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攻灭江东之前,诸葛亮在刘备的支持下已经将创办太学、 土地改革、流民登册、工业改制等很多新政推行下去了,如今距离新政的推行已经过去将近十年了,新政的根系深深扎入曾经战火纷飞的土地,开始结出第一茬饱满的穗实。荆州、益州的工坊昼夜不息,新式织机吞吐着云霞般的蜀锦;关中平原上,推广开的“诸葛犁”翻起肥沃的土壤,农官记录的田亩产数字逐年攀升;各地“格物院”虽仍显稚嫩,却也偶有巧思妙想呈报相府。一条从成都经汉中至长安,再延伸至陇西的“官道高速路网”雏形初现,驮着货物的马车队往来不绝。
然而,诸葛亮的视线早已越过潼关,投向更遥远的西方和南方。国库虽渐丰,但仍需更多、更稳定的财源。他知道,那条古老的、曾为汉室带来无尽荣耀与财富的丝绸之路,必须重新打通,并且要经营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
偏厅内,马谡垂手而立,神情有些忐忑,又带着一丝不甘。他前几日刚呈上一份关于经略陇西、以防备羌胡为名的方略,内含些许用兵之想,再次被丞相温和却坚决地驳回。他自知军事非所长,但总想证明自己。
“幼常,坐。” 诸葛亮指了指面前的坐席,案上摊开着一幅巨大的舆图,不仅描绘了从长安到西域的山川城郭,还用朱笔细致标注了沿途水草、关卡、主要部落、乃至可能交易的物产,甚至延伸画出了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隐约轮廓。
马谡依言坐下,目光立刻被那幅详尽得惊人的舆图吸引。
“幼常,可知此图价值几何?” 诸葛亮微笑着问。 马谡仔细观看,越看越惊:“此图……可谓无价!若用于行军……”
“非为行军。” 诸葛亮打断他,羽扇轻轻点在西域方向上,“为此路——丝绸之路。”
他看向马谡,目光深邃:“幼常,你聪敏好学,心思缜密,尤擅处理繁琐政务,协调各方关系。此前让你协理刑名、户籍,皆井井有条。此皆长处。然,军事一道,需果决勇毅,临机应变,非你所擅,强求反受其害。亮屡次驳回你兵事之议,非是不信你之才,实乃不愿你扬短避长,误己误国。”
马谡闻言,脸上闪过一丝羞愧和明悟。
“但今日,有一重任,非你不可。” 诸葛亮语气郑重,“重开丝路,非只派一使团、通一商队那般简单。此乃国之大事,需长远谋划,精细操作,持之以恒。其关键在于‘经营’二字!”
他开始倾囊相授,将现代的经济贸易理念,包裹在古代的语境中,细细讲解:
“其一,安全保障与驿站建设:奏请陛下,设‘西域都护府’,招募熟悉西域情形的勇士、商贾为向导、护卫。重修沿途烽燧、驿站,提供食宿、补给、保护,收取合理费用。令行禁止,保护商旅,剿灭马贼,此乃根基。”
物流和安全是基础!古代版快递和保险公司得搞起来!
“其二,标准化与品牌:与将作大匠府协同,制定我大汉出口商品的标准!蜀锦的尺寸、质地,瓷器的器型、釉色,乃至茶叶的等级,皆需统一规制,加盖官印。让‘汉货’成为精美、可靠、值得信赖的代名词!此谓‘品牌效应’。”
质量体系认证!原产地保护!
“其三,情报与信息:沿途驿站,皆需肩负收集情报之责。西域诸国风俗、物产、价格、政局变动,乃至更远方各国的消息,皆需详细记录,快马传回长安。吾等需知彼知己,方能定价自如,把握先机。”
信息就是金钱!大数据搞起来!
“其四,关税与金融:于玉门关、阳关等关键节点设立‘市司’,征收关税,不过税率需精心计算,既要获利,又不至于吓跑商人。
“其五,主动贸易与引导需求:非坐等胡商前来。可组建官方商队,携带精美样品,主动出访西域乃至更远国度,展示货物,签订契约。甚至可派巧匠随行,教授他们如何使用我们的商品,比如茶叶饮法、瓷器鉴赏等等,创造他们的需求!”
主动营销!市场培育!
“其六,海陆并进”他手指滑向南方,“交州日南郡等地,良港众多。可同时鼓励海商,探索南方海路,与天竺等地贸易。瓷器、丝绸由陆路,沉重货物如琉璃、香料可由海路,双管齐下!”
诸葛亮一口气说了许多,停下来,看着目瞪口呆、却又眼中精光越来越盛的马谡:“此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耐心、细心、恒心。要协调军队、工匠、商人、外邦,处理无数琐碎事务。幼常,此任,关乎国家命脉,你可能为亮分忧,替陛下,替大汉,握住这条‘黄金之路’?”
马谡早已听得心潮澎湃!他发现自己那些处理繁琐政务、协调关系的长处,竟然能用在如此宏大而精妙的事业上!这比带兵打仗更适合他千百倍!
他猛地起身,长揖到地,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谡……愚钝!今日方知丞相深意!丞相不以谡短而弃,反以重任相托,知遇之恩,没齿难忘!谡必竭尽驽钝,悉心经营,定让我大汉旌旗与商帆,重现于西域古道,绝不负丞相今日教诲!”
“好!” 诸葛亮欣慰地笑了,“如此,你便以‘西域长史’兼‘领市舶使’之职,全权负责此事。所需人手、钱粮,亮会尽力协调。记住,凡事多思,多察,多与当地商人、甚至诚实的胡商请教,勿要闭门造车。遇难决之事,随时报我。”
诸葛亮内心长呼一口气,内心想道:总算把这活儿派出去了!马谡啊马谡,这次可别再给我整幺蛾子了,好好当你的商务部+外交部+海关总署部长吧!说不定还能混个丝路之父的名头?
马谡领命而去,脚步沉稳,目光灼灼,与来时那蔫头耷脑的模样判若两人。他怀中揣着那幅珍贵的舆图副本和丞相详细的方略,感觉自己的人生找到了真正发光发热的舞台。
望着他离去的背影,诸葛亮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下一个……该忽悠谁去搞航海和造船呢?”他摸着下巴,目光又投向了案头另一份关于交州港口建设的奏疏,眼神里闪烁着资本家……啊不,是大汉丞相知人善任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