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之事稍定,刘备深知朝政需平衡,不可久离成都根本之地。遂留刘长明总督江东诸军事,自率赵云、王平、诸葛瑾(沟通江东与中枢)、伊籍、简雍、孙乾等心腹文臣,搭乘楼船,溯江西归。
船队过三峡,抵成都之时,益州文武百官出城相迎。刘备虽风尘仆仆,却神采奕奕,于成都皇宫再设盛宴,专门宴请李严、吴懿、李恢、费观、向宠等益州本土重臣。
宴上,刘备绝口不提江东之功,反盛赞益州众臣在其东征期间保境安民、输送粮秣之功勋。并将从江东带来的珍宝锦缎、善工巧匠名录、以及部分缴获的稀罕物事,丰厚赏赐给诸臣。
刘备举杯道:“朕能东征而无后顾之忧,全赖诸位卿家坐镇后方,稳定益州。此乃定鼎之基也!益州,乃朕之萧何关中,诸位皆朕之肱骨!望日后同心同德,共兴汉室!” 一番话,既肯定了益州派的功劳,又消除了他们可能因江东大胜而产生的被边缘化的忧虑,巧妙平衡了新旧臣僚之间的关系。李严等人感激涕零,纷纷表示愿效死力。
江东之地,经此大战,百废待兴。刘备全权委任刘长明开府治事,总揽荆、扬、交三州军政。刘长明将治所暂设于建业,以丞相兼领扬州牧的身份,推行新政。
他深知欲稳江东,必用江东之人。遂以:太傅张昭:负责教化、礼仪、典籍整理,安定士人之心。
御史大夫顾雍:负责监察百官、整顿吏治、修订律令。
太尉陆逊:负责军事重组、防务规划、训练新军,尤重水师,并对江北防线提供战略策应。
镇北将军朱然:具体负责长江下游北岸防务,归隶陆逊调度。
此四人皆为江东顶级门阀代表,如此安排,极大稳定了江东局势。
同时,刘长明将邓艾、姜维带在身边,令其参赞军机,学习处理繁复的军政事务。邓艾精于军务屯田,姜维长于谋划联络,皆得锻炼。甚至也给予马谡机会,让其负责一些文书编纂、政策宣讲之事,扬其长而避其短,并时常耳提面命,导其务实。
大将军关羽与中书令徐庶率刘封、关平、周仓、廖化等原班人马,返回荆州治所江陵。
关羽此行,重任在肩。他需整合荆州水师与新归附的江东水军,打造一支真正无敌于天下的庞大舰队。同时总督荆、扬、交三州军事,北防曹魏,南抚蛮夷,责任重大。徐庶从旁辅佐,参赞谋划。
江北防线,尤其是濡须口要塞,经此大战,更显重要。刘备命骠骑将军张飞为主将,张苞为副,率精兵强将镇守于此。同时,将降将徐盛及其部曲编入张飞麾下。徐盛熟悉此地水文地理,其勇武亦可堪大用。另调黄权为参军,以其沉稳多谋,辅佐张飞参议军机,共御北寇。张飞粗中有细,与徐盛不打不相识,竟颇投契,江北防线固若金汤。
交州新定,蛮汉杂处,地处偏远。刘备委任马良为交州刺史,总揽政事;关兴加安南将军号,掌管军事。另调遣一批富有经验的荆州文武辅佐:
霍峻(善守之将)任郁林太守,镇守西线。
潘睿、冯习、张南等分任合浦、南海、苍梧等郡太守。
陈震(擅长外交)负责安抚俚、僚等少数民族。
邓方(稳健之臣)主管粮赋财政。 如此搭配,文武兼资,意图彻底将交州纳入有效治理。
汉中,乃北伐中原之桥头堡,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仍以前将军魏延为汉中太守,总督汉中军事,赋予其极大自主权,伺机北图。调蒋琬(刘长明重点培养的政务人才)为汉中治中,主理政事,保障后勤。令庞统参议军事,以其奇谋,与魏延之勇略相得益彰。另以王平、宗预、习祯、雷铜、严颜等为辅,巩固这一北伐基地。
陇右三郡,乃精骑训练之地,车骑将军马超驻上邽,以其在羌胡中的威望,镇抚陇右,牵制魏军雍凉兵团。其从弟马岱、旧部庞德为左膀右臂。并以费祎为陇西太守,庞义(原刘璋旧臣,熟悉当地)等协助,推行汉制,安抚民羌,巩固新得之陇右三郡。
至此,刘备集团完成了一场庞大而精细的政治军事布局。从益州根本到江东新土,从长江防线到交州南疆,从汉中前沿到荆州中枢,皆安排了最合适的人选,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一个内部稳固、实力空前强大的南方政权,已然成型。其机器开始高效运转,全力为最终的目标——北伐中原,克复旧都——积蓄着力量。天下两分的格局,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对峙与准备期。