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二十分,明泽医院中枢指挥中心的30米巨幕准时切换至白班模式,淡蓝色的数据流如同晨雾中的溪流,在十二大核心中心的模块间平稳流转。沈知行推开指挥厅的门时,苏晴已站在主控制台前,指尖正划过婴儿中心的暖箱参数界面:“NIcU 28台暖箱全部正常,儿科亚专科候诊量186人,明泽一号预留了3%算力支撑早高峰调度。”
“五位主管已经在临时工位就位了,周明说医保资金池备足了今日额度,程昱那边电力负荷预测也出来了。”沈知行将公文包放在桌角,终端自动连接中枢系统,弹出景初与景行的实时定位——前者在科研中心调试设备,后者已抵达康复中心。巨幕顶端的核心数据栏同步更新:当日接诊量(实时):9200人次 | 当日医保报销(实时):3100万元。
七点整,早高峰如期而至。313专科中心的风湿免疫科候诊热力图率先从浅红转深,巨幕右侧弹出预警:“候诊人数突破500人,临时诊室未激活”。“明泽一号,启动4间临时诊室,调配康复中心闲置设备与机动医护。”沈知行对着遥控器下令,屏幕上立刻生成设备调度路径,标注着“预计抵达时间:1分50秒”。
苏晴同步联动后勤主管赵磊:“让物资组把防护耗材送到临时诊室,明泽一号已经标注了所需清单。”对讲机里传来赵磊的回应:“收到!物资车按量子计算机规划的路线出发了,避开了门诊人流密集区。”此时,景行的消息弹入终端:“康复中心3台肌力训练仪已出库,参数已由明泽一号预设完毕。”
上午九点,婴儿中心传来紧急呼叫:“新增1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需要立刻制定呼吸支持方案!”苏晴立刻将患儿的影像学数据推送给明泽一号,同时联动专家中心。巨幕上瞬间分流出三个窗口:左侧是患儿的实时生命体征,中间是量子计算机生成的初步方案,右侧是新生儿专家的全息投影。
“明泽一号标注的氧浓度梯度调整太精准了,完全贴合患儿的胎龄体重。”专家的声音带着赞许,“可以直接按这个方案执行,我同步监控数据。”沈知行补充道:“让科研中心的景初留意患儿的基因测序数据,明泽一号留5%算力做病原体分析,排除感染风险。”
十点半,景初的反馈传来:“病原体分析完成,无异常感染,明泽一号还同步了3例相似病例的治疗方案,供婴儿中心参考。”他的声音里带着兴奋,“科研中心的菌群模拟也有新进展,量子计算机算得比以前更快,1小时就完成了3组数据比对。”苏晴笑着回复:“下午把成果同步到巨幕,让各科室都能参考。”
中午十二点,接诊量攀升至4.6万人次,医保报销突破1.2亿元。沈知行与苏晴轮流去休息室用餐,指挥台交由五位主管值守。周明趁着间隙汇报:“医保报销系统出现瞬时高峰,明泽一号自动扩容算力,现在运行平稳,资金池还剩3.8亿元。”林薇补充:“人事系统刚同步了新晋升人员的到岗信息,1320名管理层全员在岗,无临时请假情况。”
下午两点,313专科中心的骨科接诊了1例复杂脊柱骨折患者。沈知行通过中枢系统调取患者的ct数据,明泽一号瞬间生成3d复位模型,并同步至手术机器人终端:“已根据患者脊髓神经分布优化手术路径,算力已预留8%支撑术中导航。”“让景行提前制定术后康复方案,明泽一号把手术预期效果同步给他。”苏晴对着对讲机下令,景行的回应即刻传来:“收到!康复设备参数已调整,等患者术后直接对接。”
三点十五分,科研中心的菌群方案模拟取得突破。景初将数据投射到巨幕上:“明泽一号筛选出2种最优菌群配伍,对肺癌患者的免疫应答提升率可达28%!”沈知行立刻指示:“同步给肿瘤科,安排临床试用,量子计算机留10%算力做后续效果追踪。”周明立刻跟进:“临床试用的耗材经费已预留,财务系统自动匹配,不用额外审批。”
傍晚五点,白班进入收尾阶段。巨幕上的核心数据显示:当日接诊量(实时):8.2万人次 | 当日医保报销(实时):1.8亿元。沈知行与苏晴开始为夜班模式做准备,苏晴点击“模式切换预设”:“夜间把NIcU、急诊科设为最高优先级,预留25%算力,科研中心的菌群追踪留5%算力。”沈知行补充道:“让明泽一号夜间自动生成各中心运行报告,早上七点同步到终端。”
七点整,白班结束,巨幕自动切换至夜班模式。沈知行与苏晴驱车返家,客厅的中枢分屏同步显示着医院的夜间状态:“婴儿中心暖箱参数稳定,科研中心比对分析中,监控中心AI巡检正常”。厨房里,苏晴预约的排骨汤正散发着香气,景初和景行刚从医院回来,正坐在沙发上翻看今日的工作记录。
“今天科研中心的模拟数据多亏了明泽一号,不然要加班到半夜。”景初伸了个懒腰,“康复中心那边怎么样?我听景行说优化了步态训练设备?”景行点头:“是啊,明泽一号帮我校准了阻力参数,患者反馈比以前舒服多了。”
晚饭后,沈知行与苏晴坐在沙发上,看着收拾餐桌的兄妹俩,交换了一个眼神。等两人坐下,沈知行率先开口:“景初、景行,你们离18岁没剩多久了,关于未来的方向,爸妈想听听你们的想法。”
景初和景行对视一眼,景行先说道:“爸、妈,你们是想让我们学医吗?”苏晴笑着点头:“我们的意思是,有没有兴趣去医学大学读书?专业可以自己选,临床、科研、康复都好,而且下课之后,还能来医院接着实习。”
景初的眼睛亮了起来:“我早就想好了!我想读临床医学,主攻肿瘤方向,跟着科研中心的李教授做菌群研究,下课来医院实习正好能跟着明泽一号学数据分析。”他顿了顿,补充道,“上次参与Nc-24疫苗研发,我就觉得科研和临床结合太有意思了,想一直做下去。”
景行也用力点头:“我要读康复医学!现在康复中心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先进,明泽一号还能定制训练方案,我想把技术学精,以后帮更多患者重新站起来。”她想起今天那位步态好转的大爷,“下午有个患者说我调的设备比以前好用,那一刻我特别有成就感。”
沈知行看着儿女坚定的眼神,心里满是欣慰:“医学这条路很苦,要读很多书,还要不停实践,但你们刚才说的话,爸妈听着很踏实。”苏晴递过两杯温水:“去医学大学读书是打基础,来医院实习是练本事,明泽一号能帮你们处理数据、模拟方案,但真正的经验还要靠自己在病床前、实验室里慢慢攒。”
“我们不怕苦!”兄妹俩异口同声地说。景初指着客厅的中枢分屏:“你看明泽一号现在多厉害,以后我们肯定能和它配合得更好,像爸妈一样守着医院。”景行补充道:“等我们毕业了,就能帮你们分担更多工作,到时候你们就能轻松点了。”
沈知行忍不住笑了,伸手拍了拍景初的肩膀:“好,有你们这句话,爸妈就放心了。明天我让林薇阿姨帮你们对接医学大学的招生办,实习的事也让各中心提前安排好,明泽一号的系统给你们开权限,随时能调数据。”
夜色渐深,客厅的中枢分屏依旧亮着柔和的光,显示“夜班自主运行正常,算力储备83%”。景初和景行回房后,苏晴靠在沈知行肩上:“没想到他们早就有想法了,还和医院的方向这么契合。”沈知行望着窗外指挥中心的灯火:“这或许就是传承吧,中枢的算力在兜底,咱们的孩子在长大,医院的未来就有了着落。”
月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来,落在巨幕的微光上,也落在这家人的笑脸上。白班的坚守是责任,夜谈的初心是传承,而这一切,都将在明泽医院的灯火里,慢慢绽放成最温暖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