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红军随手扯了根狗尾巴草叼在嘴里,草茎在他干裂的唇间上下晃动。
他眯着三角眼打量着新来的知青们,目光在几个女知青纤细的手腕上停留片刻,从鼻子里哼出一声:“细胳膊细腿的,能抡得动镰刀?”
段爱民虽然也皱着眉,但态度明显缓和许多。这个方脸盘的中年汉子搓着满是老茧的手掌,掌心的纹路里嵌着洗不掉的泥土。
他的目光在知青中来回扫视,最后落在韩安禾姐弟身上:“上次分给我们队的...还算凑合。”他顿了顿,想起那个至少能扛起半袋麦子的知青,“就是干活慢了点,磨洋工。”
说起来,韩安珩这批新来的知青,自从到红星大队落户以来,一直都是跟着老知青们单独劳作。
大队特意在村东头划出了二十亩薄田,美其名曰“知青试验田”,实则是怕这些城里来的娃娃糟蹋了好地。
那块地贫瘠不说,还满是碎石,种出来的玉米棒子都比别处小一圈。
每天清晨,当村里的壮劳力们扛着锄头往北坡的肥地走时,知青们就排着队往东头去。
这段时间都是老知青们手把手教新人干活,从怎么握镰刀到怎么拔杂草,事无巨细。
每天傍晚收工时,知青点的院子里总是飘着药酒味,那是有人在给磨破的手掌上药,有时还夹杂着压抑的抽泣声。
但现在秋收在即,情况就不同了。金黄的麦浪在田野里翻滚,沉甸甸的麦穗垂着头,必须在雨季来临前抢收完毕。这时候,每一分劳力都要用在刀刃上。
段红军嗤笑一声,吐掉嘴里的草茎:“城里娃娃,中看不中用!”他往地上啐了口浓痰,用磨得发亮的解放鞋底狠狠碾了碾,“去年那个孔雄不也说自个儿是校篮球队的?结果连捆麦子都扎不紧!麦垛子一碰就散,害得我们队多干了半天!”
孔雄的脸顿时涨得通红,眼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羞愤的光。他扶了扶眼镜,手指关节发白。
李琳轻轻扯了扯他的衣角,用只有他们能听见的声音说:“别理他...”她晒得发红的脸颊上还带着前几日劳作留下的晒伤。
“那就韩知青姐弟俩跟那个女知青到我队里吧。”段爱民指了指韩安禾姐弟和苏蓉。
苏蓉立刻挺起胸膛,得意地瞥了韩安禾一眼。
段红军看他选走了两个女知青,才不情不愿地带着另外三人走了,边走边嘟囔:“净给我塞些绣花枕头...”
韩安禾几不可察地皱了下眉头。跟苏蓉在一个队里,这下要时刻防备着了。
颜菀白担忧地看向韩安禾,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韩安禾安抚地笑着摇摇头,用口型说了句“没事”。
颜菀白无奈地抿抿嘴,她们确实没办法决定分组。想到苏蓉对韩安禾的敌意,她不禁担心秋收期间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站在一旁的段定国看到韩安禾跟苏蓉分到一块,眉头也皱起。
但秋收刚开始,他最终没说什么,只是暗自记下,等过两天再把人调开就是了。
韩安禾因为之前一直在打猪草,基本不在人前出现。现在跟着段爱民身后往二队的地块走,立刻引来了众多目光。
有好奇的,有怀疑的,更多的是不满,二队的壮劳力们可不想被拖后腿。
“那不是韩知青吗?”一个包着蓝头巾的妇女跟同伴嘀咕,“听说病恹恹的,打猪草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可不是,”同伴撇撇嘴,“她弟弟看着还行,这丫头怕是连镰刀都拿不稳。”
段爱民听着身后的议论,回头看了眼韩安禾。少女身形单薄,但腰杆挺得笔直,眼神清亮坚定,倒不像是吃不了苦的样子。
他清了清嗓子,正准备说点什么,突然看见苏蓉一个箭步冲到韩安禾前面,故意用肩膀撞了她一下。
“哎哟!”苏蓉夸张地叫了一声,“韩同志你怎么挡路啊?”她声音尖细,引得周围人都看过来。
韩安禾不动声色地稳住身形,拍了拍被撞到的肩膀:“苏同志小心些,地不平。”
她语气平静,眼神却冷了下来。秋收才刚开始,这位就已经按捺不住了。
段爱民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眉头拧成了疙瘩。
他重重地咳嗽一声,所有目光立刻集中到他身上:“都听好了!秋收就是打仗,谁要是敢耍小心思耽误农时...”
他故意没说完,但警告的眼神已经扫过苏蓉。
韩安禾握紧了手中的镰刀,刃口在晨光中闪着冷冽的寒光,映出她微微绷紧的下颌线。
这把镰刀明显是新磨过的,锋利的刃口能轻易割断粗壮的麦秆。
段爱民抹了把额头的汗,朝田埂上喊道:“爱业家的,你来带一下她们。”他的声音在空旷的麦田上回荡,惊起几只偷食的麻雀。
说完便转身大步走向正在分配任务的队员们,背影很快消失在金黄的麦浪中。
一个戴着褪色草帽、腰间系着蓝布围裙的微胖婶子走了过来。
她脸颊上两团高原红,手指关节粗大,一看就是常年干农活的好手。“跟我来吧,”蔡菊花说话带着浓重的乡音,眼睛却透着和气,“先教你们咋使唤这镰刀。”
她弯腰示范,动作利落得像割韭菜:“手腕得这样转,腰要沉下去,腿岔开站稳喽。”麦秆在她镰刀下发出清脆的“嚓嚓”声,整齐地倒向一侧,“割下来的麦子要这样摆,穗头朝一个方向,回头好捆。”
韩安禾学着她的样子弯腰,立刻闻到麦田里蒸腾出的泥土腥气。
苏蓉在旁边撇撇嘴,但还是不情不愿地跟着学。
韩安珩则学得格外认真,额前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
队里其他老知青看到他们三人,只是抬头瞥了一眼就继续埋头干活。
在这个节骨眼上,谁也没闲心看热闹,秋收是按工分算的,多干才能多分粮。
蔡菊花教完一遍,用围裙擦了把汗,给三人划分了位置:“韩丫头在中间,苏同志左边,小韩知青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