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驱散了连日阴霾,为巍峨的神都镀上了一层淡金。然而,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影,却非阳光所能轻易化解。
今日的凌霄宝殿,气氛与往日截然不同。九龙金椅上空无一人,象征着至高权柄的人皇之位暂时虚悬。龙椅之侧,稍矮一阶的位置,设下了一张凤座。文武百官依序肃立,人人面色凝重,鸦雀无声,目光或明或暗地都投向那丹陛之上的空位与凤座,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
钟鸣鼎沸,仪仗肃然。
一身缟素、未施粉黛的姚若曦,在内侍的引领下,缓步走入大殿,登上丹陛,于凤座之前站定。她身姿依旧挺拔,容颜虽带憔悴,但那双清澈的眼眸此刻却如寒潭深水,平静之下蕴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素白的孝服非但没有削弱她的气势,反而更添几分决绝与肃穆。
“臣等,参见帝后娘娘!”百官躬身行礼,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众卿平身。”姚若曦的声音清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她目光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群臣,没有迂回,开门见山:
“陛下力战强敌,圣体欠安,需静心调养。自即日起,由本宫暂摄朝政,凡军国要务,皆由本宫与内阁共议决断,直至陛下康复。”
此言一出,殿内虽无人出声反对,但细微的骚动与交换的眼神,却暴露了部分人心中的疑虑。陛下伤势究竟如何?“静心调养”需要多久?飞升大业还能否继续?
很快,便有沉不住气的官员出列。一位隶属礼部、以耿直(或者说迂腐)着称的老臣,手持玉笏,躬身道:“娘娘,非是臣等多疑,实乃国本攸关。陛下之安危,系于天下。如今外界流言纷扰,皆言陛下……伤势极重,动及根本。若陛下长时间不露面,恐民心不稳,宵小之辈更会借机生事。不知娘娘,可否示下陛下真实境况,以安众臣工之心?”
这话问得委婉,实则尖锐,代表了在场许多人的心声。
姚若曦眼神微冷,但语气依旧平稳:“张爱卿忧国之心,本宫知晓。然陛下伤势涉及修行根本,乃帝国最高机密,岂能轻易示于朝堂?御医院与诸位供奉正在全力救治,本宫亦日夜守候。陛下乃天命所归,自有上天庇佑,些许磨难,定能渡过。”
她话语一顿,语气转厉,目光如电扫过众人:“值此非常之时,正需众卿与陛下、与本宫同心同德,共度时艰!若有人因外界些许流言便心生摇曳,甚至以此质疑朝堂,岂非正中敌人下怀,自乱阵脚?”
那老臣被姚若曦的目光与气势所慑,讷讷不能言,躬身退了回去。
这时,兵部尚书王虎大步出列,声如洪钟:“娘娘明鉴!末将等军中儿郎,只认陛下与娘娘!陛下为护我青阳,血洒长空,此恩此德,三军感佩!如今陛下疗伤,娘娘监国,我等唯有竭尽全力,整军备战,守护疆土,完成陛下未竟之飞升大业!谁敢在此刻动摇军心、民心,我王虎第一个不答应!”他周身煞气隐隐,目光扫过几个面露犹疑的文官,警告意味十足。
李铁等一众军方将领也纷纷出列,齐声附和:“谨遵娘娘懿旨!誓死扞卫青阳!”
军方毫不保留的支持,瞬间压下了文官集团中部分人的小心思。谁都清楚,在这武力为尊的世界,掌握着帝国最强力量的军方态度,至关重要。
姚若曦微微颔首,对王虎等人投去赞许的目光,随即看向工部尚书公输禹与科学院首席墨衡:“公输爱卿,墨老,飞升仙台最终调试,以及能量塔与阵盘对接,进展如何?”
公输禹连忙出列,脸上带着疲惫却也兴奋:“回娘娘,仙台外部损伤已在抢修,核心阵法调试已完成百分之九十九,只待最后的核心能量回路贯通与坐标稳定测试!能量塔与阵盘的物理对接已完成,正在进行能量共鸣调试,一切顺利!”
墨衡补充道:“娘娘,根据老臣测算,最多再需十日,仙台便可彻底完工!能量塔与阵盘的初步共鸣也已达成,只待仙台就绪,便可尝试进行第一次联合能量注入试验!”
“好!”姚若曦精神一振,这恐怕是连日来最好的消息了,“此乃当前第一要务!工部与科学院所有资源,必须全力保障!所需人手、材料,若有短缺,可直接呈报于本宫,特事特办!”
“臣等领旨!”
接着,姚若曦又处理了几项紧急政务,包括抚恤战死将士家属、调配资源修复神都防御、加强边境巡逻等。她处理事务条理清晰,指令明确,虽不如林浩那般带着帝皇的霸道决断,却自有一种沉稳周密、不容置疑的气度,让原本还有些观望的臣子渐渐收起了小心思。
朝会临近尾声,姚若曦站起身,目光再次扫过全场,声音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诸位爱卿,陛下将青阳托付于你我,是将亿兆生灵的希望托付于你我!前路或有艰难,外敌或许凶顽,谣言或许刺耳,但只要我等君臣一心,文武协力,牢记陛下开创此局之不易,牢记我等肩上背负之责任,这青阳的天,就塌不下来!”
“飞升之路,必将继续!陛下之志,必将实现!”
她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带着一种悲壮而坚定的信念,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臣等谨记娘娘教诲!愿为青阳,鞠躬尽瘁!”百官齐声应诺,这一次,声音比之前整齐洪亮了许多。
朝会散去,百官怀着复杂的心情退出凌霄殿。姚若曦的监国,算是初步得到了朝堂的认可,高层暂时稳定下来。
然而,回到后宫的姚若曦,脸上却不见丝毫轻松。她屏退左右,独自走到窗边,望着远处依稀可见的飞升仙台轮廓,眉宇间笼罩着化不开的忧色。
朝堂可以用权威暂时稳住,但民间那些如同野火般开始蔓延的谣言,又该如何应对?仅仅依靠官府的宣导和禁令,恐怕难以根除,甚至可能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