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潜器的钛合金舱壁被水压挤得微微变形,发出沉闷的嗡鸣,像是巨兽在喉咙里的低吼。林默盯着舱内的压力计,指针稳稳指向1100个标准大气压,每平方厘米的舱壁都在承受8吨的重压,舷窗外的黑暗浓稠得像化不开的墨,只有探照灯划出的光柱能勉强撕开一道口子,照见悬浮在海水中的细碎颗粒——那是死亡生物的残骸,在深渊里缓慢沉降,像一场永不落幕的黑色葬礼。
“还有200米到挑战者深渊底部。”苏晴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音。她正调试着生物探测仪,屏幕上跳动的绿色波纹突然变得密集,“左前方800米,有生物信号!体型很大,轮廓不规则,长度至少15米,正在缓慢移动。”
林默调整深潜器的方向,光柱随之偏转,扫过一片覆盖着白色沉积物的海床。突然,光柱尽头亮起一团幽蓝的光,像被揉碎的星子沉入海底。那团光在海水中缓缓舒展,竟是一只巨型管水母,无数条触手在水中飘荡,每条触手上都缀满发光的水螅体,仿佛拖着一串会呼吸的蓝宝石。
“是冥河水母!”苏晴的声音拔高了些,带着兴奋,“很少有人能在这么深的地方见到活体,它们通常生活在6000米以下,没想到能在这里遇到。”
深潜器缓缓靠近,林默透过观测窗细看——这只水母没有伞盖,只有细长的触手和一个纺锤状的“身体”,发光的水螅体在触手上排成整齐的队列,随着水流轻轻摆动,将周围的黑暗染成一片梦幻的蓝。突然,它的触手猛地收缩,发光强度骤增,像是在发出某种信号。
“它在回应我们的探照灯!”林默盯着屏幕上同步跳动的光谱分析,“光的频率在变化,像是某种交流。”他操控深潜器降低高度,让探照灯的光柱与水母的蓝光重叠,“试试关闭主灯,只开辅助光源。”
当刺眼的主灯熄灭,只剩下柔和的辅助光源时,奇迹发生了——那只冥河水母的发光频率突然变得规律,蓝光在海水中荡开层层涟漪,仿佛在书写一封来自深渊的信。苏晴快速记录着光的频率变化,手指在键盘上翻飞:“这规律太明显了,绝对不是随机发光!像是某种编码的信号。”
林默凝视着那片流动的蓝光,突然想起古籍里的记载——深海生物的发光不仅是为了捕猎或防御,更可能是同类间的通讯方式。他让深潜器保持静止,任由水母的蓝光将舱内映照成一片幽蓝,轻声道:“或许,我们正在见证深渊的对话。”
就在这时,生物探测仪突然发出急促的警报,屏幕上跳出一个巨大的红色轮廓,正从水母后方快速靠近。林默立刻启动备用灯,光柱刺破黑暗——那是一条巨型吞噬鳗,体长近10米,嘴部张开时像一张巨大的网,正朝着管水母猛冲过来。
“它在捕猎!”苏晴迅速切换到手动操控模式,“准备规避,同时记录捕食过程!”
深潜器向斜上方拉升,避开吞噬鳗的冲击轨迹。林默看着光柱中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吞噬鳗的巨口猛地合拢,却扑了个空——冥河水母在最后一刻收缩所有触手,发光强度瞬间减弱,像突然熄灭的星群,沉入沉积物中隐藏起来。吞噬鳗在原地盘旋片刻,巨大的身体搅动起沉积的淤泥,然后缓缓游走,消失在黑暗里。
过了约半分钟,那团幽蓝的光再次亮起,比之前更柔和,仿佛带着一丝“喘息”。林默让深潜器慢慢降下,看着水母重新舒展触手,发光的水螅体再次排成整齐的队列,只是频率比之前慢了些。
“它在示警。”林默低声道,“刚才的强光可能让它暴露了位置,现在它在调整发光的节奏,避免再次引来捕食者。”他突然明白——深渊里的每一缕光,都是生存的智慧,是黑暗中千万年演化出的生存密码。
苏晴将记录的发光频率与之前的对比,眼中闪过惊叹:“频率变缓了,而且光强降低了30%,这是典型的防御性调整。它们不仅能交流,还能快速学习适应,太不可思议了。”
林默望着那片逐渐恢复平静的蓝光,突然觉得人类对深海的认知太过浅薄。我们总以为深渊是死寂的荒漠,却不知这里藏着如此复杂的生态与智慧。当深潜器缓缓上浮,身后的蓝光越来越淡,像一声温柔的告别,他在日志里写下:“深渊从不是沉默的,它只是在用自己的语言诉说,等待懂得倾听的人。”
舱壁的嗡鸣渐渐减弱,水压计的指针缓慢回落。林默看着舷窗外重新出现的微光——那是来自上方海水的折射光,突然无比清晰地意识到:人类与深海的距离,从来不是物理上的深度,而是是否愿意放下傲慢,以敬畏之心倾听黑暗中的声音。就像此刻,那只冥河水母的蓝光虽已消失,却在他心底刻下了一道印记——深渊有灵,万物有语,唯有谦卑者,方能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