是不敢看,别人就会觉得你好欺负,会不断试探你,让你难受;你要是敢看,别人反而会觉得你有底气,不敢随便试探你。”
小王试着跟人说话时正视对方的眼睛,一开始很别扭,慢慢就习惯了。没想到这样一来,别人觉得他 “实在”“有底气”,愿意跟他来往了,后来还有人给他介绍了个好工作。小王说:“以前总不敢看别人的眼睛,别人觉得我不实在;现在敢看了,别人反而信任我了。”
9、任何关系,都得有不怕失去的勇气
村里的小栓,以前特别在意跟朋友的关系,就算朋友借开玩笑的名义贬低他,他也不敢反驳,怕失去朋友。结果朋友越来越过分,经常当着别人的面嘲笑他 “没本事”“没出息”。小栓委屈,跟老周头诉苦,老周头说:“你怕失去朋友,就有了软肋,别人就敢随便欺负你。不管跟谁,哪怕关系再好,要是他敢打压你、贬低你,你就得当场怼回去。关系是要筛选的,不是所有关系都值得你珍惜。”
小栓后来鼓起勇气,有回朋友再嘲笑他,他当场就说 “我没本事,也比你总嘲笑别人强”,朋友愣了一下,再也不敢随便嘲笑他了。小栓说:“以前总怕失去朋友,才委屈自己;现在不怕了,反而得到了尊重。”
10、锻炼体型仪表,别让人觉得你好欺负
村里的张叔,以前总爱驼背,走路也没精神,体型也偏胖,别人就觉得他 “好欺负”,经常跟他开玩笑,甚至敢占他的小便宜。老周头跟他说:“你得锻炼锻炼,减减肥,把背挺直了,站有站相,坐有坐姿。一个好的体型仪表,能帮你挡掉不少麻烦,别人见你精神,就不敢随便惹你。”
张叔听了,每天早上起来跑步,还学着站军姿,慢慢的,背不驼了,体型也瘦了,走路也有精神了。别人见了,再也不敢随便跟他开玩笑,也不敢占他的小便宜了。张叔说:“以前总觉得体型仪表不重要,后来才知道,别人看你第一眼,就会根据你的体型仪表判断你好不好惹。你精神了,别人就不敢随便欺负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