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300米,压力31大气压。”
周川的声音里带着难以察觉的轻颤。逐光二号的推进器调至最低功率,潜水器像一片羽毛,缓缓穿过温跃层。舱外光线渐次明亮,从幽蓝过渡到浅青,最后漫成一片碎金——那是阳光穿透三十米海水后的颜色。
苏念的手指始终悬在样本箱上方。
箱内,黑色球体静静悬浮在缓冲凝胶中。它的表面裂纹里,原本流淌的发光液体已凝固成星尘般的颗粒,此刻正随着水压降低,缓缓从裂缝中渗出,在凝胶表面织出蛛网般的荧光脉络。
“林队,母船已就位。”通讯器里传来母船“探索者号”的广播,“甲板铺设了防辐射缓冲垫,生物隔离舱温度恒定在22c——按您的要求,模拟了深渊热泉口的弱酸性环境。”
林深望着逐渐清晰的船影,喉结动了动。
他想起第三章结束时,巨型生物触须卷着球体推向潜水器的触感。那不是交付,更像托孤。“告诉陈教授,”他说,“准备最高级别的基因测序仪,还有……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周川愣住。
“它可能会有反应。”苏念突然开口。她盯着球体表面新浮现的纹路——那些星尘颗粒正以特定轨迹移动,组成类似神经元放电的图案,“深渊文明用生物信号传递记忆,人类的神经系统未必承受得住直接接触。”
潜水器抛出锚链,稳稳停在母船下方。
起重机的钢索缓缓落下,精准扣住潜水器的吊环。林深按下舱门解锁键,海水混合着阳光的味道涌进来,苏念第一个捧起样本箱,指尖触到凝胶的瞬间,球体突然轻颤,在她掌心烙下一道温热的印记。
“它在认亲。”苏念低呼。
甲板上的欢呼声被隔绝在防噪耳机外。
陈昭的白大褂被风吹得猎猎作响,他捧着便携式扫描仪冲过来:“快!放进隔离舱!我要看它的基因链……”话音戛然而止——隔离舱的观察窗里,球体的裂纹正在愈合,星尘颗粒聚合成新的符号,像某种欢迎仪式。
“不对劲。”周川盯着监测屏,“生命体征显示,它在‘活跃’。但根据之前的扫描,它应该是休眠状态……”
苏念戴上手套,指尖悬在隔离舱外。
她能感觉到球体在“看”她——不是用眼睛,是用整个生命场。那些星尘符号突然重组,变成一行她熟悉的古菌cRISpR序列——正是三年前陈昭在深渊样本里发现的,与失落古城石刻对应的那一串。
“它在说‘开始’。”苏念翻译出情绪。
隔离舱的气压缓缓调整至与深渊热泉口一致。
球体表面的裂纹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流转的幽蓝。陈昭的扫描仪发出蜂鸣:“基因链在重组!它在调用我们带来的幼体样本!那些缺失的压电代码……”他猛地抬头,“它在往幼体里写东西!”
监控画面切到培养舱。
上百只深渊幼体正围绕着球体游动,它们的发光体与球体表面的幽蓝交相辉映。每只幼体的基因序列都在疯狂跳动,原本缺失的代码像拼图般归位,最终凝聚成一道全新的脉冲信号。
“是语言!”周川的翻译模块炸出火花,“破译进度100%……‘致光的孩子’。”
球体突然震颤加剧。
它的表面渗出更多星尘颗粒,在隔离舱内形成旋涡。苏念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不由自主地伸出手。当她的指尖触到幽蓝表面的刹那,记忆如潮水倒灌——
那是亿万年的光阴。
最初的单细胞生物在热泉口诞生,用压电能力捕捉闪电的能量;它们聚集成群,用分泌物建造骨骼峰,把进化史刻进每一寸纹路;直到某一天,一颗陨石撞碎了海洋的宁静,辐射与缺氧迫使它们必须寻找新的生存方式——于是它们开始“播种”,把基因交给路过的鱼类、软体动物,甚至随洋流漂向远方的浮游生物……
“直到遇见人类。”苏念在意识里听见它的“声音”,“你们没有掠夺,没有恐惧,只是好奇地问‘为什么’。于是我们知道,火种该交出去了。”
记忆戛然而止。
苏念踉跄后退,撞在周川身上。她的掌心多了一枚淡蓝色的印记,形状像极了深渊生物的鳞片。
“它在标记我。”她喘着气,“作为‘翻译官’。”
林深望着隔离舱内重新平静的球体,又看了看苏念掌心的印记,突然笑了。“所以,”他说,“我们不是继承者,是翻译。把深渊的故事,讲给阳光下的世界听。”
陈昭的扫描仪仍在嗡鸣。
球体的基因链已完全展开,在屏幕上呈现出震撼的画面:从马里亚纳海沟到猎户座星云,从单细胞到智慧文明,所有生命都被一根看不见的线串联——那是压电能量、基因共振、文明传承编织的网。
“原来我们从来不是孤独的。”周川轻声说。
甲板上的广播响起:“‘探索者号’已向全球科研机构发送初步数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参与研究……”
林深关掉通讯器。
他望着苏念掌心的印记,又看了看隔离舱里幽蓝的球体,轻声说:“下一站,不是深渊,是全世界。”
球体表面的幽蓝突然泛起涟漪,投射出全息星图。
这一次,星图的中心不是深渊,而是地球。每片大陆的位置,都对应着一个深渊生物的基因标记——那是它们亿万年来的“观察笔记”。
“它们在说,”苏念翻译出新的情绪,“欢迎加入文明的长跑。”
本章注:
黑色球体的“记忆释放”与“标记苏念”,完成“传承者”的具象化——人类不再是被动接收者,而是主动参与文明叙事的“翻译官”;
星图中心指向地球的设计,将故事格局从“深渊-人类”扩展至“宇宙-地球文明”,暗示深渊文明早已将人类纳入更宏大的生命网络;
角色成长闭环:林深从“探索者”变为“讲述者”,苏念从“科研者”变为“沟通者”,周川从“技术支撑”变为“见证者”,共同完成使命的升华;
埋下的新线索:球体对苏念的“标记”、幼体基因的完善、全球科研机构的介入,为后续“文明对话”“技术共享”等冲突埋下伏笔。
下一章,当苏念的掌心印记与全球实验室的深渊样本产生共振,那些被封存的星图将同时在世界各地亮起。人类与深渊文明的“共同记忆”,终将成为照亮宇宙的又一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