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青娘刚打开染坊门,王嫂就急匆匆跑来,脸上满是焦急。
王嫂气喘吁吁地说: \"青娘姑娘,不好了!昨天我染的那批布,今天晒的时候全都起了白斑!\"
青娘心头一紧,立刻放下手中活计,跟着王嫂来到晾晒场。阳光透过木架洒在布匹上,蓝布上散布着不规则的白斑,像是被雨水打湿后留下的痕迹。
青娘想: 这是典型的\"露斑\"现象,多是晾晒时遇到晨露所致。虽然不影响布的耐用性,但影响美观,对寺庙供布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她蹲下仔细观察,用手指轻触白斑处,发现布料比其他地方更粗糙一些。
青娘说: \"这不是染料问题,是晾晒环节出了差错。昨晚露水重,布料吸收了湿气,早晨又突然暴晒,就出现了这种斑。\"
王嫂自责地低下头:\"都怪我,昨天太晚收布,早上又起晚了...\"
青娘安慰道: \"这是我们共同的疏忽,不是你一个人的错。做生意难免遇到问题,关键是找到解决方法。\"
二、解决之道
青娘召集所有学员来到晾晒场,现场讲解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案。
青娘说: \"染布的最后一步同样重要,我们需要改进晾晒方法。\"
她提出了三个具体措施:
1. 搭建防雨棚 - 在晾晒架上方安装可收放的油纸棚,避免晨露和突如其来的阵雨
2. 调整晾晒时间 - 改为上午晚些时候开始晾晒,避开清晨多露时段
3. 增加固色工序 - 在染色完成后增加一次\"回锅\"固色,增强布料耐水性
青娘示范道: \"你们看,这样轻轻拧干布料,再均匀展开,不要让布面有重叠,就能减少斑点产生。\"
她还亲自制作了简易的湿度计,用头发和小重物制成,帮助学员判断当天湿度是否适合晾晒。
青娘想: 细节决定成败,染坊要做大做强,必须在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三、新的合作
午后,一位身着华丽丝绸的商人来到染坊,身后跟着两名随从。
商人自我介绍: \"我是来自江南的丝绸商沈万山,听闻您的古法染布技艺独特,想与您合作。\"
青娘热情接待,请他到院中坐下,奉上清茶。
沈万山说明来意: \"我需要一批高级丝绸面料,用于制作宫廷贡品。要求色泽均匀、质感柔滑、经久不褪。\"
青娘仔细询问了具体要求,包括颜色种类、面料规格和交货时间。
青娘说: \"这是对我们技艺的认可,但丝绸与棉布的染色工艺不同,我需要时间研究。\"
青娘想: 这是拓展高端市场的好机会,但绝不能贸然答应,必须确保品质万无一失。
送走商人后,青娘立刻查阅有关丝绸染色的古籍,寻找适合的工艺方法。
四、技艺探索
接下来的几天,青娘潜心研究丝绸染色技术。她发现丝绸纤维细腻,需要更温和的染色方法。
青娘说: \"丝绸染色要像对待娇嫩的花朵一样,温柔而耐心。\"
她改进了传统工艺:
1. 稀释染料 - 使用浓度更低的染料,延长浸泡时间,让颜色慢慢渗透
2. 多次轻染 - 采用\"少量多次\"的染色方式,而不是一次重染
3. 媒染剂改良 - 在染料中加入少量明矾作为媒染剂,提高颜色附着力
4. 温度控制 - 严格控制染色温度,避免高温损伤丝绸纤维
经过反复试验,青娘终于成功染出了色泽均匀、质感柔滑的丝绸面料。她将染好的丝绸挂在院中,阳光照耀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如湖水般清澈动人。
青娘想: 技艺的提升永无止境,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机会。
五、新的方向
当晚,顾云舟来访,看到新染出的丝绸赞不绝口。
顾云舟说: \"青娘,你的技艺又精进了!这不仅是生意的新起点,也是传统工艺的新发展。\"
青娘微笑着说:\"我想把这种技艺传授给更多人,让古法染布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她指着正在认真学习的学员们:\"你看,她们都很有天赋,只是需要有人引导。我计划编写一本详细的染色技艺图谱,把棉布和丝绸的染色工艺都记录下来。\"
顾云舟赞赏道: \"这真是功德无量的事!你的染坊不仅在做生意,更是在传承文化。\"
青娘望着院中随风轻摆的丝绸,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青娘想: 从解决小问题,到开拓新市场,每一步都是成长。染坊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