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京城车水马龙,青娘的染坊车马随云溪班刚驶入崇文门,就被一位身着青色差役服的男子拦下。“外来商户需先到顺天府报备,登记经营范围与停留时限,”差役面无表情地递过一份《京城商户入籍须知》,“尤其是染坊这类涉及原料运输的行业,还需提供本地保人担保,否则不得开展经营活动。”
青娘接过须知,快速浏览后心中一凛——京城的规矩比沿途任何城镇都严苛,不仅要报备登记,还要找本地保人,若是贸然行事,恐怕会面临重罚。沈行舟连忙上前,递上早已准备好的茶水:“差役大哥,我们是从江南来的流动染坊,此次随云溪班进京,一是为戏班提供戏服染制服务,二是与锦绣庄洽谈合作。不知顺天府报备需准备哪些材料?本地保人又该如何寻找?”
差役见几人态度谦和,语气稍缓:“报备需带商户名册、经营器具清单、合作文书副本;保人需是京城有固定产业的商户或乡绅,需亲自到顺天府签署担保文书。你们若与锦绣庄有合作意向,可请他们担任保人,毕竟锦绣庄在京城颇有声望,担保更容易通过。”
谢过差役后,青娘立刻召集众人商议:“京城规矩森严,咱们必须步步谨慎。沈行舟,你即刻前往锦绣庄,说明情况,请他们协助担任保人;温景然,你整理染坊的器具清单和合作文书,确保信息准确无误;我带阿木去顺天府了解报备流程,避免遗漏材料。”
沈行舟赶到锦绣庄时,掌柜赵德海正在前厅接待客人。听闻来意后,赵掌柜爽快答应:“青娘染坊的技艺我早有耳闻,能为你们担保,也是锦绣庄的荣幸。明日我会派管家随你们去顺天府,协助完成报备。”
次日清晨,在锦绣庄管家的陪同下,青娘一行人前往顺天府报备。负责登记的吏员仔细核对材料,又询问了染坊的染色工艺、原料来源等细节,温景然一一作答,还特意强调:“我们采用纯天然草木染料,染色过程无废水排放,不会污染环境,符合京城的环保规矩。”吏员闻言,满意地点点头,很快完成了登记,发放了《京城临时经营许可》。
拿到许可后,青娘并未急于开展经营,而是带着伙计们走访京城的染坊聚集地——西四染坊街。街道两旁的染坊多为百年老字号,门口挂着醒目的招牌,伙计们正在有序地晾晒染布,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染料香气。青娘走进一家名为“同德昌”的染坊,向掌柜请教京城的染布行情与经营禁忌。
“京城染坊多做高端布料,尤其是官宦人家的服饰染制,对颜色和牢度要求极高,”同德昌掌柜捋着胡须说,“而且每逢初一、十五,染坊需到工部缴纳‘染业税’,不可拖延;若接到官府订单,需优先完成,不可推诿,这些都是京城染坊的老规矩。”
青娘认真记录,还请掌柜查看染坊的样品布:“我们刚到京城,想了解京城百姓偏好的颜色与工艺,还请掌柜不吝赐教。”掌柜接过样品,指尖拂过“草木拓印”的蝶纹,眼中闪过赞赏:“这工艺倒是新颖,京城的贵妇们或许会喜欢。只是颜色上,京城更偏好沉稳的宝蓝、酱紫、石青,你们可适当调整染料配方。”
离开染坊街后,青娘又带着伙计们去了京城的市集,观察百姓的衣着风格。温景然发现,京城百姓的服饰虽颜色沉稳,但布料多带有精致的暗纹,便提议:“咱们可以在染布中加入少量金粉或银粉,制作带有暗纹的‘锦缎染布’,既符合京城的审美,又能凸显染坊的工艺特色。”
沈行舟也补充道:“咱们还需租一处固定的染坊场地,京城不允许在街头随意搭建临时染坊。我已经看好了一处靠近锦绣庄的院落,租金合理,还带有水井,方便染色用水。”
接下来的几日,青娘一边安排伙计们整理租来的院落,搭建符合京城规矩的染坊,一边根据打探到的信息调整染布方案。温景然熬制了宝蓝、酱紫、石青三种染料,还在染料中加入少量金粉,制作出带有暗纹的样品布;沈行舟则与锦绣庄敲定了合作细节,约定三日后展示样品。
三日后,当青娘将调整后的样品布送到锦绣庄时,赵掌柜眼前一亮:“这颜色和暗纹太符合京城的需求了!尤其是这宝蓝染布,用来制作官宦人家的朝服衬里再合适不过。看来你们不仅懂染艺,更懂京城的规矩与市场,这合作定能成功。”
青娘笑着回应:“京城是礼仪之邦,规矩繁多,我们初来乍到,若不先了解规矩、融入市场,再好的技艺也难以施展。往后还请赵掌柜多指点,让我们在京城的经营更顺利。”
夕阳西下,青娘站在新租的染坊院落中,望着整理一新的染色区、晾晒区,心中满是踏实。她知道,初入京城的顺利,得益于对规矩的尊重与谦和的态度。京城的市场虽广阔,但竞争也更激烈,唯有遵守规矩、不断调整经营策略,才能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未来,她将带着沈行舟、温景然和伙计们,以匠心为笔,以规矩为尺,在京城的染布行业中,书写属于青娘染坊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