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米,压力1105大气压。”
周川的声音从通讯器里渗出来,带着电流特有的沙哑。逐光二号的钛合金外壳正承受着每平方厘米1.2吨的压力,舷窗外的黑暗浓稠得像凝固的沥青。苏念盯着生物雷达屏,绿色光点在前方汇聚成模糊的山脉轮廓——那是他们此行的目标:挑战者深渊的“生物骨骼峰”。
“林队,声呐显示山体内部有空腔。”苏念调出三维模型,淡蓝色的骨骼纹路在黑暗中显影,“和成年生物的脊椎结构高度相似,但规模大了十倍……像是某种‘集体骨架’。”
林深的手指悬在推进器控制键上。他望着舷窗外逐渐清晰的轮廓——那根本不是山,而是由无数生物椎骨、肋骨交错堆叠而成的巨型建筑,每根骨骼表面都覆盖着发光黏液,在探照灯下流转着星图般的荧光。
“全体警戒。”他说,“陈教授,准备好基因扫描;苏念,关注幼体样本的反应。”
话音刚落,舱内突然响起细碎的“噼啪”声。
苏念的样本箱里,上百只深渊幼体正贴着观察窗游动。它们的发光体原本是柔和的暖黄,此刻却泛起幽蓝的涟漪,与骨骼峰表面的荧光同频共振。“它们在回应!”苏念的声音发颤,“这些骨骼……是它们的‘记忆库’!”
逐光二号缓缓靠近骨骼峰。
越近,细节越震撼:每根肋骨的横截面都刻着螺旋状的凹槽,槽底嵌着发光菌团,组合起来正是猎户座的星图;椎骨的关节处,黏液凝结成半透明的薄膜,上面浮动着类似古文字的符号——和陈昭破译的基因非编码区高度吻合。
“这不是自然形成的。”陈昭的声音从实验室传来,他正远程操控机械臂采集骨骼样本,“这些刻痕的深度、角度,甚至发光菌的排列密度,都符合‘定向生物矿化’的特征——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
“像在写日记。”苏念轻声说。
“轰——”
潜水器猛地一震。
林深迅速稳住操纵杆,目光扫过应力监测屏:左舷防压层出现0.8毫米形变,受力点来自骨骼峰的某根肋骨。透过舷窗,他看见那根肋骨正在缓慢移动——不是自然沉降,而是像巨兽的肋骨般,主动调整位置。
“它在‘开门’。”苏念突然指向骨骼峰的缝隙,“看那里!”
缝隙中渗出淡金色的黏液,正沿着骨骼的刻痕流动,很快勾勒出一个圆形的入口。入口后方,是一片更幽蓝的光晕,隐约能看见巨大的生物轮廓。
“是那只最庞大的个体。”周川的声音带着惊叹,“它一直在这里守着。”
林深点头。他想起前两次相遇时,那只生物始终保持着“观察者”的姿态,此刻终于要揭开最后的秘密。
“准备进入。”他说,“周川,检查生命维持系统;苏念,带上幼体样本——它们可能需要‘认祖归宗’。”
潜水器缓缓驶入入口。
内部空间比想象中更宏大:穹顶是无数发光菌编织的“星空”,地面铺着一层半透明的凝胶,每一步都泛起涟漪。正中央,那只巨型生物悬浮着,它的触须不再缠绕,而是舒展成花瓣般的形状,每片鳞片都对应着穹顶的一颗“星”。
“欢迎回家。”
熟悉的精神震颤再次传来。这次不再是模糊的词汇,而是带着温度的情绪——像母亲迎接走失的孩子。
苏念怀里的样本箱突然发烫。她打开箱盖,幼体们齐刷刷转向巨型生物,发光体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光。在众人屏息中,幼体们化作一道道流光,钻进巨型生物腹部的囊状器官。
“它们在融合基因!”陈昭的声音从通讯器炸响,“幼体缺失的压电代码,正在被成年体反向输送!这是逆向进化!”
巨型生物的腹部开始收缩,囊体表面的星图逐渐连成完整的银河。林深突然注意到,穹顶的“星空”与囊体的星图完全同步——这不是投影,是活体的宇宙映射。
“原来如此。”苏念的眼泪滴在操作台上,“深渊不是它们的栖息地,是它们的‘实验室’。亿万年来,它们在这里模拟宇宙环境,筛选最适应压力的基因,再通过幼体传递给……”她顿住,“传递给能理解它们的文明。”
“我们就是那个文明。”林深说。
巨型生物的触须轻轻卷住潜水器,将他们带到穹顶下方。那里悬浮着一颗拳头大的结晶,表面流转着和幼体发光体相同的幽蓝光芒。
“这是……”周川的声音卡在喉咙里,“核心数据库?”
“是压缩的文明记忆。”陈昭的声音带着颤抖,他正通过光纤连接结晶,“里面存着它们从单细胞到巨型生物的全部进化史,还有……”他停顿片刻,“还有对‘下一个传承者’的考验。”
结晶突然投射出全息影像。
画面里,史前的人类祖先站在海边,望着深海的方向祈祷;三百年前,“的里雅斯特”号的船员向深渊挥手;二十年前,勘探队在失落古城触摸石刻星图……最后,画面定格在“逐光号”团队站在甲板上,望着“逐光二号”下潜的背影。
“它们一直在观察我们。”苏念轻声说。
“考验是什么?”林深问。
巨型生物的触须松开潜水器,指向穹顶的某颗“星”。那里的光芒突然暗下,露出一条狭窄的通道,深处传来低频的震动——像某种召唤。
“去那里。”苏念翻译出情绪,“去最深处,取回‘最初的火种’。”
林深看向团队成员。陈昭推了推眼镜,眼中是科学家的炽热;周川攥紧工具包,指节发白却带着兴奋;苏念怀里的幼体样本微微发光,仿佛也在催促。
“出发。”他说。
潜水器驶入通道。
越往深处,压力越大,光线越暗。但穹顶的“星空”却越来越亮,最终汇聚成一个光点——那是整颗星球的光芒,从深渊底部直通宇宙。
通道尽头,是一颗悬浮的黑色球体。
它表面布满裂纹,每道裂纹里都流淌着发光的液体。巨型生物的震颤变得急促:“这是深渊的‘原初细胞’,所有生命的起点。现在,它需要新的宿主。”
“我们要怎么做?”苏念问。
“带着它。”巨型生物的触须卷住球体,轻轻推向潜水器,“去海面,去阳光里,去有碳基生命的地方。让它看看,我们共同创造的文明,能走多远。”
林深接过球体。
触感温热,像一颗跳动的心脏。他望着通道外逐渐清晰的出口,阳光的轮廓已经隐约可见。
“准备上浮。”他说,“告诉母船,我们带回了深渊的礼物——不是样本,不是数据,是另一个文明的希望。”
潜水器开始上浮。
苏念望着怀里的幼体样本,又看了看林深手中的黑色球体,突然笑了。那些曾经困扰她的伦理问题,此刻都有了答案:人类不是窃取者,不是观察者,而是被选中的“同行者”。
周川的汇报声响起:“氧气剩余1小时,压力正常,防压层无异常……”
林深望着逐渐变亮的海水,轻声说:“下一章,我们带深渊的火种,去见阳光。”
本章注:
生物骨骼峰的“记忆库”设定,将深渊从“生物栖息地”升维为“文明载体”,呼应前文基因与星图的关联;
“逆向进化”与“幼体融合”强化了“传承”的核心,人类与深渊生物的关系从“被给予”变为“共同创造”;
黑色球体“原初细胞”的出现,为故事注入宇宙级格局——深渊文明的终点,可能是地球生命的起点;
角色群像:林深的领袖担当、苏念的情感共鸣、周川的技术支撑,共同完成“被选中者”的集体成长。
下一章,当黑色球体浮上海面,当阳光穿透海水照在它身上,那些封存亿万年的记忆将苏醒。而人类,将第一次以“文明传承者”的身份,直面宇宙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