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庞统几乎是踹开相府书房的门,将那份《关于联通江、淮、河、济四大水系的初步构想》拍在诸葛亮案头时,诸葛亮看着署名处“杜预”二字,手里的茶盏差点泼出半盏:“士元……这少年郎是想把大汉的国库都挖成运河吗?”
---
在军制改革和人口激励政策如火如荼的开展之时,同样的,自“格物令”颁发之后,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湖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全国各州郡送往长安格物院的“奇思妙想”堆积如山,庞统和他的下属们忙得焦头烂额,日夜甄别。诚如所料,其中十之八九皆为异想天开或毫无价值的妄言,或是试图浑水摸鱼骗取赏金之作。但仍不乏一些闪烁着智慧火花的实用之策,多集中于农具的小幅改进、本地水利的修整方案、或是某些工匠摸索出的独家秘技,虽不足以改变大局,却也切实提升了局部效率。
庞统虽疲累,却乐在其中。他仿佛一个在沙海中淘金的痴人,享受着每一次发现微小金粒的喜悦。
直至这一日。
他几乎是冲进了诸葛亮的书房,罕见地失了礼仪,脸上混合着极度兴奋与难以置信的神色,将一卷厚厚的帛书重重放在诸葛亮面前。
“孔明!快!看看这个!捡到宝了!真正的国士之才!”庞统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嘶哑。
诸葛亮放下手中的笔,好奇地拿起那卷帛书。入手沉甸甸的,可见内容之详实。展开一看,标题便让他眉梢一挑:《关于联通江、淮、河、济四大水系以利漕运、灌溉、防灾之初步构想》。
再往下看,他的神色逐渐从好奇变为凝重,又从凝重变为震惊!
这并非简单的局部水利修缮建议,而是一个极其宏大的、具有前瞻性的全国性水系联网蓝图!文中详细分析了长江、淮河、黄河、济水四大水系的特点、水位落差、沿途地形地质,提出了数条可能的沟通线路,甚至初步考虑了水闸、堰坝、蓄水库等调节水量的工程设想!其思路之开阔,规划之大胆,考量之周密,远远超出了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的想象极限!
虽然行文尚显稚嫩,许多工程细节语焉不详,但其核心构想——通过人工运河将主要水系连接起来,形成一张覆盖中原乃至江南的水运网络——所带来的巨大战略价值和经济潜力,让刘长明这个来自现代的灵魂瞬间心跳加速!
这……这简直就是京杭大运河的雏形啊!
他的脑海中瞬间闪过隋炀帝开发大运河的功过是非:一方面,它成为了沟通南北的经济大动脉,惠泽后世千年;另一方面,其急功近利的修建过程耗尽了民力,也成为了隋朝覆灭的重要导火索。
卧槽!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刚才还在琢磨怎么点科技树,这就送来个能搞超级工程的大佬?杜预?这名字有点耳熟……想起来了!西晋那个灭吴的杜武库!他爷爷是杜畿,他爹是杜恕!原来他小时候就这么猛了吗?!历史上他好像确实精通工程、律历……天才果然是天才!
庞统在一旁激动地搓着手:“如何?孔明!此子年仅弱冠,便有如此眼光魄力!其文中虽多有不切实际之处,然此格局,此远见,绝非池中之物!我已查过,此子就是当年定都长安后前来投奔我大汉的杜畿之孙杜预,如今正在太学就读!”
诸葛亮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波澜。他指着帛书,对庞统道:“士元,此构想,确乃经天纬地之才方能提出。其利,可惠及千秋万代,使我南北血脉贯通,漕运无阻,灌溉无忧,商业繁盛。”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极其严肃:“然,其弊亦显而易见!如此浩大工程,需征发多少民夫?耗费多少钱粮?历时多少年月?稍有不慎,便是劳民伤财,动摇国本!前秦之长城,隋……呃,强盛如汉武帝,亦因连年征伐而致海内虚耗!此事,万万不可操之过急!”
庞统也冷静下来,点头道:“我亦知此理。然,人才难得!岂能因噎废食?”
“非是废食。”诸葛亮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而是如何食之。如此盛宴,需一口一口吃,不能囫囵吞枣。”
他做出了决策:
1. 立即召见:“立刻召杜预入相府,我要亲自见他。”他需要亲自评估这个年轻人的心性、能力和成熟度。
2. 重点培养:“此子乃国之大器,然尚需雕琢。让其进入格物院,在你麾下专心研究水利、算学、工程营造。授予他‘格物院行走’之职,可调阅相关典籍,参与现有水利项目。”
3. 试点先行:“告知他,大运河之构想,乃百年大计,非当前国力所能及。然,可择其构想中一小段,比如关中地区的某条漕渠,或江淮之间的某段古邗沟,进行疏浚、拓宽、改良的试验。让他亲自参与勘测、规划、预算,积累实际经验。”
4. 数据积累:“令其组织人手,系统勘测各大水系水文地理,绘制更精确的图册,为未来可能的大工程做准备。此乃基础,需数年甚至十数年之功。”
先画饼,再给个小项目练手!既保护了他的热情,又避免了冒进。等他成长起来,国力也攒得差不多了,到时候再搞大运河,水到渠成!完美!
庞统闻言,深以为然:“如此甚好!我这就去安排!”
不久后,青年杜预被引入相府。他举止沉稳,目光清澈而自信,面对权倾朝野的丞相虽略显紧张,但谈及水利规划时便立刻神采飞扬,条理清晰。
诸葛亮与他长谈一番,愈发满意。此人不仅有大略,更有务实之心,并非空想家。
“元凯之才,亮已知之。然治水如治国,需脚踏实地。今有一事……”诸葛亮将试点工程的想法娓娓道来。
杜预听完,眼中虽有对宏大蓝图暂缓的些许遗憾,但更多的是对能亲手实践的兴奋与感激:“丞相深谋远虑,学生佩服!预必尽心竭力,做好眼前之事,不负丞相期望!”
看着杜预退下的背影,诸葛亮轻轻呼出一口气,嘴角泛起一丝笑意。
搞定!水利SSR到手!未来南水北调、京杭大运河的总工程师苗子有了!虽然……可能我这辈子都看不到全线贯通的那天了。不过没关系,种子种下了就好。
他再次望向窗外,仿佛看到了一条条人工开凿的河流,正将这片古老的土地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科技的种子已然播下,人才的幼苗正在成长,一条不同于前世诸葛亮的、更加注重长远根基的发展道路,正变得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