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的清晨,青石村还沉浸在新春的喜庆氛围中,染坊的大门却已早早敞开。青娘正站在院子里,手里拿着一张厚厚的订单,脸上满是喜悦——这是府城绸缎庄送来的新春订单,足足有五十匹布,其中三十匹是主打春装的浅粉桃花纹布,二十匹是供踏青穿的浅绿柳叶纹布,要求正月底交货。
“青娘,这订单也太多了吧!”陈三柱从外面走进来,手里还提着刚买的新鲜蔬菜,看到订单上的数字,惊讶得睁大了眼睛,“咱们正月底就要交货,只有二十多天时间,就算加班加点,恐怕也赶不完啊。”
青娘笑着把订单递给陈三柱,指着上面的纹样说:“你看,桃花纹和柳叶纹都是咱们之前染过的样式,熟练工人一天能染两匹,咱们现在有十五名工人,再加上邻村合作染坊的五名工人,分工合作,肯定能赶完。而且这订单是新春开门红,要是能按时交货,以后绸缎庄的订单都会优先给咱们。”
陈三柱仔细看了看订单,又算了算时间,点了点头:“确实能赶完,就是染料可能不够。桃花纹需要大量的蔷薇果和苏木,柳叶纹需要黄芩和艾草,咱们库存的染料只够染二十匹,剩下的三十匹得赶紧收购。”
“我已经让人去邻村通知了,”青娘说,“让他们把家里储存的染料先送来,咱们按高于市场价一成收购,另外再组织村民去山里采摘新鲜的染料,确保原料供应充足。你再去县城的染坊联盟看看,能不能借一些染料,等咱们新的染料收上来再还回去。”
陈三柱应声而去,青娘则走进染坊,开始准备染液。她先把蔷薇果和苏木放进大锅里,加入适量的水,用大火煮沸,再转小火慢煮两个时辰,直到染液变成浅粉色。接着又用同样的方法煮黄芩和艾草,得到浅绿色的染液。煮好的染液要过滤三遍,确保没有杂质,才能用来染布。
中午时分,邻村的村民们陆续把储存的染料送来,青娘让账房先生一一登记,按约定的价格付款。村民们拿到钱,都高兴地说:“青娘,还是跟你合作好,不仅能提前拿到钱,还能卖个好价钱。以后我们再多多种些染料,保证你有足够的原料。”
青娘笑着说:“多谢大家支持,以后咱们还要扩大染料种植规模,我打算跟村里和邻村的村民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提供优质的种子和种植技术,大家种出来的染料,我全部按市场价收购,让大家都能靠种染料赚钱。”
村民们一听,都兴奋地围了过来,纷纷表示愿意签订协议。青娘让账房先生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协议,详细讲解了条款,村民们仔细看过后,都在协议上签了字。短短一个下午,就有五十多户村民签订了合作协议,预计能种植两百多亩染料,足够染坊未来半年的使用。
傍晚时分,陈三柱从县城回来,带来了好消息——染坊联盟愿意借二十匹布的染料,还说要是以后染坊遇到原料短缺的问题,联盟会优先提供帮助。“现在染料的问题解决了,咱们可以安心赶工了。”陈三柱笑着说,“我还从县城带了些新的染布工具,能提高染布效率,咱们肯定能按时交货。”
青娘点点头,心里充满了信心。接下来的二十多天,染坊里一片忙碌。工人们分成两组,一组负责染桃花纹布,一组负责染柳叶纹布,青娘则每天巡回检查,确保每一匹布的颜色和纹样都符合要求。村民们也主动来帮忙,有的负责搬运染料,有的负责晾晒布料,有的负责整理订单,大家齐心协力,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
正月底这天,五十匹布终于全部染好并整理完毕。青娘仔细检查了每一匹布,浅粉的桃花纹布像春日里盛开的桃花,娇艳欲滴;浅绿的柳叶纹布像刚抽芽的柳叶,清新雅致,没有一匹布出现质量问题。她松了口气,让陈三柱雇了三辆马车,把布送到府城绸缎庄。
送走马车后,青娘坐在院子里的竹凳上休息,看着满院的染料种子,心里充满了期待。她知道,扩大染料种植规模只是第一步,未来她还要继续精进草木染手艺,开发更多新的纹样和颜色,把“青娘草木染”的名声传遍大江南北,让更多的人知道青石村,知道草木染的魅力。
就在这时,王阿婆拄着拐杖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个布包。“青娘,这是我给你做的新帕子,用的是你染的桃花纹布,你平时染布累了,用它擦汗正好。”王阿婆打开布包,里面是一条浅粉色的桃花纹帕子,绣着精致的花边。
青娘接过帕子,心里暖暖的,眼眶瞬间湿润:“阿婆,谢谢您,您这么大年纪了,还惦记着我。等新的染料种出来,我给您染一匹最好的布,做件新衣裳。”
王阿婆点点头,笑着说:“好,好,我等着。你这孩子,真是有本事,不仅自己过上了好日子,还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咱们青石村能有你这样的孩子,真是福气啊。”
青娘看着王阿婆慈祥的笑容,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不仅要把染坊办得更好,还要为村里和邻村做更多的事,修桥铺路,建学校,让孩子们能读书识字,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染坊院子里,给染料种子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芒。青娘知道,新的征程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等着她,但她有信心,有村民们的支持,有自己对手艺的坚持和对诚信的坚守,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让草木染的手艺传承下去,让青石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染布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