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在太原的指挥部里,看着傅作义在绥远搞得风生水起,又瞅瞅东北军在华北牵制了大量日军,心里那叫一个痒痒。
“格老子滴!”他拍着光头,在屋里直转悠,“他傅宜生(傅作义字)能去包头捡洋落,东北军也能闹出动静,就咱晋绥军干看着?
这不行!鬼子现在手忙脚乱,正是咱们出去活动活动筋骨的好时候!”
他立刻把心腹将领们召集起来,指着地图:“都看见了?现在这局面,就是浑水摸鱼,咱们不贪多,就瞄准周边那些鬼子兵力空虚的小县城、镇子,还有他们那些矿场、小工厂,给老子狠狠地捞一把!”
参谋还有点犹豫:“老总,万一动作太大,把鬼子主力引回来……”
“怕甚?”阎锡山眼睛一瞪,“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南边有老蒋,北边有傅作义,东边有八路军和东北军闹腾,鬼子顾得上咱们这点小打小闹?
赶紧的,趁他病,要他命,能抢多少是多少,机器、粮食、钢铁,啥都要,动作要快,抢了就跑!”
命令一下,原本还在观望的晋绥军立刻动了起来。
几个主力师、独立旅纷纷派出精锐部队,眼冒绿光,迅速扑向日军控制相对薄弱的区域。
一时间,山西大地多处冒烟。
晋绥军打仗或许不如八路军灵活,但欺负鬼子守备队和伪军还是绰绰有余。
他们往往集中优势兵力,突然包围一个小县城或据点,用山炮猛轰一阵,然后步兵踩着炮点跟上。
打下来之后,也不固守,立刻组织人手,把城里能搬走的物资,特别是粮食、布匹、五金零件,甚至是小学校里的油印机、图书馆里带不走的书籍(阎锡山觉得或许有用)。
统统装上大车小车,浩浩荡荡地拉回自己的地盘,对于那些小煤窑、小铁厂,更是重点关照,能拆的机器绝不留下。
鬼子在各处的守备队被打得晕头转向,求援电报像雪片一样飞到华北方面军司令部。
可司令部也焦头烂额,宜昌吃紧,华北多处告急,实在抽不出太多机动兵力来对付阎锡山这种“趁火打劫”式的袭击。
阎锡山看着部队不断送回的战利品,乐得合不拢嘴:“对对对!就这么干!告诉弟兄们,抢回来的东西,按功劳分!谁出力多,谁就多分!”
有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晋绥军的积极性更高了,攻势一浪接着一浪。
阎锡山这边一动,其他还在观望的大小军阀、地方保安团一看,连最会算计的“阎老西”都下场抢肉吃了,自己还等什么?
于是,就像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从华北到华中,许多原本沉寂的区域都响起了枪声。
虽然大多是小规模的袭击和破袭,但架不住范围广,次数多,让日军的后方运输线、小据点、物资仓库处处烽烟,疲于奔命。
整个中国战场,因为柯明义在宜昌加的一把火,傅作义打出的一记冷拳,彻底被激活了。
各方势力为了各自的利益和目标,不约而同地动了起来,形成了一场虽无统一协调、却声势浩大的全面出击。
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里,冈村宁次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的“敌情”符号,脸色铁青。
他感觉自己像是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泥潭,四面八方都是手,在不断地拉扯他,消耗他。
“八嘎……这些支那军阀……全都疯了吗?!”他咬牙切齿,却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
帝国的兵力,仿佛第一次显得如此捉襟见肘。
而在太行山基地,柯明义看着各地纷至沓来的战报,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水,总算搅浑。”他对左玉波说道,“接下来,该是李宗仁和龙云他们表现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